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与正义"是一个当代的问题,它的提出与中国社会改革对公平、正义的呼唤是密不可分的,因而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当代意义也凸显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焦点议题。与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正义相比,马克思厘定的人类社会正义是一个包含多个层次、内涵极其丰厚的立体概念。这决定了他的正义思想不仅有其独特的当代性意义,而且这种意义会在多个面向上得以昭显。不过,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不能只是满足于在哲学史的层面上单向度地证立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当代意义,而应本乎不断变化的现实来予以探索。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与“正义”:一个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是在不同层面上处理正义问题的.在纯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架构中,马克思把正义看作是一个附属性的下位概念,但这不足以反映其正义思想之实质.在系于“改变世界”和“革命”之理论范式的政治哲学中,正义作为一条“后台”的线索贯穿于马克思思想推进的始末,以经济事实为依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也不外于此.从这种正义出发,马克思激烈地批判了自由主义正义范式,认为这一范式由于只是在一个比较低的和比较特殊的层面上阐述了人的自由、权利、公平、平等,因而并未在根本上触及使人普遍产生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最终的结果还是普遍的不正义.如果不谨慎地清理马克思处理正义的层次和语境,既有可能仅仅停留于某一个质点而导致片面、残缺地认识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又有可能导致以一种外在于马克思正义的范式来丈量马克思的正义,这更不可能将马克思正义之真实状貌还原出来.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罗尔斯(Rawls)看起来对正义持十分不同的观点.马克思声称,正义观念在意识形态领域起着作用,它代表着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生产方式所要求的行为.罗尔斯认为,正义乃是一个社会的首要美德,所有社会成员遵守正义原则,公平地、理性地精心处理社会合作的责任和利益的公平分配问题.我认为,虽然马克思和罗尔斯对正义持不同观点,但这种不同能够得以协调.虽然黑格尔和康德对马克思和罗尔斯有着不同的影响,他们的观点有相通之处.在提出一个明确的关于正义的政治观念时,罗尔斯认为可接受的正义原则必须是在社会制度中可实现的,这样他的"康德建构主义"思想接近于黑格尔学派的思想.也正是通过依靠黑格尔思想马克思建立了他的反对普遍的、社会的正义优越性原则.我认为马克思和罗尔斯都在致力于寻求一个能够实现公平的正义原则的社会制度.然而,他们的观点存在二个重要差别.首先,马克思似乎在构想一个休谟和罗尔斯特别提到的"公平环境"的社会.而对于罗尔斯来说,一个超越公平环境的社会就是乌托邦①.其次,马克思认为市场关系应该被看作是社会的根基,因为市场关系内在地包含在劳动者同社会的生产过程和劳动者同他们的社会劳动产品的异化中.然而,在一个充满公平环境的社会中,市场的消除是可能的.罗尔斯声称,在任何一个需要公平解决竞争要求的社会里,市场的消除是不可能的.我想,只要我们把马克思反对市场看作是本质上反对"商品拜物主义",马克思和罗尔斯的观点是能够被和解的.总之,我认为,除了马克思的未来无阶级社会观念有些乌托邦色彩外,马克思和罗尔斯对资本主义及其市场的正义的观点应该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哲学史上,休谟和马克思都曾致力于正义问题,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二者在正义问题上的异同对把握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根本特质具有重要启示。休谟与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分属两个根本异质的理论范式,它们在正义的环境、基础、目的、性质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休谟的正义理论是奠基于市民社会的补救性正义理论,通过构建财产权的正义规则弥补市民社会的内在缺陷,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是奠基于人类社会的超越性正义理论,其目的是致力于每一个人的自我实现。马克思的超越性正义理论既批判又涵盖了休谟的补救性正义理论,但它不是要越过后者,而是在后者合理性基础上的一种根本推进。  相似文献   

5.
