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对人学性质的理解见仁见智,而对哲学与人学关系的看法,更是歧见纷呈,众说不一,但在国内哲学界有一种似乎很新潮且有一定影响的说法,即哲学就是人学。主张“哲学就是人学”的人认为,人是世界的主体,哲学应以人为本,人是哲学的出发点、中心和目的;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世界,它是通过对人的理解来理解世界的,哲学在内容上是自我认识的理论。所以,简而言之,哲学就是人学。持“哲学就是人学”观点的人还有一种说法,即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人学。因为哲学应反映时代精神和自身发展的内在…  相似文献   

2.
人学不仅是以人为研究主体的哲学,而且是以人为研究客体(对象)的哲学。人不是任何一种片面的存在物,而是一种全面的存在物。换句话说,人是生命的、文化的或社会的存在物。但人学却在关注人的社会或文化等等的属性时,忽略了人的自然生命的属性,或者将这种属性交付给有关人的自然科学的研究。而哲学以及人文科学的研究则忘却了人的自然生命的属性。从而,灰色的理论变得更加灰色了。“生命人学”的提出就是要对抗这一理论现实  相似文献   

3.
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是价值哲学中饶有兴味的问题,也是歧义纷呈,难以定于一尊的课题。在众多议论中,有倾向明显的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是客体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的实质在客体。物对人的价值在于物的属性和功能;人对人的价值在于客体的人的素质;精神客体的价值在于它本身的质量和特性。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指客体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持这种观点的论者承认价值是主客体的统一,认为统一的基础在客体,主体统一于客体。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文学理论界有一种传统观点: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自在之物”,是可以完全独立于接受者(读者)而存在的自满自足的客体和客观认识对象。他们认为,作品包含了接受的前提与结构,作品的总体形象、含义和价值是它本身所固有的,是超越时间和空间并永恒不变的;而文学批评与研究则必须排除一切主观或心理因素,这样才能获得“纯客观的科学性”,因为任何主观心理因素都将有损于作品的“绝对独立性”,妨碍人们正确地、客观地理解和判断作品。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问题上,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似乎是不容置疑的观点,这就是:“方法论取决于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见宋原放《简明社会科学辞典》)。现在看来,对这一传统的观点,有必要进行新的思考。一首先,这个观点作为一种普遍的原则和全称肯定的命题,它不能概括哲学史的全部事实,只符合哲学史上的个别情况,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它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只要求、也只容许唯物辨证法这一种方法,任何违背唯物辨证法的方法都在排斥之列。  相似文献   

6.
有必要将西方语言哲学之意义论的相当部分归还给语义学,以加强对语义系统的研究。什么是语义?1989年版《辞海》对语义所下的定义是:“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即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内容。”这个定义似乎有声;同义反复。应当认为,语义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中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其内容是关于思维对象(客体老客体的特性、结构、功能、关系与运动变化规律)的信息,是客体对象观念化的反映。因此·语义涉及到同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语义/语壳的关系(话壳,即传统话形学所说的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语义/客体对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哲学原理方面的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对象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观点的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说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规律”。他们提出,任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其内容是辩证统一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既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哲学对象的基本内容;思维与存在这两个系列运动的普遍规律,既是辩证法的对象,又是认识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在这里得到了统一:辩证法表现为其理论内容,逻辑学是其理论形式,认识论则体现其理论性质。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理论成果 ,它涉及的内容内在地包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中 ,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在于实践 ,科学发展观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人们对实践负面效应的反思 ,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一个重要理论原因 ;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本质上说,哲学是以人和世界的总体性关系及其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人周围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它包括哪些内容和哪些“子世界”?它与人改造活动到底是什么关系?它已经或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深入研讨这些问题,无疑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哲学价值论的研究中,人们关于“价值”的定义和论述为什么众说纷纭而又莫衷一是?为什么并无根本利害冲突的人们对同一客体、特别是社会客体,也往往会作出两种不同的价值评价?原因就在于绝大多数价值客体都具有二重性,人们却并没有发现它。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这样两种不同的价值事实:一种是客体的功能和属性满足作为主体的人和社会的一般需要的实际状况;另一种则是客体  相似文献   

