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共经济管理公共性的偏失与矫正——基于公共管理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和实践的根本,但是在强调对以“效率”为核心的管理主义工具运用的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浪潮中,这种公共性面临着危机。文章以公共管理的视角来审视公共经济管理的公共性偏失问题,并试图提出矫正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共管理:公共性本质与功能目标的内在统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蔡立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2)
公共管理是在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公共行政理论派别。当代公共管理"公共"性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强和完善公共部门自身的责任机制来建立和发展社会公共责任机制,通过公共部门自身切实履行义务来让公众履行义务,通过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来最终实现政治统治利益。它强调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加强和维护现有的基本社会秩序、提高管理的效率与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公共责任机制,从而增强公共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公众的凝聚力。公共管理充分体现了公共性本质与功能目标内在统一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俞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90-97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是公共部门的基本属性。公共性的基本释义可理解为对私人性的超越,同时也表现为公共利益、公共意志的实现程度。公共管理公共性的生成与近、现代国家形态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源于传统社会条件下公共性的雏形,同时更得益于以理性代替上帝这一现代国家成型的意识形态基础、官僚由私臣向公仆这一现代国家公共人的身份转变,以及行政国家的规范性特征为其做出基本规定等多因素所共同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4-59
通过对台湾公共艺术的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从台湾公共艺术如何关注民众精神诉求、如何吸引民众参与、如何作为一种互动形式、如何塑造乐观开放空间四个方面介绍、论述台湾公共艺术家重视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民众一起参与、创作、共建、互享公共艺术。从台湾的公共艺术理念、策划与实施审视大陆公共艺术民众参与性的缺失,并就如何加强公共艺术民众参与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公共管理与规范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Z2)
西方公共管理满足于管理 (行政 )技术层面的改革 ,强调“效率”,但对表征公共管理本质属性的“公共性”,即公共管理的价值规范作用却普遍比较忽视。这一倾向 ,在理论上已使公共管理学科本身遭遇“身份危机”和“知识危机”的双重挑战。正缘于此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一门既强调“管理性”也重视“公共性”的新学科——公共管理学崛起。 相似文献
6.
马全中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49-54
新公共管理运动在非政府组织的兴起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西方福利国家危机使非政府组织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新公共管理改革中的私有化改革使非政府组织具有公共性,从而导致了公共性的扩散。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性不同于政府的公共性,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共性有助于公共行政从形式公共性转变为实质公共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希腊城邦民主实践的公共性原则,采取历史分析和文献解析的方法,通过对其中透现的公共性原则的研究,明确了希腊城邦民主实践的公共性原则及其对公共管理的现实意义。希腊城邦民主实践开创了公共事务治理的民主形式,透现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原则。这些原则既是区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依据,也是衡量政府管理是否具有公共性的标准。由对话民主推进的更高层次的公共决策的公民参与,将使对话交流的公共性原则在当代获得新的内涵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8.
乡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困境及其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乡村公共空间的核心属性,是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条件,也是未来乡村公共空间发展的重要原则和方向。乡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体现在可达性高的公共场所、合作参与的集体行动、多元包容的空间理念、混杂复合的社会功能和公益共享的价值追求等五个方面。但处于转型期的乡村,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面临着可达性不足、公共参与的缺失、空间发展理念的迷失、社会功能的弱化以及公共议题的失语等公共性困境,给社会整合和乡村治理带来负面影响。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从共建、共治、共享三个方面共同推进,重塑乡村公共空间公共性。 相似文献
9.
王晓慧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2)
公共性作为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理念,主要表现为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行为的公平和正义.本文分析了慈善事业的公共性的特征,以及慈善事业公共性的表现,分析慈善事业公共性流失的原因和提出了防范慈善事业公共性流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治理的视阈中,政府、市场和市民社会都蕴涵着一定的公共性,公共性具有特定的语境和含义.公共性是国家、市场与市民社会合作的基础及联系的纽带.同时,公共性的价值目标在国家、市场与市民社会的治理中得以实现.治理的公共性以公共利益为起点,以公共领域为场域,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治理的特定活动中,公共性产生于公共领域,同时,公共领域为公共性的实现搭建交流合作的桥梁.由此,公共性表现为系统共生、协同共治和持续共享的特质,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11.
