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6)
孙中山的民族观是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于1924年前后形成完整的观点体系,是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它含有许多非科学的解释,但在政治倾向上体现了民族革命与民权革命的统一,适应了中国革命的潮流。在中国近代史上和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划时代的地位。新三民主义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产生了新飞跃,在反帝为首要任务和民族自决原则上,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达成一致。其民族统一与国家统一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孙中山先生在谋划中国的社会发展时,吸取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合理成分,并借鉴和反思了西方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和谐社会观,两个文明共同进步的和谐社会观,坚持区域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观,防患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和谐社会观,和平统一祖国的和谐社会观. 相似文献
4.
梁励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9,(4)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同时,也是一个对自己祖国有着深厚感情的坚定爱国者,正是出于这种对祖国和人民真诚的爱,使他在风雨如磐的年代,为挽救祖国的危难,为拯救人民于水火,为振兴中华民族而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并激励他在种种挫折、艰难、落难与失败面前,仍能不屈不挠为救国救民而追求和奋斗。这凝聚了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爱,可以说,爱国主义思想是孙中山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渊源和行动准则。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宏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今天,研究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既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着… 相似文献
5.
吴文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48-50
二十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思潮已取代民主主义思潮澎湃全球。然而,在亚、非、拉丁美洲,那些经济落后国家的人民面临的任务,却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人们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新思潮的冲击下,大都带上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色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日俱浓。中国的孙中山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是这种历史模式的先驱。本文就孙中山社会主义观分三个时期进行考察,研究不同时期孙中山社会主义观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孙中山社会主义观产生、发展演变的特点及主 相似文献
6.
论孙中山晚年的儒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吉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三民主义学说的阐发。在其晚年,以国民党“一大”以后十八次讲演三民主义为基础,重行解释三民主义。他以民本思想为本位,在继续吸纳、融合西方政治学说的同时,也“因袭”中国固有文化──孔孟儒学中的有价值部分,力主恢复一切国粹,恢复固有的道德与智能,使之为中国近代化事业服务,从而恢复民族固有的地位。凡此,构成了孙中山晚年思想中儒学倾向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民族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江泽民同志历来予以高度重视 ,并在继承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民族矛盾 ,实施西部大开发 ,从根本上促进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敏之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毛泽东的民族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阐明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性质;二是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是提出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政治制度;四是规定民族工作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这些观点均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在纪念这位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的时候,重新学习他的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进一步树立无产阶级民族观,这对推动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对加速四化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拟就马克思的民族观谈几点学习体会,并以此作为对马克思的纪念。 相似文献
10.
11.
赵书刚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66-170
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对祖国的海洋有浓厚的感情,对海权问题有着独到的建树。孙中山的海权观主要包括:"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维护国家主权包括领海主权,要加强海防、建设海军;加强海港建设,发展海洋经济;"固保南海"、"控制南洋"。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早年游学欧美,于中学亦颇有心得,从而形成独特的文明观。孙中山的进化思想体系并不是单线的,而是多线循环并进的。这是他文明观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他对物质文明和心性(精神)文明的区分。这种文明的二分法往往与东方和西方的对立联系在一起。近百年来,中国不仅在物质文明方面远远落后于欧洲,而且现实道德水准、政治情形也落后于欧美文明国家。孙中山将中国文明不进步的原因归结于“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学说的错误,为了再造中华文明,就必须打破这一成说,建立“知难行易”说。“知难行易”是孙中山再造中华文明的总方针,在具体方法上,则不外乎恢复旧有的中华文明传统和吸取先进的西洋文明的长处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光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2,(2)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人民中间有着广泛的影响,我们要珍视这份遗产,用马列主义的民族观认真地加以研究和总结,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论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0):240-242
民族观教育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民族院校大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问题和处理好民族关系有重要的作用。民族院校的民族观教育 ,着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通过教育要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做一名坚定的社会主义爱国者。 相似文献
15.
论庸俗民族认同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勇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2):38-43
民族认同意识可能产生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社会作用。其消极的方面无限扩张,就形成庸俗民族认同观。庸俗民族认同观特别容易为民族分裂主义所利用,它是民族团结的腐蚀剂,也会严重影响民族自身的发展。应该坚决克服和消除庸俗民族认同观。 相似文献
16.
李斌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7(1):13-15
1918年,孙中山在上海写成了《心理建谢一书,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提出了“知难行易”知行观,并自豪地称之为《孙文学说》:这种知行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真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有助于人民群众领会我们党艰辛探索的“知”——科学发展观;2.鼓舞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坚定地去“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有利于人民群众珍惜“行”后得到的新“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7.
论美国人的民族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美国是个“汇聚所有民族”的国度 ,美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具有突出的特殊性 ,美国人的民族观表现得五花八门 ,但却明确地反映出族裔间的偏见和歧见。种族歧视、民族不平等现象在美国由来已久 ,是影响其社会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王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孙中山自由观述评王逍“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响亮的口号,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精髓,是一把直刺封建专制制度的利剑。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了拯救祖国,也毅然高举起“自由、平等”的大旗。但孙中山并非简单承袭和仿效欧美...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民权观就其内涵来说,主要有三:“民权”即“民主”,“民权”与民本、重民思想相通,“民权”就是“人民作主”。就其特征而言,主要有六:附会的倾向,狭隘的大汉民族主义倾向,渲染“民一官”或“主人一公仆”的对立,彰显主人意识、皇帝思想,直接民主倾向,潜在的“子民”思想倾向与集体主义的倾向。由此可以说,其民权观系统化、理论化程度不高。之所以如此,必须同情了解孙中山的真实处境。此外,也要充分估计其合理的价值,尤其是它留给后世以无限思考空间的三大课题:如何整合“武器的批判”与“批判的武器”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以党建国”与“以党治国”之关系?如何解决大众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贺福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孙中山的知行观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他主张行是知的源泉和基础,是知的发展动力,是检验知的正确与否的标准,并主张通过行而求得知,然后用知指导行。在知与行的难易关系对比中,孙中山主张知难行易,且知行过程中的难易具有相对性。孙中山的知行观继承和发展了古代中国哲学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具有明显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