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1983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统计局综合处工作的,第一次公出就是到沈阳的印刷厂校对《年鉴》。从此,我就与我们统计人的这个最主要的劳动成果结下了不解之缘。30年的春风秋雨、春华秋实,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统计年鉴》也从内部资料逐步发展为与国际统计标准接轨的、中英文对照的、按年度连续出版  相似文献   

2.
正我在山东有几个好"哥们儿",坤道算是其中之一。他现在是山东省统计局能源处的处长。认识坤道,实属偶然。2011年3月,原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耿勤英年早逝,不久,山东省统计局办公室主任宋宁打电话给我说,他的一个朋友写了一篇悼念文章,问我能否在《中国统计》上发表。没看到文章之前,我跟宋宁说,照顾一下没问题,你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看了文章之后,我则跟宋宁说,这样的好文章哪里需要照顾,直接发来我也能用。  相似文献   

3.
赏统计花     
我的"统计文化牵系统计心"一文,获2005年河北统计文化建设理论研讨征文优秀奖,奖项不算高,但对我来说意义非同寻常,这是饱含我17年统计恩的深情之笔,是我统计自我意识觉醒后综合能力的显现,是我以更高的视野和水平回报统计的起点.为此,我一改往日的谦逊,急切地转告了在我统计生涯中起过重大启迪作用的朋友和支持鼓励我勤奋工作的亲属,我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统计工作奖励我的一朵大红花,统计人的文字作品都可自豪地统称统计花.  相似文献   

4.
不觉间,做了统计人已有十数个年头,我所看到的统计怎么样?我与统计一起成长了?这里就我的"统计笔墨"来管中窥豹一番吧。统计人在一般人心目中,长久地,就是个埋头搞事务的普通人,甚至由于数据质量大环境因素,社会上对统计人的品格胸怀会存在疑虑。其实就我所目睹耳闻,我们不少的统计人还是事业心坚定,思想触角敏锐,品格金錚。10多年前,曾听一位乡镇统计员Z君讲了两个工作细节,深受震动又感动,其一,统计工作是重要的,而统计又往往必须注意争取领导的关注与支持。Z君为了统计人员年度考核办法"出台",他坚持不懈,"做"亮好相":统计人历练成高洁的品格、胸怀。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颁布二十周年,值此之际,在浙江省、地、市三级新闻媒体和统计刊物、统计宣传招贴上不时闪现出一个全新而响亮的口号——关注统计就是关注未来,关心统计就是关心发展。这一口号的倡导者,就是临安市统计局汪其顺局长。汪其顺局长原任临安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当时联系统计工作的他就在考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里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有不少改革值得探索,为此,他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也许,他对统计工作的关心也就决定了必须要给他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2003年4月,…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中国统计》杂志社编辑老师:您们好!我从事统计工作二十个年头了,也是《中国统计》杂志的“老”读者了。报表之余,经常写写统计分析。也曾向贵刊投过稿,但只被采用过一篇。既说明我才疏学浅,应该多学习,也说明我投稿不得要领,应该多请教。我想,这种情况在基层具有普遍性。因此,借此机会,提出几点建议:增加投稿指南栏目。告诉读者,近期刊登文章的主要方面和内容,利用该栏目进行培训,怎样提高写作水平,如何掌握写作技巧,如何提高稿件的命中率。访谈话题应继续。第4期的访谈话题很好,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教我做人、做事,给我人生启迪。谢社长谈…  相似文献   

7.
百期有感     
当收到《统计与预测》1999年第1期的时候,我即被她新颖的封面、众多的栏目、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她既有"调查与分析"的万树干林,也有"知识园地"的奇花异草,还有"统计春秋"的历史沿革......打开扉页,读完"致读者",更为编辑部的创新精神所感动。而"《统计与预测》走过十六载、九十六期的风雨路"一句,更引起我许多思绪和感·慨。转瞬间,《统计与预测》已出版100期,她也步入了17载的里程......我是《统计与预测》的忠实读者和业余作者。她是一位良师,我时常向她请教;她是一块园地,我时常不忘耕耘,用工作与实践的。C得体会,在这块园…  相似文献   

