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文章在构建湖北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调查数据,分析湖北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发现,社交关系、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等二级指标对居民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工作压力、贫富差距、保障体系、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交通出行和政府效率等三级指标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阶层分化、社会地位与主观幸福感的实证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职业为基础对我国的社会阶层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使用WVS调查的数据对我国居民的社会地位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社会阶层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差异,企业经营管理者、下层办公室人员和城市体力劳动者的幸福感水平都高于农民阶层.这一研究结果大体上支持社会地位越高,幸福感水平越高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3.
北京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依据北京市居民幸福指数调查的问卷数据,根据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相关理论选取变量指标,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因素及其变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主要受到六个生活评价指标的影响,并且发现物质条件状况满意度的评价对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基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为探索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因素提供一种研究方法,并且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探讨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研究中国流动人口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这种影响在不同就业身份的流动人口之间存在异质性,个人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雇员群体中表现为显著的U型,在雇主群体中表现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自营劳动者群体中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家庭总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雇员和自营劳动者中都表现为显著的U型关系,在雇主群体中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9—2020年)》中2019年的微观数据为样本,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法实证分析了老年人休闲时间配置模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的休闲时间配置模式可以分为一般休闲型、自我休闲型、家庭友好型和运动时尚型4种类型。其中,运动时尚型和自我休闲型休闲模式可以显著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而家庭友好型和一般休闲型休闲模式并未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在克服了内生性和稳健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时尚型休闲模式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进而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提升。此外,还对不同性别、居住地、收入与婚姻状态的群体进行了异质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构建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武汉市、宜都市和神农架林区三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鉴于贫困代际传递存在的事实,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结合有序Logit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贫困代际传递居民幸福感的Likert值低于非贫困居民,贫困代际传递显著降低了居民主观幸福感,但贫困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对影响机制的研究发现,贫困代际传递可以通过影响居民对社会公平、阶层流动机会和社会信任的感知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同时,也会通过影响情绪,进一步调节个体对主观幸福感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凤 《统计研究》2007,24(2):27-32
摘  要:此文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较系统的讨论。数据来源基于北京市统计局的一项调查。其思路是将诸多变量通过因子分析法归纳为四个主因素,即工作、生活、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通过这四个主因素的关系对影响幸福感的各种关系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其后的结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即现阶段GDP还是影响幸福感的最为重要的指标 。  相似文献   

9.
闰丙金 《统计研究》2012,29(10):64-72
收入和经济社会地位的变化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仍然争论不休。作者引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变量对这一问题在中国大陆的状况进行检验。用2006年的“全国城乡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在Ologit回归中采取解释变量梯次引入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变化、收入公平、社会阶层认同状况对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地正向影响影响,且这种影响有显著地城乡差异,收入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文章结论认为,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中国大陆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状况和程度显著不同。增加居民收入并提高收入的公平性,改善公共卫生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管理参与状况,对增强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对全国城镇社区2231位60岁以上老年人抽样调查的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特征、社会支持变量后,社区周边便民设施越齐全、社区内基础设施越完善、社区的社团组织越丰富,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因而我们建议应当重视适宜老年人居住与生活的社区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在党的十八大以后,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城乡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那些"先富起来"的一些人,有的已经将接力棒交到了"富二代"的手中,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当代中国人幸福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政府在GDP持续增长的同时已将提升国民的幸福感作为一项涉及民生的重要工作予以重视,幸福指数也成为近几年来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统计名词。并且有报道称"幸福指数"有望成为我国官方一项新的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从本质上看,传统基尼系数(注:为了区别于"主观基尼系数",将"基尼系数"称为"传统基尼系数",下同。)反映的是收入分配结果的平均程度即收入分布的均匀程度  相似文献   

13.
桐庐县委、县政府提出“共建潇洒桐庐,共享品质生活”,我们围绕城乡居民对经济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以及幸福感的评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对经济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以及幸福感的满意指数均为较高。  相似文献   

14.
指标的初次选择是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指标初选方法中多倾向于相对客观的指标,即更注重指标的可计量性,而忽视指标的全面性;而随着综合评价体系在应用中不确定性的增加,可计量的指标往往易受到限制,从而导致综合评价体系的先天不足.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在传统初建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于主观和客观、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指标初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主观幸福的测量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文章通过结构方程技术,建立了主观幸福的测量模型.该模型显示主观幸福是由生活满意度、自我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四种主要成分构成的分层结构,并揭示了这四种主要成分与其指标,各成分之间,以及它们与主观幸福之间的内在关系,验证了关于主观幸福内涵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徐强 《江苏统计》2000,(12):21-22
指标是统计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是进行各种统计分析、经济计量分析、实证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但在使用过程中都容易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幸福不仅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更是人们生活追求的最终目标。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创新性地从环境“二维化”这一研究视角,将环境因素划分为两个维度,即客观存在的环境污染因素与居民主观的环境行为,采用优化的两阶段有序Probit回归模型,沿着“客观存在的环境污染因素——居民幸福感”和“居民幸福感——居民主观的环境行为”两条研究思路展开实证分析,在实证过程中引入控制变量及工具变量,同时对经济因素及地区因素可能导致的组群差异进行考量和比较。结果显示,无论是环境污染对居民幸福感,还是居民幸福感对居民环境行为,其影响均是显著的,且具有异质性;环境污染通过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对居民幸福感产生影响,而居民环境行为则因个体收入和居民幸福感程度的不同产生差异。本文对环境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展开深入分析,为政府出台环境政策的制定、提升居民幸福感及居民环境行为贡献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冯贺霞  韦轲 《统计与决策》2016,(22):113-117
文章使用2005年、2006年及2008年三年的CGSS调查数据,运用Order Probit模型,尝试从收入分配及再分配等宏观角度破解我国的幸福收入悖论之谜.结果表明,一方面,收入差距侵蚀了经济增长对幸福的正效应,另一方面,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能显著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尤其是落后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分析结果启示我们,经济发展和相关的政府政策的实施都是为了增强国民的幸福水平,经济的快速增长以降低居民幸福水平为代价显然违背了发展的基本初衷.就发展的终极目的而言,经济增长绝不是发展的唯一路径,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为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基础服务,同样能增强人们的福祉.  相似文献   

19.
胡荣华  孙计领 《统计研究》2015,32(12):69-75
自收入幸福悖论被提出以来,大量文献探究了收入和幸福感的关系,常忽略消费。本文利用CGSS2010的调查数据,致力于研究消费及其分类消费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对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消费对幸福感的影响比收入小;消费对不同群体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一些差异,收入越低、受教育程度越低、经济社会阶层越低,消费对幸福感的影响越大;分类消费中服装、交通通讯、耐用消费品、文化休闲娱乐、人情送礼等支出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逐步提升人民消费水平和幸福感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问题,经济虽然是发展一切事业的物质基础,它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则是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行过程,是以人为核心、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进步过程。这种观念的转变,使得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成为可能,但究竟什么才是不同社会里人们所急需满足的需求,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究竟应包括哪些有意义的要素等,这些都有赖于对生活质量的研究。生活质量是对人们生活的全面评价,它围绕着人们的实际生活情况,探讨人们生活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