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有的同志指出:如果说“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的话,那么,为什么在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中,却只有对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这二个因素的阐析,而找不到两种生产的论据呢?因而对“两种生产理论”提出了质疑。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一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统一在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的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物质资料生产这一概念大家是比较熟悉的,而对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个概念的认识则不大一致。为了回答上述质疑,首先有必要从如何理解人类自身生产这一概念说起。要全面理解人类自身的生产,就必须将它作为统一在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的一个方面,并与物质资料生产紧紧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原理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两者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两者相互渗透,物质资料生产中有人的因素,人类自身生产中有物的因素;两者相互制约,物质资料生产决定人类自身生产的性质和规模,人类自身生产对物质资料生产也有反作用,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人类自身生产是否适合物质资料的生产。“两种生产”的原理揭示了人类自身生产必须适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社会必须普遍遵循的人口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产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这两种生产,还存在着第三种生产——精神产品的生产。这是陕西省人口学会梁乃中在来稿中提出的观点。作者指出,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精神产品的生产同其它两种生产的历史一样久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的生产活动。精神产品的源头在于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及其物质关系,但三种生产具有各自不同的生产要素、生产方式、存在形式和功能。精神产品的生产要素是内外环境的刺激、人的感受器及思维创造加工过程。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4.
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要相互适应,既反映了人口规律的要求,又反映了经济规律的要求,它是人类自身的生产活动与人类所从事的经济生产活动同步进行时各种经济关系的综合表现。由于两种生产相适应首先是放在人类经济活动即社会生产的范围内来  相似文献   

5.
一、劳动力资源就是智力资源 众所周知,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开发自然资源,必须依靠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只是人口中的一部分,而且只有与一定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如果人口的增长高于生产资料的增长,那么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参加开发自然资源,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而所有的人,不管有无劳动能力,是否与生产资料相结合,都是产品的消费者。一定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口的发展必须与  相似文献   

6.
目前,就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来说,可以说众口一词的观点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生产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物质资料生产属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的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人类自身的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笔者在认真思索之后,不再附和这种看法,而提出与此相悖的观点;即在两种生产的相互关系中,首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同人类自身的生产相适应,其次是人类自身生产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一、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总运动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有一个重要课题需要研究,那就是两种生产理论,即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相适应发展的问题。经典作家早指出过:在再生产条件中也同样包括着再生产人类的条件,即再生产人口的条件。这就是说为了使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能够正常进行,任何社会都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以补偿追加这一过程中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需要;同时,还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和劳动力以补偿劳动力自然减员和追加劳动力的需要.社会生产应该是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人口增长必须与物质资料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环境层级关系分析,人类发展是由物质资料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决定的,但人类对物质资料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有反作用.当人类完全属于自然生态环境中食物链的一部分时,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是完全处于自然生态平衡之中;当人类智力得到发展后,人类通过反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创造出物质资料环境时,并且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片面性的限制,人类社会将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并危及人类自身;当人类自身生产得到控制,科学技术整体化后,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人类社会与物质资料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将和谐共存、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曾经说过:“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所谓就业,其实质就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问题,研究就业问题,也就必须研究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中,详尽研究了资本主义积累的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者(表现为可变资本)和生产资料(表现为不变资本)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从而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就业问题提供了钥匙。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研究和解决我国当前的人口问题,必须加强对人口理论的研究,发展人口科学。人口再生产是人口科学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对我国人口再生产进行一些探讨。 一、什么是人口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也包括人口的再生产。人口的再生产从来就是人类的重要活动,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不断反复和经常更新,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人口再生  相似文献   

11.
<正> 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告诉我们,人类自身的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两者相适应的基本要求是:劳动人口数量与质量,必须与生产资料生产相适应;全体人口及其消费,必须与生活资料生产相适应。考察两种生产是否相适应,可以通过研究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来说明。本文拟结合分析我们解放后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实际资料,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计划生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计划生育管理是国家对人口再生产活动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组织和实施活动。它是为了一定的人口发展目标,对人口再生产过程所进行的计划、组织、调节和督监.人们对计划生育进行管理的必要,就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生活资料做基础。人们为获取这些生活资料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任何社会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所以恩格思指出:“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  相似文献   

13.
<正>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序言中说,让会生产本身包括两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本身的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所谓两种计划,就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计划和人类自身生产发展计划。简称经济计划和人口计划。我们国家,从1953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过了整整10年,从1963年  相似文献   

14.
<正> 健全的国民经济循环,是物质生产总过程与人口生产过程相互转化的辩证运动过程。物质总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以产品的生活消费为质变点向人口总生产转化,人口总生产包括人类自身生产(含劳动力的生产)、劳动力分配、流动(就业过程)、消费(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用于生产消费),也是四个环节,以劳动力的生产消费为质变点向物质总生产转化。两种生产的相互转化在不断进行,人化为物、物化为人,周而复始、循环不己。这种由两个生产总过程组成的经济运动,我们称之为“完全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所说的经济转变,既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又是指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已基本上结束了前一种转变,目前正经历后一种转变;发展中国家则正经历前一种转变。在我国,前一种转变已经开始。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如何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尽量避免经济转变时期两种生产在层次上不适应情况,同时尽快向第二种转变过渡,这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两个组成部分。两种生产相适应可具体分为:劳动力再生产的质与量同生产资料再生产相适应;全体人口再生产同消费资料再生产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理论界关于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讨论文章中,存有一种观点,即在承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同时,又认为人类自身生产是历史的决定因素。 人类自身生产在人类历史中究竟起着什么作用?是否就是一种决定因素?我认为,这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口学刊》1985年第一期发表陈剑的文章,题为《试论经济转变时期两种生产在层次上的相适应》。文章说,本文所说的经济转变,既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又是指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在我国,已开始前一种转变。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相适应可具体分为:劳动力再生产的质与量同生产资料再生产相适应;全体人口再生产同消费资料再生产相适应。一般说来,前者相适应与否决定了后者是否相适应。 文章首先指出,一国在经济转变时期,有可能出现两种生产在层次上不相适应的情况,这主要是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按照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这三种产业结构的要求,劳动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任何社会都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人口和经济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决定人口的状况,而人口的状况对经济发展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人口的再生产,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任何地区生产力布局特点的形成,都受该地区具体条件的制约.一是数量的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正常进行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社会主义生产力合理布局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把全社会的人力资源充分地吸收到社会生产中来,同时让生产更好地为全体人口服务。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的劳动人口是构成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人一方面创造社会物质财富,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另一方面又是生产服务的对象,是物质资料的消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历来认为社会除了物质资料生产之外,还有人类自身的生产。他们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把人类自身生产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这两种生产是客观存在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