11.
目前哲学界对哲学的“价值”范畴(或称“普遍价值”、“一般价值”、“价值一般”)的界定多达十余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或关系.似乎已成定论.笔者认为它缺乏理论和实践依据,曾多次提出质疑.现从价值的本质特征入手再探其实质,向诸位同行求教.依据马克思抽象商品价值的思路,哲学的“价值”范畴可界定为:客体所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客体是指满足人们需要和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实践产物.表面看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需要的自然关系,实际上反映主体在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贡献与索取的社会关系.它的本质属性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哲学观念变革的实质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是通过哲学家思维着的头脑所建构的,规范人们怎样理解、说明和变革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形态的思维方式。 任何一种哲学模式所代表的理论思维方式,都凝聚着哲学家所捕捉到的该时代人类对人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为对象的科学学,现在已经为人们所重视了。有没有以哲学为对象的科学呢?当然有。这就是哲学学。但是,这门科学还需要我们努力研究,才能建立起来。在历史上出现的任何一个哲学体系,不但要阐述自己哲学的观点,而且要说明什么叫哲学,它的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等等。越是后面的哲学体系,越要回顾以往的哲学,  相似文献   

14.
论认识客体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客体作为哲学认识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未停息过,近年来的理论兴趣更是有增无减。其中,认识客体的定义、结构和特征问题分歧意见较大,误区也多,因而仍有辨析、讨论的必要。一、关于认识客体的内涵界定问题究竟什么是认识的客体,如何理解它的丰富内涵,这是认识客体的首要问题。对此,有的文章认为:“我们把物质世界中那些被纳入主体对象性活动结构,同主体一起构成现实活动结构的两权并发生相互作用的功能关系的事物叫作客体。”①也有的文章认为:“客体是人所要认识、所要改造的对象,即客观世界,它包括自然界…  相似文献   

15.
<正> “主体”这个概念,哲学界过去往往把它和思维、精神相提并论。近年来,大家都统一于这样一种解释,即:主体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活动的人,是和人们实践认识的对象——客体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我们认为,这种解释仍然不能使人全面把握什么是主体和客体及它们之间的真实关系。一、什么是主体、客体哲学界历来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反映者和被反映者的关系。我们认为,离开事  相似文献   

16.
客观真理是人的认识所正确反映的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人们认识的唯一来源,真理是对各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真理是客观的,即包含着不依任何个人、集团、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的。尽管人们的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观察同一对象会得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论,但关于同一对象的客观真理,只能有一个。主观唯心主义否认物质世界对于人的意识的根源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刑法学界关于犯罪对象的认识 ,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的人或物 ;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任何犯罪都必然侵犯一定的犯罪客体 ,但并非所有的犯罪都有对象。因此犯罪对象只是犯罪构成的选择性要件 ,它只是某些犯罪的必备要件。本文试图通过对犯罪对象的深入分析 ,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 ,以求教于同行。一、犯罪对象的内涵和外延犯罪对象是由犯罪主体选择所决定的、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的人或物。犯罪行为总是要通过犯罪对象来实现其对社会的危害。因此 ,在刑法分则条文中 ,大多…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理论(观点),它是由许多概念(范畴、术语)和法则(定律、定理)所构成的体系。那么科学理论的实质是什么呢?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科学理论(概念、定律)是关于被研究对象的主观映象,它描绘着被认识的客体。科学理论的基础是实践,任何科学理论都是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正是由于这个原故,所以科学理论就能够转过来为人类的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9.
第一,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呼声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理论形势? 任何一个理论呼声和理论要求都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体现着社会的某种愿望。我以为,要求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呼声,是由如下的  相似文献   

20.
哲学的对象是什么?这是哲学研究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搞清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然而,对于这个关系全局的大问题,国内外学者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概而观之,计有五种不同的看法。 (1) 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存在、客体或客观世界。 (2) 认为哲学的对象是思维、主体或认识过程。 (3) 认为哲学的对象是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 (4) 认为哲学的对象是人本身,哲学主要是研究人。 (5) 认为哲学的对象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这些分岐的看法是否可以统一起来呢?完全可以统一起来。我们认为,前面四种看法和最后一种看法并不是根本对立的;第五种看法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它可以包容前面四种看法,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