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当代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有四个重要的基础,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制度假设作为理论出发点以及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借鉴,这是理论基础;需要有中国自己的经济思想作为思想基础;对市场经济体制和实践的再认识是现实基础;中国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准确界定是体系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即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欧美、日本以及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同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范式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当代欧美、日本的马克思经济学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基本理论观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合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和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同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下,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亦包括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批判与否定.  相似文献   

3.
将经济学区分为本质经济学和表象经济学,可以正确理解不同层面经济学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也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就经济学的核心层面而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根本对立的,尤其体现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要素价值论这一根本问题上。但就表象形态而论,两者完全可以达成共识,也能够相互借鉴与相互融合,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中国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创新,既要从本质层面上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精髓思想,也要在表象层面上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容。这两方任何一方的偏失,都将影响中国主流经济学科学地、开放地、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学革命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过去的十年中,当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教条主义仍没有消散的同时,西方主流经济学教条主义在中国经济学界却又繁盛起来,这种教条主义不仅严重威胁着中国经济学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也阻碍了中国经济学的原创性之发展。西方主流经济学教条主义的盛行和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呼唤着中国的经济学革命,西方异端经济学研究传统、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现代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有机主义哲学和中国创造主义新文化等是这种经济学革命的主要思想来源。中国经济学革命不仅要完成达尔文主义经济学研究传统的中国综合,还要把一种新型的视野和高瞻远瞩的想像力引入到经济学之中,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超越,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经济学,也是中国经济学时代到来的先声。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引起世界瞩目,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本土化"的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又远远落后于实践,尚不足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中国经济学的创建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魂,以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体,以西方经济理论为用的学科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若干经济理论的争论助推了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创新.在理论经济学深刻变革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作为两大独立的理论体系并存于中国的理论经济学.究竟什么样的经济理论能够指导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学要向何处去?这是我国经济学界正在面临的困惑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挖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背后的古典传统和新古典传统,并在两者对比的基础上指出以强调社会关系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从总量和货币的角度构建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理论经济学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经济学范式是以生产关系理论为中心的“生产关系范式”,改革开放后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形成了以经济运行即资源配置理论为中心的“资源配置范式”,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种试图把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调和的“生产关系+资源配置”的折中范式.这三种范式在理论上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在实践上都不适应当代中国的实际国情与发展要求.要科学构建中国经济学范式、正确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就必须对这三种范式进行认真反思与批判,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行性、适应性与综合性原则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方式理论为中心的现代中国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从其发展历史来看 ,既有实证经济学 ,又有规范经济学 ,而且 ,同一理论体系 ,既有实证分析 ,又有规范分析。就二者关系来讲 ,实证经济学是规范经济学的基础 ,而规范分析则为实证分析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 ,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同时要借鉴、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要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分析范式、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原则;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对象与任务的转换、理论的反思与创新、正确的比较与借鉴、概念与话语的更新、分析手段的更新。方福前认为,西方经济学的性质决定了在经济学研究与教学中,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对西方经济学进行“中国化”改造,使之可以正确适用于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沈越论证了中国的经济实践给中国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中国经济学建设中,应当正确处理好经济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周冰认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必须建立一套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和道德规范,这是中国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进行了艰辛探索,成为继毛泽东之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伟大旗手,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罗伟  谢亚萍 《学术探索》2001,(Z1):13-14
国家安全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西部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自身的素质偏低,还有东西部地区之间发展上的巨大差距,会削减我国的综合国力,影响社会稳定,从而妨碍国家安全.因此,开发西部,发展西部,不仅是一项经济战略,而且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政治战略.  相似文献   

12.