"分配正义"是当前国内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话题,多年来通过分配正义来切入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成为许多理论工作者未经反思就基本予以接受的理论前提。但是,从根本上讲,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与马克思的人类社会正义是两种异质性的理论范式,前者是以市民社会的等级制和私有制为基础的补救性正义,后者是以市民社会批判为基础、以人的自由个性与自我实现为目标的超越性正义。在这个意义上,把分配正义作为马克思正义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式,实际上是一条走偏了的道路。因此,我们需要对当前的马克思正义理论研究进行前提批判,以此来澄清"分配正义"在马克思正义理论中的地位及其限度,推进马克思正义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其思想成熟期拒斥、批判正义,是一件值得反思和追问的事实.这一事实的背后隐含着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对正义形成的认识社会的真正基础和动力是社会生产而不是正义;物质 生产和社会经济制度决定了正义的范式及其实质;物质生产的发展决定了正义内容的演变;正义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决定分配,而不是正义决定分配.简言之,正义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产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其哲学变革基础上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实现了对西方传统正义观的超越。从形式看,西方传统正义观都从某种原则(不证自明的前提)出发思辨地阐释正义问题——只是观念正义、形式正义、原则正义;马克思正义观把正义问题置于实践中考察,是实践正义,揭示的是事实正义、现实正义、实质正义。从内容看,西方传统正义观由于其纯粹思辨形而上学的形式,正义在它那里成了抽掉正义的具体实践内容的空洞普遍性,只能存在于先验理性之中,无法在经验世界获得意义,无法对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世界有实质改变;马克思正义观则是通过实践批判资本主义种种非正义现象来揭示正义的核心问题——物质利益问题、物质利益问题的关键——分配问题、马克思正义观的核心内容——分配正义,揭示资本主义一切非正义现象的根源——私有制,因此,消灭私有制及由私有制引发的一切不合理、不正当现象就成了马克思毕生的正义追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承认思想是经历了青年黑格尔时期、完成向唯物主义转变时期、历史唯物主义创立时期、唯物史观确立之后四个阶段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对“社会承认丧失”的批判、“社会承认诉求”的肯定、“社会承认理想”的憧憬构成了马克思社会承认思想的基本内容。追寻社会正义是马克思社会承认思想的理论旨趣,为实现社会治理正义提供了价值理路,即消除对社会承认的漠视以维护社会正义,优化物质利益关系以保障社会正义,促进制度优化与心灵安顿以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通过批判"国民经济学"完成,其立论前提是消灭私有制,这由他的理论任务所规定。不是用公平、正义的政治法律概念解释分配关系,而是用生产关系来解释分配关系,用生产劳动解释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基本逻辑。只有从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出发,才最能切中应得正义论的要害和现代正义问题的实质。自由主义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正义概念是一个低阶概念,而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则是一个含义更广的高阶概念。马克思的高阶正义概念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出发,以"自由人"之间有机的社会合作为基础,刻画出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最高正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先前人类历史中出现过的各类正义原则在逻辑上和在历史上自我扬弃的结果。在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仅充当批判者的角色,而是担负着为现实生活提供规范的理论责任。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对正义的思考并非只是停留在哲学层面上的纯粹思辨,他更多地把作为伦理范畴的正义思想与国家的治理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国家善治思想。国家善治就是国家要在治理中实现正义价值,这就必须从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入手,设计一套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制度,以保障所治理的社会是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为了在全球范围实现正义,还应有一个万民法来调节这个世界;同时善治传统要在代际间实现传承就应该以公共文化形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罗尔斯对正义的思考并非只是停留在哲学层面上的纯粹思辨,他更多地把作为伦理范畴的正义思想与国家的治理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国家善治思想。国家善治就是国家要在治理中实现正义价值,这就必须从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入手,设计一套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制度,以保障所治理的社会是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为了在全球范围实现正义,还应有一个万民法来调节这个世界;同时善治传统要在代际间实现传承就应该以公共文化形式来宾现。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一些学者在努力分析马克思对于正义概念的理解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承认资本主义制度是正义的。确实,马克思曾经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正义概念。但是没有在任何一个意义上,马克思确认资本主义制度是正义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把平等的权利看做是判断正义的基础,而在马克思看来,即使权利是平等的,这也并不意味着这种制度就是正义的。  相似文献   

13.
