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地中海文化圈是最早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这一区域内各主要民族和国家在文化上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是古代地中海世界灿烂的文学成就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地中海文化圈的文学与文化应划分为"泛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与文化"、"北非文学与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学与文化"三个部分,古代地中海文化圈内不同地区文学相互影响,从而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地理基础是影响文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古希腊神话与地理紧密相关,文本内部的叙事逻辑与文本外部的传播踪迹均以此统摄:在内表现为神话想象以地理基准为据,在外表现为影响辐射以地理图式为形。而文学地理学批评中的“地理叙事”,是烛照以“地理”为阐释动力与传播路径之对象的星星之火。以“地理叙事”解读古希腊神话,其内逻辑与外形态被置于四重视域:哲学本体视域中的概念地理、地理文本视域中的权力空间、地域美学视域中的海洋精神与地理传播视域中的精神动力。“地理叙事”是寻踪古希腊神话成文、立形与传播的入口,也是对该术语的效力试炼与理论调补。在坚守本体不偏、阐释不古的原则下,“地理叙事”对古希腊神话研究予以理论激活,展现了古希腊神话作为世界文学的精神坐标的地位,同时赋予了文学地理学批评以理论温度。  相似文献   

3.
近代怀疑主义是反抗封建等级制度呼唤资产阶级民主的先驱者熏而古希腊怀疑主义是近代怀疑主义的思想之源。古希腊怀疑主义者对理性(“逻各斯”是其原始形态)的批判和反思充分彰显了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以及社会的正义,他们不仅推动了奴隶主民主制的发展,而且也对民主思想和民主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文化特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同时代的周边民族相比 ,古希腊人以其耀眼夺目的辉煌文化成就令世人瞩目。其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人性的舒展、理性的升华、民主的弘扬、开放的拓展四个方面 ,这种文化特色使古希腊文化至今依然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美学家们总是执着于从古希腊的文学艺术和文化土壤中去寻找古希腊社会产生理论形态美学思想的原因,这固然有必要,却很不够。要探讨其形成的真正原因,我们必须跳出文学、艺术、文化的小圈子,把学术视野放宽到古希腊的社会实践中去,因为古希腊理论形态美学思想之所以形成,首先在于古希腊社会实践的需要;而这些系统的美学理论在当时是针对宗教祭祀、政治宣教等社会重要的功利活动而发的,决不是后人所谓的单纯针对艺术问题而言的。本文对仅从文学艺术探寻原因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和辨析,认为古希腊之所以会产生理论形态的美学思想,与古希腊社会的民主制奴隶制、以商贸活动为核心的经济样式以及古希腊人的主体能动性有关,正是这些“合力”,共同促成了古希腊系统的理论形态的美学思想的降生。  相似文献   

6.
在后哲学文化时代,逻各斯中心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的终极真理遭到普遍质疑,传统的文学真实观也在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中瓦解.文学真实/真理的拯救之路是告别传统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走上以阐述存在意义为己任的存在论哲学的通途.借鉴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理论,从"此在-生存"、"共在-交往"、"存在-超越"三个层面可以为文学真实的生存之真、交往之真、存在之真找到本体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交往与文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马克思的实践观为立论基础,依据马克思的社会三形态理论,探讨交往活动与文化发展的本质联系。认为:交往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和侧面,是人与人之间以一定的手段为媒介的、互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交往中具有否定性的、起媒介作用的要素,是导致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形成不同的交往结构的决定性因素。相应于不同的交往结构,人的社会性也表现为不同的水平和性质,从而有不同的文化结构。文化结构是随着交往结构的变革而历史地变动着的矛盾运动的动态关系。在不同的交往结构中所形成的客观价值关系系统,构成不同时代文化结构的核心。为这种价值关系系统所贯穿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三者互为媒介、相互制约,形成一定时代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8.
<正> 文学是一定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古希腊文学就是对“人类正常的儿童”希腊先民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希腊先民以塑造众多的女性形象,展示了自己较之其它任何古老民族内涵更丰富和完整的妇女观。这具体表现古希腊文学中妇女由“女神”到“女人”再到“女奴”的形象衍变所勾画出的古希腊人之妇女观倒金字塔式的嬗变轨迹:上面一层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女性生殖崇拜、女性美崇拜和尚武精神;中层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女性美崇拜与贞操观,最底层则是奴隶社会阶段(即文明时代之初)的贞操观。本文拟通过对神话、史诗和悲剧的具体分析,对此作一粗略考察。  相似文献   

9.
对古希腊文学的介绍和传播是周作人一生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他不仅翻译、介绍了古希腊的神话、古诗、戏剧、寓言和修辞学等著作,还通过自己对古希腊文学的认识和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其最终目的是在批判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鉴别,以期实现国民文化和素质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论者往往在有意无意之间将希腊哲学分辨为归属“知识论”范式,这同古希腊哲学的“对象性思维方式”不无关联。然而,持此论者有所不察的是由柏拉图确立的“让存在之存在(“理念”)同时也作为人之存在之存在的基调,其哲学特质将希腊哲学归属于“理性人学”的范式,希腊人把人的本性建立在人所独具的理性特征之上,通过直接与间接两种途径面对人本身指证出人之理性的意义,并通过“知识”这一中介,将“真理世界”与“意见世界”同人的“理性”与“感性”作对应,得出入之两重性规定。希腊智慧在其思辨的理性中,导致“感性”与“超感性”的过度紧张,必然需要被了解和同情,理解与超越,因而,她必然只是通往人学途中的一个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11.
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目前学界已有初步共识.而(准)悲剧风格是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的艺术表现形态之一.虽然中国文学历来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悲剧意识资源,但经典存在主义的悲剧意识经由王国维到鲁迅传递到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中,体现出一种既具西方因质又兼容东方底色的悲剧品格.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的悲剧品性呈现出三种表现方式:其一是"过客"式悲剧风格类型,它崇尚由尼采的酒神冲动所导致的毁灭意识和创造精神,因而最逼近经典存在主义文学的悲剧格调;其二是非理性的生命冲动与理性的现实存在之间冲突所引起的生存之悲,它更倾向于对悲剧精神所承担的艺术拯救,也更富于审美蕴藉和艺术冲淡意味;其三是对庸常性生存和经验化存在的一种悲切之思,其沉沦化存在本相的书写与东方式命定观的相互制衡形成了悲剧性的张力结构.  相似文献   