公共关系的公共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ublic Relations 的概念自从被介绍翻译到中国以来,就引起了很多翻译上的争执,其中译作“公共关系”和“公众关系”是两种主要意见。该文从公共性角度出发,通过对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和概念分析,认为公共关系基本理念的发展历程就是追求真公共性的历程,从而“公共关系”的译法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公共性的理念,为公共关系学科的发展奠定了一个真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非决策决定使社会公正在政策议程确定时受到致命威胁,一个制度内现存的权力分配常常是导致社会公正缺失的主要原因,公正缺失的残酷可能内含于法律政策体系之中.因此,有必要回到矫正公正的立场上对公共性进行追问,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和启动政策协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一直被视为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并且正在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经常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从而使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公共政策主体的自利性和公共性之间的矛盾问题、公共政策目标的虚无性和公共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和公共性之间的冲突问题以及公共政策价值中效率和公平的两难选择问题.科学梳理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公共性困境,有助于加快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从私人性到公共性——论公共权力的属性和归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试图从权力的两重属性(即私人性和公共性)来梳理权力的内在运行法则.本文认为权力的私人本能性是促使权力不断占有社会资源的动力,而社会资源的稀缺就会造成资源占有者对缺乏者的支配.这种支配性权力就是控制权.与支配性权力相对的是个人自主性的行动权.正是行动权(包括人的行动和言语)赋予了个人自我展现的能力.按照私人性逻辑生成的公共权力将会对社会道德责任造成严重的压力,所以本文提出应该以公共性为价值目标用行动权、制度公共性等概念来重新解释和构建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5.
公共性:都市类报纸角色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劲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7(2)
社会转型期,媒体的社会角色主要受到来自国家、市场和社会三大牵引力的作用.都市类报纸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家和市场的双重牵制,而社会力量的牵引力则相对较为弱小、甚至被忽略,导致都市类报纸的角色缺失;提高媒体的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都市类报纸新闻理念的转型,强调公众参与和表达,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话语实践是重建都市类报纸的新思路;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都市类报纸公共性角色的重建,对于丰富我国媒体社会角色,以及都市类报纸的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服务型政府:公共性的本原价值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伦理的谱系来认知公共性,挖掘出确立于公共性最深层次的情境道德与行政价值,使新公共服务理论获得了超越传统官僚制行政与新公共管理理论范式的耀眼光辉。我国的行政改革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行政范式为镜鉴,也已走过了三十个春秋。回顾与反思这三十年的改革历程,贯穿于行政改革全过程的一条主线就是政府公共性的不断凸显,服务型政府的兴起正是政府公共性的本原价值回归之应然逻辑与实然诠释。 相似文献
17.
阳韬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6):96-99
选取3所高校教师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显示,高校教师普遍对招生宣传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将网格化管理的思想嵌入到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中,利用网格化管理的分层体系、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动态调配等特点,结合新形势下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实际情况,构建一种招生宣传工作管理体制,为高校招生宣传队伍管理提供参考性建议,对进一步提升高校招生宣传实效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概念辨析与学科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庆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5)
关于公共管理内涵及其与公共行政之间关系的争论 ,只有通过辨析Manage ment和Administration两个术语 ,并考察公共行政 (PublicAdministration)和公共管理 (PublicManagement)在国外的起源和发展 ,才能得到澄清。通过剖析和整合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尝试性地建立现代公共管理的基本框架。现代公共管理与以往的研究途径相区别 ,其管理主体大大外延 ,它以问题取向、顾客取向、结果取向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并以公共利益作为其最本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高校二级学院院务公开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忠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116-118
文章阐述了高校二级学院实施院务公开的重要意义,探讨了院务公开展开的具体路径,以期进一步丰富二级学院院务公开的理论与实践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