从政治经济学切入,能更真切、更深刻地考察现代正义伦理的演化轨迹.亚当·斯密与马克思的思想中都存在着正义伦理的体系.斯密的理论体系以财富逻辑为主线而展开,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则以资本逻辑为线索.斯密与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的某种相融、相交状态及重大的差异性,使他们的正义伦理体系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在资本的机能、国民收入及其源泉、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等问题上,斯密与马克思的观点存在着交锋,但在阶级的分析、劳动的价值尺度、人民大众的利益、正义伦理的结构等重大问题上,斯密与马克思的理论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比较亚当·斯密与马克思的正义伦理,可为当代正义社会的建构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三种程序正义观念,即"完善的程序正义"、"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和"纯粹的程序正义",他一再重申,他的正义原则的确是一种"纯粹的程序正义".事实上,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是一种程序正义,但不是一种"纯粹的程序正义",而是一种"不完善的程序正义".这种论证基于两个理由:第一,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包含了一种先在的承诺,即对自由和平等的承诺;第二,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带有实质性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相对于现实社会是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马克思正义思想必须诉诸他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超越。资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但却没有解放生产者,未能实现社会正义。在肯定资本文明面的同时,马克思对资本逻辑实体形态、关系形态以及文明形态的非正义展开了深刻批判,构建了以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必要前提、以无产阶级社会革命为实现手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的共产主义正义。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正义思想指引下实现社会正义的现实道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把握和利用资本价值,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逻辑,让资本为人民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张艳芬 《河北学刊》2003,23(2):63-66
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的视域中来讨论正义问题以及它在当今的意义。首先,本文从西方哲学史的角度,简要地追溯了正义概念的历史性发展。接着,通过对美国当代学者吉尔德的《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一书的解读,强调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尤其是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异化与剥削的批判、对未来共同体的规划中,蕴涵着一种崭新的、肯定性的正义观。由此,正义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在当今的生活现实之中变得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2-2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发生了旷日持久的"马克思与正义"之争。争论双方主要围绕以下四个焦点问题展开:一是马克思如何理解正义?二是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是正义的吗?三是马克思是根据正义批判资本主义的吗?四是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一个正义的社会吗?争论双方都以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为依据,却得出了迥然不同的结论,甚至出现了"马克思反对马克思"的混乱局面。研究表明,各执一端并不能把握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必须立足于整体性原则,对马克思正义理论进行立体式解读,否则就会使马克思正义理论支离破碎,从而扭曲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正义理念既有对"形下"的不正义现象的现实批判,设想了实现正义的现实之路;又有对正义的"形上"研究,探寻正义的人性前提,论证正义原则的形上根据,设想正义的"形上"境界;包含于马克思政治观点中的正义理论,作为马克思在现实层面批判资本主义的武器,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正义的意识形态性,而且体现了马克思正义观的根本性特质.就根本而言,如何看待人就会如何看待正义;正义的原则只能在历史中寻找,不存在任何永恒不变的正义原则;共产主义社会是真正实现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正义社会.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的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正义理念既有对"形下"的不正义现象的现实批判,设想了实现正义的现实之路,又有对正义的"形上"研究,探寻正义的人性前提,论证正义原则的形上根据,设想正义的"形上"境界;包含于马克思政治观点中的正义理论,作为马克思在现实层面批判资本主义的武器,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正义的意识形态性,而且体现了马克思正义观的根本性特质.就根本而言,如何看待人就会看待正义;正义的原则只能在历史中寻找,不存在任何永恒不变的正义原则;共产主义社会是真正实现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正义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契约论者不同,人性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不是一个逻辑起点,而是他要追求的一个结果,即人性的完善——自由、平等、博爱。这种结果是他通过用纯粹程序的正义来规范制度时自然生成的。在《正义论》中制度的正义是寓于纯粹程序的正义之中的,而正义的制度一旦确立,在这种正义制度的背景下,人性自然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