8.
谢涿云 《上海统计》2000,(12):23-23
1997年,青浦县统计学会为加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去延安地区统计局搞了一个有关统计信息资料的联合开发项目,这一活动被上海市民政局列为当年99件有特色的社团活动之一.北京《中国企业报》的一位记者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得知这件事后,特意赶到青浦采访我.在接待记者时,我拿出了一本《上海青浦之最》送给他,他接过书,爱不释手,而后他沉思片刻,出乎意料地问:“你们编《上海青浦之最》,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就是这一问,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统计事业的脊梁 《中国统计》曾于1989年第4期刊登了一篇题为《子规啼血》的文章,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文章记述的是河南省扶沟科学仪器厂综合统计员郭国清如实上报统计数字,不屈强权,坚决抵制厂领导弄虚作假的感人事迹。那是在1982年,《统计法》尚未颁布,郭国清还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他是凭着一个统计员的责任心,一个共和国公民的良知,维护了自已所热爱的统计事业的纯洁。然而,厂领导却做出决定,命其下车间劳动,停发了他的工资、奖金,取消了他的福利待遇。这一切,仅仅就是因为郭国清没有盲目地按照厂领导的意图行事而坚持如实、准确地上报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10.
刘晓越 《统计研究》2006,23(7):72-73
莫曰达老师在统计研究领域是颇有建树和知名的前辈,又是我的老领导,所以他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始终令我关注。莫老虽说已经八十高龄,但像一棵不老的常青树,总是充满生机活力,总有喜人的成果。继2004年《中国古代统计思想史》出版,2006年的春天莫老的又一新作———《中国近代统计史》(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问世。坦率地说,捧读莫老的新作,作为统计研究的晚辈和后来者,我由衷地钦佩也不禁有些惭愧。钦佩的是,莫老离休后依然宝刀不老,雄风犹在,二十年多来,一直在中国统计的历史长河中奋泳。他先后独力完成了《先秦·秦汉统计思想史》(中国统计…  相似文献   

11.
《统计研究》自1984年正式复刊已经整整一百期了!此前,《统计研究》还曾以不定期的丛刊形式出版过九辑。记得读到最初的两辑时,我还在大学统计专业学习。从丛刊到季刊,再到双月刊,直到现在的月刊,《统计研究》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我一直就是《统计研究》的热心读者,而且自1986年起还有幸成为这份国内最有影响的统计专业刊物的作者之一。可以说,《统计研究》是我的良师益友。作为本专业国内最高层次的刊物,《统计研究》的作者群中不乏名公巨匠,所发表的作品中也不乏皇皇大论。随着统计学科建设的不断兴旺发展,其发文的数量不断…  相似文献   

12.
马安 《统计研究》1987,4(3):54-58
一、统计工作的性质(一)统计工作是一种调查研究工作,是一种信息工作1948年4月,统计课的老师李琴柯给我们上第一课时,在黑板上写了毛泽东同志《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一段话:“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就是所谓改造世界。”接着他说:统计工作就是专门了解情况的,统计工作是一种调查研究工作。1948年能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解释统计这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是很新鲜的。这一课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离开学校之后,我基本上一直做统计工作,在工作中越来越深刻地领会到,“统计工作是专门了解情况的,是一种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统计人生,没有骄人业绩,没有惊天动地,有一种人用平凡的统计书写着人生奇迹。"新中国政府统计机构伴随着共和国的建立,经历了整整60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里,我自然想起我在《统计人生》诗歌中的开篇诗句,因为它是我统计人生的真实写照。进入新世纪后,我经组织部门考核,调整到基层统计工作领导岗位。2001年,上海市闸北区委组织部领导和我谈话,宣布我调整工作的任命,并向我说明了区委区政府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希望我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当时我对工作的调整心中没底,感到统计工作对数理知识的要求很高,而我对一、诠释统计,钻研统计  相似文献   

