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武侯春秋》的作者说 :要“写出一部真实可靠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新的诸葛亮传记。”(见该书“引言”)笔者认为 ,作者的这一目的已经出色地实现了。该书 65万字 ,共分 12章 ,用史学研究和历史叙述的方法 ,把诸葛亮及其周围的众生像和三国时期的历史环境描绘得十分生动 ,妙趣横生。该书的两位作者 ,一位年长硕学 ,一位年富力强 ,都是魏晋南北朝史的专家。朱大谓先生曾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主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 ,是当代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梁满仓先生也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周一良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今年一月,是先生八十岁生日,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也可谓是庆祝内容之一吧。这是周先生继《魏晋南北朝史论集》(1963年中华书局)、《魏晋南北朝史札记》(1986年中华书局)之后的第三种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专集。全书收入论文、札记、书评等二十八篇,约二十五万字;有关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十七篇,是全书的主体,还有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的“敦煌学”九篇,最后两篇则是有关文物考证方面的短文。周一良先生1923年由辅仁大学转入燕京大学,师从洪煨莲(业)和邓文如(之诚)先生学习历史,所撰第一篇学术论文《魏收之史学》,即以北朝史研究开学术研究之先河。在燕京毕业后,周先生到中央研究院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著周一良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在陈寅恪先生的影响下,治学范围涉及史学、语文学、佛学、“敦煌学”等许多方面,而以治魏晋南北朝史最闻名。周先生对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大体上是在不同的两段时间里完成的,一是30年代至1949年,一是...  相似文献   

4.
陈寅恪先生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开拓者,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提出许多精辟见解.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民族与文化的历史考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他反复强调种族与文化问题是研究中古史最重要的关键.在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关系上,他提出"北朝胡汉之分,在文化而不在种族"的论点.这对研究中华民族融合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寅恪先生的研究领域,主要是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和佛学,但是,史学界却公认他是一位通家,尊其为一代史学大师。他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原因是什么?本文试图从中国现代史学发展史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寅恪先生(1890——1969)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山大学教授。他毕生从事历史学的研究与教学,尤以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学、敦煌学、突厥学、藏学、唐代和清代文学、佛教典籍的研究著称于世,培养出一批在文史研究方面的杰出人  相似文献   

7.
我和洛阳工学院薛瑞泽博士相识,已有不少年了。薛瑞泽博士出身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名家高敏先生门下,在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长期工作,参加了《洛阳市志》、《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等书的编纂,成绩显著。转到洛阳工学院后,1997年出任该院河洛文化研究所所长,专心于历史文化研究。他自研究生时期就注意探索魏晋南北朝的婚姻史,十余年间,陆续发表了《三国婚姻重视门第说商兑》、《试论三国婚姻的政治性》、《魏晋南北朝婚龄考》、《试论魏晋南北朝的婚姻法规》、《魏晋北朝婚姻中的二妻现象》、《试论魏晋南北朝再婚问题》、《北朝婚姻简…  相似文献   

8.
陈寅恪、唐长孺先生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领域公认的大师。两位先生均对《桃花源记》这篇名文做过精审的考证。两位先生的研究成果成为该研究课题的代表性论断.本文对陈、唐两位先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出唐长孺先生对陈寅恪学术的继承过程。并对与陈、唐两位先生相左的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1、引言对量词的产生及其发展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汉语发展史的内容,同时对于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也很有帮助。有关量词历史的研究,语言学界的前辈们已作了不少工作。首先是刘世儒先生花了七年时间完成的《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该书对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量词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王力先生和史存直先生分别在他们的著作《汉语语法史》和《汉语语法史纲要》中对量词的发展也有专章论述。论文方面有:黄盛璋的《两汉时代的量词》;王兆麟的《古汉语数量词定语后置问题》;【法】游顺钊的《从认知角度探讨上古汉语名量词的起源》;…  相似文献   

10.
杨耀坤教授     
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耀坤 ,1 96 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期间 ,深受徐中舒、蒙文通、缪钺等先生的影响 ,对中国古代史深感兴趣。毕业后 ,继续作研究生 ,师从缪钺先生学习魏晋南北朝史。由于缪钺先生非常强调学生练好基本功 ,使杨耀坤在文字、声韵、训诂等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又因魏晋南北朝时期骈体文盛行 ,治史者必具阅读骈文的能力 ,缪先生特为研究生讲授《昭明文选》中的骈体文。杨耀坤在学习中 ,凡缪先生讲授的篇章 ,皆能熟读背诵。他除阅读魏晋南北朝史籍外 ,还广泛涉猎魏晋以前的经史子书 ,在魏晋南北朝十二部…  相似文献   