近代西方列强对南海的侵犯不仅表现在资源和主权的窃夺等方面,而且表现在领土主权与管辖观念对中国和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关系的影响方面.近代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延续不仅是应对丧失主权、资源危机的过程,更是对南海诸岛及相邻水域传统主权和管辖权的转型过程.近代中国政府在南海维权的过程中顺利地延续了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合法性.然而,域外力量的干扰和海上领土管辖能力的滞后也影响了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协议框架下,各成员方有权依据特定的规则,以反倾销、反补贴或者保障措施形式采用贸易保护.反倾销措施在中欧贸易中越发成为欧盟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而这其中中欧之间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争议不但关系双方之间的整体贸易关系,也关系到每一个具体的案例中中方的重要权益,可谓是中欧在欧盟反倾销措施这个问题上的关键所在.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全面分析了欧盟的相关法律规定,并根据以往案例,总结出欧盟对华反倾销采用的三种形式及相关措施,并针对这些措施从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崛起成为国际社会不争的事实.除了贸易与投资的新兴变量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及第三世界的代表这些传统优势,中国对国际事务的贡献应该在此基础上超越以往的外交观和国际观.面临失衡和失范的世界,为应对非传统安全、全球化等种种挑战,国际社会呼吁新的秩序观、文明观.十六大报告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这"四化"作为新时期我国的外交主张与国家意志,这构成了中国国际文明观的基石.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国际文明观及国内政治文明建设也有个如何国际化的问题,即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如何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如何让国际社会更好接受中国的外交内政理念与国际形象,需要以政治文明为切入点研究中国的公共外交体系问题,探讨如何塑造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舆论环境,以更好地服务于今后20年的战略机遇期,着眼于中国崛起的软国力建设.本文试图在这两方面有所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国预计70年的工业化进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53年至1957年,这是中国工业化的开始阶段.第二阶段自1958年至1975年,这一阶段的建设受到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第三阶段自1976年至2003年前后约28年时间.这一阶段主要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工业化的成效十分显著.第四阶段自2004年至2020年,是实现工业化的最后阶段,也是国民经济高增长的工业化腾飞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的价格上涨,主要来自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客观需要.我们必须明确,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是有差别的.在工业化腾飞阶段,中国存在着需要理性承受的价格上涨和货币贬值,并没有出现令人恐怖的通货膨胀.而应对价格上涨和货币贬值,中国需要以提升工薪阶层的低收入为主.在这一普遍的价格不得不进行调整时期,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存在货币幻觉,相伴随的必将是实际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冯峰 《齐鲁学刊》2008,3(2):93-96
发展中欧关系与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并行不悖的两大政策目标。对于进一步发展双方关系,中欧之间既有利益基础也有战略共识。但是,中欧关系并非没有摩擦,双方关系远没有超越意识形态冲突。加快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消除隐藏在中欧关系中的一个结构性矛盾,有利于掌握发展中欧关系的主动权。必须强调,中欧关系的发展可以转化为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而不能以损害推进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主导权为代价。因此,在发展中欧关系的同时,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18.
性别研究在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学界已蔚为风潮,在视角、资源和方法上为各学科确立新的学术增长点提供了必要的参照.然而中国的性别研究潜藏着巨大的隐忧,影响了其向纵深处发展.因此,中国的性别研究需要通过强调"差异性"而实现对性别问题的"在地化"理解,通过以女性主义理论来统领和整合其他理论资源来实现对性别问题的全方位把握,通过"学科化"和"跨学科"的有效贯通,来摸索出在当前中国语境内性别研究在方法论上的突破.由此,中国的性别研究才能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与中国区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宝辉 《河北学刊》2005,25(6):192-196
中国信息化处于加速时期,对国内区域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信息化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形成了通用性创新,构成了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区域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发展阶段上的差距,国内各区域间的信息化发展也不平衡,区域信息化所面临诸方面的挑战。各区域应分析自身在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以及信息技术对传统经济改造方面的现状和潜力,确立符合实际的区城信息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自2002年10月以来,朝核问题一直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三方会谈"以及6轮"六方会谈"的成功召开把朝核问题纳入到一个多边框架下解决。尽管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发挥了其他国家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朝核问题的发展过程上可以看出,中国的作用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尽管解决朝核危机的钥匙不在中国手中,然而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和今后的政策趋向不容忽视,它不仅与中国的当前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也将影响到中国未来所处的国际环境,关系到朝鲜半岛、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