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族隔离时期的军警:失败者在新南非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非种族隔离时期服役的军警,处境与大多数南非白人颇为相似,现在他们都承认不分种族的民主制度更具合法性。可是,如果一个人尽力与对黑人不公并压迫黑人的政权划清界限,那他又如何解释自己对战争或者镇压的参与呢?老兵遇上这种事,是极力打消对其个人责任的质疑。由于需要如此拉开距离,集体认同就成了问题。不过,军警们在谈起他们参加过的战斗时,并不掩饰其自豪。他们为了保持自尊而在矛盾的立场间努力妥协,一方面洗刷种族隔离的罪名,另一方面又夸耀自己曾经参加了种族隔离政权发动的战争。他们既要显示自己平乱有功,又要把自己从意识形态涵义中"摘"出来,还真需要些功夫呢。其结果就是极度的语焉不详:他们接受新制度,忠于新民主的价值观,甚至将南非奇迹窃为己用,却又把话说得保守甚至被动。  相似文献   

2.
张爱民 《理论界》2003,(4):75-76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中期,在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和其他民权斗争组织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以威廉·黑斯蒂、查尔斯·休斯顿和瑟古德·马歇尔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黑人律师在美国各级法院同美国白人至上论者和顽固维护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制的保守派分子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以为黑人争取基本的民权和政治权利。他们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美国最高法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使黑人所应享有的、美国第十四、十五和五修正案所规定的一些宪法权利得到确认和保护。同时,非裔美国人这些成就的取得,也同这段时期美国最高法院在黑人民权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敏 《天府新论》2006,(Z1):222-223
美国的黑人文学是随着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黑人文学中的女性人物也随着黑人文学的发展变得逐渐"丰满"起来.从美国早期黑人女作家"北美黑人文学之母"惠特莉到19世纪中期的布朗、哈泼,再到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吐默、赫斯顿等,以及二战以来的赖顿、鲍得温、艾里森、沃克等,他们在根植于传统美国黑人文化的同时,从不同角度不断地给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注入了新鲜血液,使黑人女性形象逐渐丰满.  相似文献   

4.
美国早期的黑人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独立到内战前后的这一时期是美国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革的时期,也是美国黑人文学逐渐产生和发展的时期。 美国黑人在形成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从开始就遇到了文化传统的继承问题。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国后,他们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两种不同的传统——非洲文化和美洲文化或欧洲文化。然而,他们却不能合法地继承其中任何一种文化。法律剥夺了黑人奴隶进学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黑人问题就是美国社会最重大的问题之一,而且两百多年来,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从19世纪开始,黑人的命运开始受到美国作家的关注,从早期白人女作家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到当代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的《根》等一大批作品,都不约而同地描写了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和不公正的命运,揭露了美国社会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与种族压迫,尤其是《根》发表以后,一股黑人寻根的热潮在美国崛起。到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日益觉醒,他们开始为争取自由平等,反对种族歧视而斗争。这一切,为黑人文学的日趋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理查德.莱特小说《native son》是美国"抗争小说"之首创,更是黑人文学代表之作。该作品运用现实主义的写实之法,表现了美国社会20世纪30年代那种残酷的种族歧视与阶级斗争还有黑人悲惨的生活状况,它给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美国这时期历史提供很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非种族主义"是后种族隔离时期南非的一个中心信条,但这个理想的实际意义却很不清楚。本文指出两个可能的前途:其一,"非种族主义"将保持它在反种族隔离的斗争中获得的意义──它当时曾经代表着广大人民重组南非社会、解决种族歧视和种族之间的不平等这一对孪生问题的决心。其二,还有一个可能是这个理想将会"淡化",仅仅限于全部南非人形式上的平等,而遗传下来的许多不平等则大体上不受触动,完好如初。本文指出头一种可能性的实现会遇到的困难,并研究了推动南非社会和南非国家(state)接受第二条道路的某些势力。由于这一理想的实际意义并未确定下来,本文呼吁以知情达理的态度来理解沿着种族或其他表面上具有原始性质的路线、在次于全国的层次上的排他做法的当前表现。似非而是的是,虽然这是在全国层次之下以种族或族群为单位而排他,这种主张却有可能为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服务,作为一种工具,表达他们的决心:要求一个真正的非种族主义化的社会,拒绝有限的种族隔离,因为它有效地排斥了他们。  相似文献   

8.
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在布朗案判决中宣布公立教育中的种族隔离违宪,这是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战后,随着法西斯主义的灭亡和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渐瓦解,种族平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为种族关系的改善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南部人口的大量外迁,不仅导致了种族主义势力的减弱,也促进了黑人政治地位的提高.美国联邦政府的种族政策在此之前进行了诸多调整,为布朗案判决的出台做出了政策铺垫.  相似文献   

