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村庄层面,城乡建设用地项目的实施,是村级组织通过对本村内农地调整的动员和组织,争取城乡统筹过程中国家对农村的资源输入,实现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这正是村级组织所代表的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行使农地调控权的过程,是村级组织的农地调控权与村民自治制度联动的结果.村级组织的农地调控权,不仅是村庄治权的有机构成部分,而且是村级组织丰富其治理资源、增强其治理能力及实现村庄发展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中国家与社会关系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益代表机制缺失 ,村级制度低水平均衡 ,影响了农村基层层面的国家与社会合作关系的建构。村民自治要求以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关系为背景。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 :村民自治有比较灵活的空间 ,形成社会对国家的约束、制衡关系 ;国家的制度安排和社会制约力量能够有效地限制村级自治权的异化。村民自治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调适的实现路径主要在于 ,提升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高村级自治组织的社会整合能力、发展和完善乡村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社会管理是我国整个社会管理的基础。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已大大超出了原本村民自治场阈,对既有的村民自治制度提出了治理事务、治理人口、治理组织上的三大挑战,为此各地在乡村关系和村级组织架构上作了一些因应性制度变革。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背景下的乡村制度变革应以厘清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相互关系、还村民自治以本来面目为正当性依据,而不应成为新一轮行政权力扩张的理由。依此评价当下的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一种是厘清、加强和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内"创新,一种是侵害和动摇了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外创新"。  相似文献   

4.
村级集体财产的治理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和根本,治理好坏直接决定着村民自治的成败。近30年来,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其对村级集体财产的治理并不成功,根源在于农村集体产权的模糊。我国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集体产权,更关键的还有国家对集体产权制度的具体建构与保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确权""分权""赋权""活权",在坚持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更多财产权利,实现产权的多层明析和法制化,建立起可落地的集体产权有效治理的制度,从根本上厘清制约村民自治施行的"国家—村民自治体"和"自治组织—村民"两大关系,从而为村民自治制度和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奠定切实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5.
财政问题是乡村治理的基础性问题,财政能力影响和制约着乡村治理的绩效。实行村民自治后,村级财政基础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村税费改革后到免除农业税前、免除农业税后,不同阶段村级财政有着不同的来源。取消农业税后,村级组织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转移支付和经营性收入,这导致了当前村级财政的普遍性困难,其直接后果就是严重影响到村民自治活动,使村治陷入新的困境之中。村级财政要走出困局,不仅需要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也要拓展新的财源。  相似文献   

6.
陈玉华 《兰州学刊》2010,(3):99-101,118
在国家“行政权”的培育下,后陈村首创了村务监督委员,为村民的公共参与提供了组织载体。由此,村民得以广泛地参与村级公共财产的治理,为村级公共财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笔者以为,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能有效破解农村公共财产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后陈村“民主理财”的实践具有较强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积极发展村级议事协商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亦是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形式。乡村人口结构、业态结构的变化必然带动乡村治理内容和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党和国家持续地通过政策实验推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创新,提升制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从而能够促进制度现代化转型。在尊重创新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基础上,分析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案例发现: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创新差异实为制度在实践场域中的结构化路径差异,基层政府制度供给策略与村庄自主调适共同影响了制度创新的结果差异。在推进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和坚持乡村治理系统的动态均衡,把握影响村级治理系统动态均衡的关键变量,找到一般经验与具体实践的连接点,实现政府与村庄的有效互动、村民与居民的有效共治、新制度与旧制度的有效互嵌,从而逐步推进和最大限度地提升村级议事协商实践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利益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后 ,村民自治逐步成为我国治理农村社会的基层民主新制度。本文认为 ,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表达导致了村民自治制度在 80年代中国农村的创立 ;利益的实现和扩大是村民自治发展和创新的内源力 ,是村民的主动性制度创新和国家强制性制度导入相结合的过程 ;在村民自治的实际运作过程中 ,利益分配是重要的变量。总而言之 ,在影响村民自治产生、发展、创新和运作的因素中 ,利益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精英到村主任:中国村民选举与村级领导的继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农村社区权力结构的演变。文章认为,村民选举为村庄的经济精英提供进入村级权力组织的机会与渠道。基于对浙江所做的经验研究之上,本文认为村民选举与自治制度的实施十多年来已经改变了村庄权力继替的规则,村级权力组织的人员发生了变化,通过村民选举相当多的经济精英已经转向政治精英,成为村庄的政治精英,即发生从经济精英到政治管理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对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制度化重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金太军  王运生 《文史哲》2002,(2):151-156
村民自治对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制度化重构表现为:1.由于宪法和法律的制度安排,村民自治条件下国家的组织边界止于乡镇政权;2.村民委员会授权主体由乡镇政府转向村级社区的选民,意味着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传统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模式开始瓦解;3.村民委员会实际上又扮演了农村社会“自组织”的角色,成为联系国家与农村社会的桥梁和代理人;4.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组织化、实体化和法律化,保证了国家对农村社会的动员与整合。  相似文献   