12.
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化生活中的宝贵精神遗产。作为古希腊民族精神的产品,它既具有一般神话思维共有的普遍属性,反映了原始人的自然观、社会观和审美观,又带有希腊民族文化的烙印,反映了古希腊历史、文化和人的精神风貌。古希腊仪式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也是以神话为支撑的。那种神话思维下的以礼敬神明为目的的古老仪式,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地外化成了一种公共行为,从而形成了古希腊特有的仪式文化。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明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它的灵魂和核心,则是高踞于社会意识形态宝殿之上的哲学思想。古希腊罗马哲学,表现了人类对宗教神话及各种迷信思想的觉醒与超越,它以其难以抗拒的魅力,引导着整个社会积极追求大自然的奥秘和人类自身的复杂本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宏伟壮观的理论大厦,其所显示的,正是这个历史时代理性的,科学的,世俗的,自由的,积极进取的伟大精神。但是,仅仅几百年之后,在这块文明的土地上,基督教神学却被奉为独尊,信仰代替了理性,宗教代替了科学,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古希腊罗马文化被摧残殆尽,欧洲进入了长达千年的黑暗与愚昧的时代。那么,具有高度理论思维水平的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如何坠入宗教神学中去的呢!具有优秀文化素养的希腊和罗马人为什么会那么顺从地接受宗教的统治呢?这是个艰深而复杂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其中从哲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文学并不乏对古代希腊文学的研究和借鉴,但由于文化历史的隔膜,现代中国作家对古希腊文学保持着少有的冷静和距离。事实上,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希腊文学之间无论在理论观念上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存在着某些联系,这是一种文化影响和文学承传中的不自觉的通合,这种通合从译介与接受、理论批评与建构以及创作趋向诸方面显示着古代希腊"神话"与中国现代文化启蒙之间潜在的对话状态。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罗马是宪政发源地,但希腊罗马的宪政之路却不是历史的常态,而是特定条件造就的一种历史特例.首先,很少受到暴力干涉的自下而上的部族联合式建国道路,使得大量原始民主遗风得以保留下来,从而奠定了希腊罗马宪政的第一历史基石.其次,在国家建立之后,希腊罗马所特有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完政得以维续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此间平民在反贵族斗争中采取的理性斗争方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最后,希腊罗马宪政的成功,还与较长时期内保持小国寡民式的国家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文化面临根本性变革的“现代之后”,探讨春秋战国与古希腊时期科学思想的“后现代意义”,旨趣在于有针对性地凸显其对寻求“现代之后”人类科学思想和文化更为健康的存在形态所可能有的借鉴意义,形成春秋战国与古希腊时期科学思想的有益的文化因子和文化生成要素,可以为当代中国科学思想的发展、创新型国家的构建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一些有益启迪和借鉴。开启思想自由的精神家园;发展经济乃科学思想之物质支撑;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科学思想在指导实践中闪光。  相似文献   

17.
"五四"学人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科学与民主的本土根源。实际上,科学与民主在"轴心时代"的西方与东方,比如,在古希腊与古中国,同样属于一种根源性的存在。论科学,古中国不输于古希腊;论民主,古希腊既有实质民主也有形式民主,古中国则只有实质民主。我们之所以在本土文化里追根溯源,目的无非是通古今之变,证明科学与民主亦属本土所固有。既然为本土所固有,那就不必在根源上"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汲汲于外求。所以,我们应该认同现代新儒家坚持的返本开新的文化理念,回归本原,接续传统,创造历史,开启未来。  相似文献   

18.
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贯穿全部哲学史,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据恩格斯考察,在古代“希腊人那里”.哲学基本问题表现为“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5页)哲学基本问题是我们据以划定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恩格斯把他的一贯思想贯彻于对古希腊哲学的分析,分析结果对古希腊整个哲学自然观的唯物主义性质总是全称肯定的,并且指出古代神话和灵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先秦美学与古希腊美学,因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背景不同形成了两大美学体系,这两种体系之间,存在种种根本差异,如摹仿说和言志说。然而,先秦以和为美的思想与古希腊流行的美是和谐说,又何其相似乃尔!将社会形态类同、时代相近,但遥天相隔,互无交通的先秦社会和古希腊社会的和  相似文献   

20.
若将语言作为人的精神本体的存在方式予以观照和阐释,我们发现,文化散文是作为一种独特的跨时空对话的语式进入文学书写序列的.并且,因着个体精神生命的言说立场与语式姿态的多样性,为"文化散文"提供了多重表达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