9.
黑人作家拉尔文·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是美国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他从存在主义的观点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传统的激烈冲突以及在这冲突中人们寻找自我本质和价值,实现真正存在的这一主题。文章试图用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来探讨《看不见的人》,并从其"存在方式"入手,详细地分析了主人公由"不自由"到"自由"及"没有责任"到"负起责任"的转变,及其最终获得人性,实现自我真正存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南方情结是美国著名黑人戏剧家奥古斯特·威尔逊作品中容易被忽视却又极为重要的特点之一。散见于戏剧中的场景安排、人名选择和对白设计,或隐或现地折射出剧作家本人对美国南方的特殊情感。在威尔逊看来,无论意味着痛苦还是象征着希望,美国南方是黑人作为美国人存在的历史起点,是他们审视自我、定位自我的历史坐标。因此,在戏剧创作中注入南方元素,能够帮助黑人避免历史意识的断裂,从而消除自我身份认同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6,(4):132-140
英国黑人经历了从二战前的被迫隐身到当代逐步现身的过程,而在这历史长河中,当代英国黑人的总体变迁最为多元与复杂,尤其是在浩浩荡荡的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英国国内政策的调整,英国黑人不再是封闭、独立的个体,而是与英国白人的命运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在短短的60年间,英国白人和黑人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又主要体现在"黑人性"、"英国性"和"英国黑人性"三个概念的变迁上,基于三个概念的相关关联性,受全球化思潮普及的影响,它们均呈现出"混杂共生"的特点。随着黑人文化被英国主流社会所承认,黑人文化研究必将成为学界一个极具研究潜力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黑人女作家,她极其关注美国非裔黑人女性的生活状况,尤其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在此通过分析莫里森的作品《最蓝的眼睛》中波琳.布莱德拉夫、皮克拉.布莱德拉夫和美国非裔黑人女性整体的心理状况,阐释了她们作为文化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的症状和命运。文化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作品中表现为美国非裔黑人女性对压迫她们的白人文化产生的一种扭曲的积极的感情。这种感情与她们的悲剧命运息息相关,只有爱才是抵抗白人文化侵蚀的有力盾牌。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的监控,传统方式是由医护人员来完成的,医护人员根据病患人员的心电图波形与自己所掌握的经验值进行比较,以此来决定是否采取处理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医护人员不可能24小时不间断地观察心电图仪,往往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患者面临生命威胁,而且几班护士轮流监视心电图仪也致使医疗成本上升,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采用计算机来取代医护人员的心电图仪监视就有了广泛的需求,本文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概略叙述了计算机心电图监视系统的原理、组成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论《无形人》中的文化身份探寻及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苹  骆洪 《学术探索》2007,(6):134-136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美国社会里,"文化身份"已成为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艾里森的小说《无形人》深刻反映了这一主题。本文基于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剖析了主人公对文化身份探寻的历史和思想历程,这也是黑人群体表露心声、认识世界、努力建构自我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曾被部分评论家指责为是对黑人男性的污蔑。实际上,莫里森关注黑人男女关系,她理解和同情黑人男性在美国社会中的特殊处境,她的小说既揭示了黑人男性在白人男权观念影响下的弊病,也赋予了他们自我拯救与帮助他人的潜能。本文结合对小说《宠儿》中塞丝和保罗曲折爱情故事的分析,解读莫里森笔下的黑人男女关系,强调两性间和谐关系对黑人社区延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中国本土医务社会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转型和医疗体制改革,我国医院模式出现了从生物模式向全人照顾模式发展的新要求,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也崭露头角。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存在着医务科、工会、宣传科等部门和医生等都有承担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职能,但并没有满足病患的需求。所以,应在医院中发展专业医务社会工作,以提高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美国非裔女性作家享誉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文坛。她们植根于自身黑人文化的广袤沃土,其作品具有浓重的"黑色风格",并精湛地融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技巧,使作品在真实反映美国非裔族群生活内容、生动描写非裔特别是非裔女性心路历程的同时,有力鞭挞了美国社会种族、性别歧视的罪恶,深切表述他们追求自我和民族解放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王淑霞 《齐鲁学刊》2007,37(2):70-73
美国内战爆发后,是军队最先触及并对黑人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尝试。他们界定黑人身份,安置、教育黑人,建立处理自由民、难民事务的军事机构自由民局。军队对黑人事务的处理既是军队处理战时重建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后军队介入南方重建事务的前奏。  相似文献   

19.
南非的移民与种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非的居民以移民及其后裔为主,但与美、加、澳、新等移民国家不同,白人移民只占少数,其移民的种族构成呈多元性。各种族在向这里移居的过程中相互接触,并屡屡发生冲突,形成了十分错综复杂的种族关系。白人移民凭借其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取得了统治权,继而制订和实施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使得南非种族关系十分紧张。德克勒克于1989年9月任南非总统后,积极着手民主改革,废除了一系列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与法规,释放黑人领袖,并与他们共商国事,制定了该国第一部规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在1994年d月举行…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6,(6):117-122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发展见证了黑人女性戏剧家群体不断调整话语策略以应对白人主流意识与黑人男性霸权的双重围困和压迫的历史进程。由于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因素,美国黑人女性地位更加卑微,长期以来被视为"他者中的他者"。然而,这个群体并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在经历了创作视野逐步拓宽、创作主题日趋多元的话语书写历程后,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日益走向成熟,从而确定了自身的话语地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所取得的成绩已得到美国乃至世界剧坛的认可,成为美国黑人文学研究发展的"崭新的能力中心"。从话语策略这个维度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是对黑人女性不幸遭遇的探讨,也是对整个美国文学的再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美国文学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洞察美国社会的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