14.
光阴如白驹过隙,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内蒙古统计》创刊于1987年3月,作为创刊人之一,我见证了《内蒙古统计》风风雨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看到了《内蒙古统计》办的一期比一期更精彩,一年比一年更红火,我由衷地为《内蒙古统计》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与欣慰,更发自内心地祝愿:内蒙古统计,明天会更好。  相似文献   

15.
毛真 《山东统计》2010,(3):41-43
我的父亲毛洪利,中专毕业后分配到沂水县统计局工作至今,在这个他热爱并执著奋斗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年。这三十年他扎根于本职工作,严于律己,取得的工作成绩应该是让人钦佩的。我满怀敬意,用我稚拙的文笔,记录他三十年统计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颁布二十周年,值此之际,在浙江省、地、市三级新闻媒体和统计刊物、统计宣传招贴上不时闪现出一个全新而响亮的口号-关注统计就是关注未来,关心统计就是关心发展.这一口号的倡导者,就是临安市统计局汪其顺局长. 汪其顺局长原任临安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当时联系统计工作的他就在考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里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有不少改革值得探索,为此,他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也许,他对统计工作的关心也就决定了必须要给他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2003年4月,市委、市政府慧眼识才,将市统计局领头雁的重任压到了他的身上,这样,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重托,怀着开辟一片新天地的决心,他上任了.  相似文献   

17.
王启金 《浙江统计》2003,(12):33-33
今年12月8日,我们将迎来我国统计法制建设史上一件盛事———《统计法》颁布20周年。《统计法》的实施,结束了新中国长达34年统计无法可依的局面,对于维护统计秩序,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统计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统计法》对于许多人来说,比较陌生。有的人认为,《统计法》是“豆腐法”、“小法”,法本身不硬。究竟如何认识《统计法》熏我个人认为,就法本身而言没有软与硬之分,况且《统计法》同会计法、审计法等专业法一样,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体现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其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在辽宁省本溪市,有这样一个年轻的统计人,凭着对统计深深的爱恋,以自己的忠诚、钻研、苦干,为共和国统计奉献青春。他平凡,甚至鲜为人知,可他的统计人生却成为新一代统计人的缩影。 他,就是本溪市统计局的卢长虹。敬业,缘自对统计的爱恋 1988年,二十多岁的卢长虹,正值青春年华,和着如火如荼的统计改革,他,踏入了统计的大门,奏响了他统计人生的序曲。 面对平凡的岗位,一句话,国家需要,我情愿。他在城调队住户调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周而复始地干着整理账本、访户、数据审核录入等工作。他从不计较工作的单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政府统计机构成立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召开一年一度的《中国统计》宣传工作会议。《中国统计》宣传工作会议对于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加强沟通学习,认真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杂志的质量,扩大杂志的发行,发挥杂志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允许我代表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统计》专家指导委员会,向《中国统计》宣传工作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统计》作为国家统计局的机关刊物,作为整个统计系统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渠道,作为统计人掌握政  相似文献   

20.
《青海统计》2002,(8):36-37
自从1953年5月海西州人民政府统计局成立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海西州统计工作走过了50个春秋。50年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全州各级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在海西州委、州政府和省统计局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弘扬柴达木人勤于奉献的敬业精神,立足本职,坚持统计服务不放松,以服务迎接挑战,以服务创造机遇.充分发挥信息主渠道优势,挥洒快、精、准之笔,谱写了为地方党政领导决策服务,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篇章,受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海西地方政府统计机构在50年中的兴盛挫折、建撤并改,是我州统计事业发展的缩影和见证。他告诉人们,无论历史如何更替,统计人对统计事业执著的追求和向往永不改变,统计事业的向前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