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内外结合,创造条件,开发农村统计信息资源,把以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为主体的农村统计信息网络建成为我国农村信息中心,加快农村统计信息产业化的步伐,对于深化农村统计体制改革,全面振兴农村经济,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0年和2010年奋斗目标实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和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农业劳动人口比重对农村固定资本投资的门槛效应进行分析,并从空间相关性和农业劳动人口比重空间分布研究了我国劳动力要素投入对农村固定资本投资的空间门槛特征.研究表明:当地区的农业劳动力比重分别跨过0.067、0.243和0.285这三个门槛值时,农村固定资本投资对人均粮食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边际效应差异;东部、中部和北方是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较低地区,在空间上主要处于L-L集聚、H-L集聚或不显著地区;西南则是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较高的地区,处于H-H集聚地区;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下,农业劳动力比重的门槛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把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放在世界的范围内来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很小,一般在10%以下,有的国家不到3%。而在工业化的初期,这些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虽然较高,但并未像现在发展中国家那样存在大规模的富…  相似文献   

4.
灵山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达122万人,占了全县总人口的92%,农业占全县国民经济比重达50%。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拥有12 亿人口的大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极其特殊的国情:资本资源占世界总比重低,但劳动力占世界总数的1/4。我国目前正面临两大巨变,即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从指令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当城镇失业人口规模已达历史高峰,乡村中也存在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1.多种因素导致就业压力增大。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存在数以亿计的剩余劳…  相似文献   

6.
原亚红 《统计与社会》2007,(3):30-32,36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和趋势。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左右,农村的老人占全国老人的75%,所以农村养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各业经济结构不断演进的过程,社会生产活动从以农业生产为主逐步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工业化进程。这是我们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自然经济模式中走出来,迈上向现代工业化社会全面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实现工业化有两个基本标准:一是生产价值标准,它要求在GDP中农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工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并超过农业;二是劳动力标准,它要求在整个社会劳动者构成中,从事农业(农林牧渔)的劳动力逐步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并使农业劳动力比重小于50%。统计资料显示,桐乡市1984年以前还处于农业…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伴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的过程,其中,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服务业贡献率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据我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O%。农村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于农业再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农村传统服务业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相似文献   

9.
《青海统计》2000,(10):19-20,14
互助县是青海省的农业大县之一,全县21个乡镇37万人,94%是农业人口,农村经济占全县经济的45%。研究农业问题。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为西部大开发,为党和政府决策和制定农村各项经济发展的策略,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就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建设——乡镇统计站建设。  相似文献   

10.
范小玉 《统计研究》2006,23(11):20-23
“十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农业基础薄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成就显著:粮食生产走出低谷,林业、畜牧业、渔业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十一五”时期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开端。一、“十五”时期农业和农村政策回顾2001年是“十五”计划第一年,这一年比较重要的农村政策是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和农村要素市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计划经济体…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生产市场的特征 (一)农村市场潜量大 按照市场营销的观点,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占全国总人口的2/3以上;全国农户储蓄额已超过10000亿元,农民手持现金约为它的70%,尽管各地分布不均,但这些显示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具有很强的购买潜力.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统计,是一项涉及面极广,多种行业兼容性极强的统计工作,随着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小。搞好农村统计,保障农村统计数据的质量,并全面、正确、及时地运用统计数据,是对农村经济社会事务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化,农村经济模式的多样化,农村统计工作碰到了  相似文献   

13.
一、深化农业和农村制度方法改革的必嘉性我国7O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统计部门拓宽视野.对农业和农村统计工作进行了两次重大的改革。一是将统计范围由单纯农业扩大到农业和农村,二是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支情况采用抽样调查进行调查。这两次改革中,尽管都进行了相应的农业和农村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遗留的问题。第一.农村统计范围不够明确;第二,统计调查手段仍采用层层落实、逐级汇总上报的模式;第三,抽样调查局限于粮食产量和农民收支情况调查,而农…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建设与发展的首位,在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逐步形成以玉米、马铃薯、杂粮杂豆为主的大农业和以设施蔬菜、烤烟、甜菜为主的特色农业的种植格局,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保持发展态势,总产量始终位列全市前茅,是乌兰察布市唯一进入内蒙古自治区38个产粮大县行列的旗县。一、凉城县近五年来粮食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15.
流通产业的发展与我国就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基本命题之一 ,正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依据经典的产业结构理论以及迄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 ,一国就业结构演进伴随产业结构的演变主要经历两个阶段 ,一是工业化时期大量农业人口从农村向城市 ,从农业向制造业的历史性大转移 ;二是当工业比重在经历了上升、停滞、稳定之后 ,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过程中 ,由于长期以行政性体制强制将劳动力滞留于农村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明显滞后于产值结构的演变 ,如第一产业的产值1999年只占GDP的17.7 % ,所…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和问题 1、从宏观看,农业比重过大,非农产业内部各业发展不均衡。1999年,农业和非农产业结构比是65.6:34.4。这个结构同1995年相比较农业所占比重提高了6.3个百分点,而非农产业的比重则下降6.3个百分点。 2、从大农业内部构成看,农、林、牧、渔四业没能同步发展。我市农、林、牧、渔四业构成是72.6:2.8:22.1:2.5。这个构成同九五年相比较农业比重提高7.7个百分点,牧业比重下降了5.4个百分点,畜牧业发展的缓慢又影响到粮食的加工转化,这也是粮食出现卖难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河南省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近十分之一,河南省保障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自1978年来,除少数年份外,河南粮食产量都保持增长,2011年的粮食总产量为554.25亿吨,是1978年2.6倍。但受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的影响,河南省出现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失等现象,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粮食总需求在激增,总的来说我国粮食增长面临较大威胁且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积极探索一条保证粮食供给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显得尤为迫切,对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蒿建华 《统计与决策》2012,(10):102-104
文章实证分析了陕西城乡居民收入比与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村人力资本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程度、农业生产率与农村人力资本对城乡居民收入比具有抑制作用但缺乏弹性,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对城乡收入比具有扩张作用却富有弹性,这是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重要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畜牧业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总书记"着力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殷切期望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重任。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关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近年来兴安盟的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规模效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据统计,2013年畜牧业增加值已达到43.4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34.6%。为了准确把握畜牧业生产动态数据,加强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但是这一显著特征也同时代表了农产品的流通有着相当难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农副产品产量和品种的迅速增加,大多数产品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使得农产品出现了销售难的同题.在这种状况下,农村经纪人顺应农村经济发展潮流产生了,他们实现了农产品与流通大市场的沟通,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