11.
《杼情集》应是晚唐时人卢瓌所编纂的一部"唐人诗话"。此书在宋末元初已亡佚,今由《太平广记》、《诗话总龟》前集、《诗人玉屑》、《能改斋漫录》辑得材料35条。分析这些材料可知:《杼情集》既有对诗作的辑录与评论,亦有对诗事的记载;其体例目前已无法探寻,只知其由几十条并无联系的短小文字连缀而成。较之《本事诗》,《杼情集》更接近《六一诗话》,是晚唐时期的一部"类诗话"作品。它不仅记录了诗歌、诗事,为后世提供了研究"诗话"渊源不可或缺的材料,还代表了先宋诗话发展的高峰,成为链接先宋诗话与宋代诗话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孔丛子》自被宋咸注书进献以来,有关其书真伪的争辩就一直未断。对其成书作者与时代的推测,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对各家旧说的归纳分析及比较考辨,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事物纪原》是宋代高承编纂的的一部小型类书。该书内容丰富,分门别类搜录了天地万物的起源来历,保存了大量的民间风俗,对民俗学的学术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元代杂剧《西厢记》是中国杂剧史上的集大成作品,书中广泛运用了多种修辞格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书中的叠字修辞格,着重从叠字类型、叠字类型的特点和叠字的语用效果三方面进行分析,来把握书中叠字的运用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李春祥先生撰写了我国新时期"第一本元杂剧史"--<元杂剧史稿>,对元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在新时期的元曲研究界开风气之先;他提出并论证了"<录鬼簿>才是戏剧史领域里的开山之作",将我国戏曲史中有关这门学科建设的时间提早了600年;他对元代包公戏、元杂剧地域范畴的研究及元人散曲的研究多有见地;他对元杂剧"全面的、多角度的,也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取得了学术界公认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孙奇逢的《理学宗传》作为一部总结汉唐宋明儒学的编著,以排斥释老之学、合通儒学派别之异为标旨,是孙奇逢理学观的直接体现。其中,孙奇逢的主要关怀在于建构合同汉宋、朱王的儒学道统,这一点充分体现在《理学宗传》的结构和标准中,并最终决定《理学宗传》学道的性质。进一步说,《理学宗传》和《明儒学案》的性质呈现出道与术的不同旨趣,黄宗羲以《明儒学案》的编纂标准来评价《理学宗传》,不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7.
《五臧山经》简称《山经》,与《海经》共同构成了今本《山海经》。关于《山经》的性质,尚未见到专门讨论。长期以来,人们把《山海经》的性质视为《山经》的性质,然而关于《山海经》性质的多种说法,都难以与《山经》的实际内容相符。《山经》本是一部独立的著作,对其性质需进行独立的研究。从《山经》的书名、内容、编著意图与编著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详细考察,可知它是先秦时期一部内容丰富而又系统的自然资源著作。《山经》与《周礼》、《管子》等书的相关内容关系密切:《周礼》设计了对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制度;《管子》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自然资源理论,而《山经》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自然资源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陈栎是元代最有名的《尚书》学者,他中年时期的《尚书》学著作《书解折衷》存在“援朱砭蔡”的倾向,即以纠蔡沈《书集传》穿凿附会之失为宗旨。而当朝廷开科,规定“经义”一项以蔡沈《书集传》为主,这种情况使得陈栎的《尚书》学研究相应地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为科举专门编纂了《书集传纂疏》一书,其目的是对《书集传,》进行羽翼、补充和发挥,从而能更进一步地把理学原则特别是《四书》修养论思想灌注到《尚书》学研究中去,以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不但在文学和史学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法学研究中也有着难以估量的意义。从法学角度来看,这部小说在起诉制度、拘传、逮捕和囚禁制度、证据制度与审判制度等方面反映了众多的明代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0.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宋代徐兢所撰的一本出访高丽的见闻录。《图经》以实地见闻,全面记述了王氏高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山川、人物、礼仪、宗教、物产、习俗等,徐兢还以亲身经历,详细记载了航海路线及日程,以及船队的组织、航舶装备和航海技术、航海路线,是研究高丽史、宋丽关系史、科技史和海上交通史的重要著作。由于传世文献记载的不同,后人对徐兢的生平、家世了解有误。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对上述问题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