11.
闽西北四县村民自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表层看发生在村级自治组织,而问题的实质却是乡村关系中村级自治组织对乡镇基层政权的依附造成的。拥有基层行政权力、高度组织化的乡镇政府对村级自治组织合法权益的侵蚀,是造成村民自治运作过程矛盾和冲突的主要原因。所以要缓解和克服这些矛盾和冲突,最重要的是要精简乡镇政府机构,转换其职能,理顺乡镇政府与村级自治组织政权与治权的关系,实现乡政村治的法治化,进一步明确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各自的职责权限,高度重视渐进式制度化建设成果的积累,并要认真耐心地解决村民意识、行为与村民自治活动不相适应的状况,努力为基层政治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 ,中国农村出现了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权力之间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 ,以村级党支部为代表的体制性权力和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代表的内生性权力正在进行着一场博弈。出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这种紧张关系的原因是各方面的 ,其中最根本的是制度设计的原因。解决这个矛盾 ,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基层党委、政府 ,应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决策机制和工作方法 ,切实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经历了由农民自己创造的村民自治到政府推动下的村民自治的历史演变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村民自治实践促成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创新,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肯定和推动着村民自治的发展。随着村民自治实践的深入进行,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大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创新,加快与村民自治相关的立法工作,使村民自治进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规范化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的组织创新和体系建构,是农民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能力自发创造的,并由国家认可最终提升到国家制度,是一个农民创造与国家提升的过程.但在此后的推广和落实中,国家所主导的组织建设和体系建构,忽视了村庄社会的内在需求及其组织的承接能力,使得一些原有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也逐步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不利于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因此,培育和丰富村民自治的组织基础、扩展和重构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构建一个更具自主性、制衡性、制度化和开放性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成为推进村民自治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村治即村级治理。村级治理是指村庄公共权力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与调控。因为村庄公共权力的产生方式及其性质对村级治理具有决定性影响,村治研究事实上也就是对村庄社区公共权力的产生及其运作(组织、管理与调控的方式及过程)的研究。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重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被提上议事日程。实践中,以《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下简称《村组法》)的颁布实施为主导的村民自治制度,构建起了“乡政村治”的框架1,但是,当前村级治理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理论界对村治的研究远未形成共识。对村治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村民自治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浙江省农村建构了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等多个组织并列的多元化组织结构,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的重构.受乡村治理环境影响,实际运作中的农村基层组织主要有村级组织、村级配套组织、超村落民间组织等,形成了独特的横向和纵向组织关系.提升村民自治和发展农村社会,有待农村基层组织的整合和创新.特别是要整合村级领导集体、重建村庄组织、创设新型农村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46个村庄365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村级民主监督组织的建设情况、村级民主监督运行情况以及村级民主监督的实践效果三个方面对村级民主监督制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从民主监督组织建设来看,虽然村级民主监督组织体系初步成形,但是人员配置不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组织发展受到地理差异、经济发展程度、村庄领导组织形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从民主监督运行上来看,村民代表大会、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民主监督活动有序展开,但在程序操作方面存在缺陷;从民主评议的绩效来看,村民会议农户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参与民主监督会议的到会率低,虽然农户重视村务、政务、财务公开信息,但由于信息公开的途径偏少,造成信息的时效性与真实性不强,这大大降低了民主监督力度与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是中国亿万农民自下而上变革生产关系的伟大创造 ,是我国村级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但发展很不平衡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之一的云南省尚属起步阶段 ,其特殊性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政权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政权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乡镇政府的社会汲取能力下降 ,社会服务能力、社会规范与社会控制能力弱化 ;村级收入大幅度下降 ,村级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村庄秩序维持出现一些空白 ,提留的征收使用办法的改变实际上是否定了村级组织作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者的地位 ,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地位。对此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包括建立以公民权为基础的现代公共财政制度 ,统一城乡税负 ,强化村民作为纳税人的现代公民意识 ;改革公共服务制度 ,加大政府对乡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 ,对城乡居民提供平等服务 ;改革传统城乡二元教育制度 ,真正给予农民平等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层治理创新须理顺三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创新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农村基层治理的核心是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块重要基石。在创新农村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必须理顺乡村关系、村支两委关系及村委与村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