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经济学是在文艺学科与经济学科交叉点上形成的边缘学科。它研究精神生产领域的一切文艺经济问题,本文谨从文艺经济学的角度,就人们最为关注也极易模糊的网络文学生产与消费问题做一番辨析。按文艺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分析,文艺生产是同人们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特别是该时代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且总以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文艺样式的诞生与发展,文艺生产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文艺作品反映的内容与表达的形式,等等,同样与一定时代物质生产方式与生产技术水准相联系。一…  相似文献   

2.
《生产要素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此问题也十分关注。这是因为生产要素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有着密切关系,各种生产要素的积聚、优化、组合是物质资料生产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前提。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于生产要素理论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其中有两条主线: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依据形成的生产要素理论;二是以西方经济学特别是以萨伊的生产要素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生产要素理论。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二者共同存在并经常发生争论是非常正常和自然的事情。重要的是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3.
全面生产理论理解中的和谐社会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们通常把“生产”理解为纯粹经济学含义上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马克思在不少场合确实也是从经济学含义上来使用生产概念的,还经常从哲学含义上来使用生产概念,并由此提出了全面生产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  相似文献   

4.
消费内容从以物质消费品为主向以物质消费品与精神消费品并重的转变,物质消费品的增长速度变缓,精神消费品的资本化定价是虚拟经济强波动性和"虚实背离"的根源之一.虚拟经济的强波动性和"虚实背离"具有客观必然性.物质消费品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使得人们对物质消费品的关注降低,物质消费品的消费增长趋于缓和;精神消费品的不断增加及其在定价、生产和消费方面明显不同于物质消费品的特征导致了虚拟经济的强波动性和"虚实背离".这些变化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前沿问题如对劳动和价值的认识,虚拟经济的适度性等;同时也对我国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是关于"财富"的学说,但是,不是单纯地为了物质生产,而是为了人的发展与幸福。因此,提出幸福经济学是必要的。从内涵上看,和谐是幸福经济学的基础,人文是幸福经济学的导向,创新是幸福经济学的关键。在当前,推进幸福经济学发展,需要倡导绿色GDP,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时代性;突出人文资本,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整体性;完善和谐发展模式,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根本性。  相似文献   

6.
一、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我国理论界曾经多次进行过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讨论,对于劳务的性质、范围、特点和作用都做了有益的探讨。与此同时,也介绍了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的情况,并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见解。所有这些,都使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大大前进了一步。经济学只研究物质生产和物质产品,似乎已经是一个不  相似文献   

7.
从战略上看,我国应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包括研究经济制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机制的市场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的发展经济学,但目前还不到编写这样一部教材的时机,其中市场经济学只能借鉴西方经济学,“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从方法上看,经济学必须运用数学,但决不是用数学翻译经济学,更不能以数学代替经济学。从发展上看,经济学应当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统一起来,重塑整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一、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1)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难以解释新的经济增长事实从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19世纪的新古典经济学,本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到战后的各种经济学派,可以说都是“物质经济学”———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学。物质是稀缺的,遵循“稀缺原理”以及“生产函数”和“收益递减原理”。生产函数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这个理论指出,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增加(投入)的数量,而且,①投入的要素是相互依赖的,按规模成比例的增加;②任何一方单方面的增长都会使收益递减,这就是著名的收益递减规律。按…  相似文献   

9.
精神生产在社会生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理论上弄清创造精神文明的活动即精神生产在社会生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能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更加自觉地贯彻十二大的精神。一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著都主张社会生产是指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不属于社会生产范畴。这种否定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组成部分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社会生产作为人类创造自身生活资料的活动,从不同的关系上考察,它的范围是不一样的。从经济学上来看,社会生产就是物质生产。因为经济学的对象是社会的经济生活和经济结构,而“首先是物质生产”。社会生产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一 国土经济学,是以一国的国土资源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科学。应用经济学包括许多门类,如生产力经济学、技术经济学、计划经济学以及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和劳务部门的专业经济学等。国土经济学是属于生产力经济学这一门类的一个分支。我们知道,生产力由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组成。国土资源是劳动对象的原始提供者。社会生产中的一切原料、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劳动过程中所必需的其它物质条件,如建筑物、道路、桥梁、运河等,无一不是来源于国土资源的。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劳动力,劳动工具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代表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只有当这两个因素和劳动对象相结合并使之转变为人们所需的物质资料的时候,人们的劳动才是具体的和有用的,由此形成的生产力才成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社会已总体步入消费社会的今天,以研究人的消费偏好和刺激人的消费欲望为特征、奉行消费主义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大行其道。这不仅会使人陷入物质消费的泥潭、沦为单纯的消费机器而无法实现自由全面发展,而且会导致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西方主流经济学或许能解决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但无法解决经济发展的效果问题,更不可能解决人类发展的终极关怀问题。要走出消费社会的陷阱,就必须大力倡导"需要经济学",它主张以"使用价值经济学"扬弃"价值经济学"、以"需求经济学"扬弃"欲求经济学"、以"人本经济学"扬弃"资本经济学"、以"生态经济学"扬弃"消费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2.
人文和经济的关系,折射的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深层内在关系。在古代中国,以儒家和墨家为代表,人文和经济的关系呈现出矛盾大于和谐的总体关系。在西方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阶段,古希腊人建构出了人文与经济有机联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的古代形态,后又经历了道德和历史的二律背反、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平衡两个阶段。人文经济学并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范畴,也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学,更不同于美国把文化软实力主要作为一种政治外交工具,既纠正了古代中国“重精神、轻物质”的道德理想主义,也阐述了解决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不平衡的新理念和新路径。开展人文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我国人文经济的长远布局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夯实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在更高发展阶段推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协调发展,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张士引 《北方论丛》2015,(5):141-147
贫困表现为人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富裕社会”中的贫困表现为私人生产、物质生产的过剩和公共生产、精神生产的不足。加尔布雷思认为,美国“富裕社会”中贫困的原因是不平衡的“二元经济体系”,只要实行“新社会主义”,实现“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平衡,就能解决“富裕”背后的贫困问题。由于这一设想是以不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为前提的,所以,只能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改良。只有扬弃经济学的“传统智慧”,建构以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的“全面生产”经济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富裕社会”中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4.
物质生产与自由活动的关系问题,是唯物史观和整个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二者的对立到二者的同一,再到二者的对立统一.其中第一次否定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完成的,标志着人本主义范式的最终解体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第二次否定则发生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自身的发展和成熟.正是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物质生产→自由活动"的上升逻辑出发,马克思在<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中明确提出了"自由王国既以必然王国为基础又在其彼岸"的思想.这一思想,代表了唯物史观的最高水平,为我们把握唯物史观的实质,划清其同"经济决定论"庸俗理解的界限,回击人本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对唯物史观的"颠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严厉打击犯罪,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两个文明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如何使“严打”更有成效。 以美国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获199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西方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即广义经济学阶段。在第一阶段,经济学家们认为,经济学仅限于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在第二阶段,经济学研究扩大到了全面研究商品交换关系,不管这种商品是否有形的物质资料;到了第三阶段,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几乎囊括了人类的全部行为,从歧视行为到利他主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是经济生活的理论反映。经济学来源于朴实的经济生活,并非莫测高深,玄而又玄。把经济学神秘化,主要是论述者故弄玄虚,害怕人们认识理解过于方便容易。在经济学中出现许多争论的问题,除了论者各自的角度不同外,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相似文献   

17.
在有关知识经济的讨论中,很多人认为迄今为止的现代经济学一直忽视对知识问题的研究,而是将其重心放在对资本、劳动等物质要素及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上。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自现代经济学创立之日始,经济学家们就极为重视对知识的研究,其关注的问题有两个:(1)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知识本身是如何积累起来的;(2)探讨知识、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资源配置及制度变迁的影响。本文将从丰富的研究文献中梳理出现代经济学对上述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及基本观点,以期为知识经济学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知识积累速度比…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在讨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歌唱家、医生、教师以及一切服务行业、政府管理工作者,乃至解放军的活动等等,都是生产性的劳动。我觉得这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先从马克思怎样提出这个问题说起。马克思早在他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就已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进行了研究;随后,在他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则以大量的篇幅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这个问题;在《1863—1865年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唐正东 《学术研究》2005,46(5):13-18
马克思从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出发,以物质生产为基础构建了人类解放的理论逻辑,其中蕴含了把经济提升到哲学的层面上来加以实现的深刻思想.可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后马克思思潮中的不少学者却不加分析地指责马克思陷入了生产主义拜物教的泥潭.本文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学分析为基础,试图证明马克思的物质生产的解放逻辑决不是生产主义的拜物教.  相似文献   

20.
张闻天在著名的论文《关于生产关系的两重性问题》中,首次提出生产关系有两重性: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关系特殊。根据张闻天的生产关系两重性理论,文章认为经济学范畴的分类不再停留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大类上,而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关系特殊三大类。生产力范畴可以不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生产关系一般范畴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可以称为分工经济学,以生产关系特殊范畴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可以称为所有制经济学。作为独特的生产方式的经济学都是分工经济学和所有制经济学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