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大悲剧。解体、亡党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而其中起着决定性的因素是苏共丧失了党的先进性,任由腐败滋生,最终遭到人民的抛弃。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悲剧,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只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继列宁之后,在异常尖锐复杂的形势下,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使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们把苏联的经济体制叫斯大林经济模式即斯大林经济体制。由于历史的和其他原因,斯大林的经济体制便成了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仿效的楷模。斯大林病逝后,特别是苏共廿大  相似文献   

3.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在资本主义土壤上诞生的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新纪元。1991年,苏共以国家解体方 式结束了自己的历史进程。苏联共产党垮台与苏联解体的根本内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严重束缚,外因是美苏争霸以及西方的和平演变,而苏联特权阶层的形成及其腐败 导致民心尽失是直接原因。这段历史在苏联已怆然定格,但是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历程不能忘记,十月革命的成果不能否定。追溯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以史为鉴,特 别是对于源于十月革命胚胎的、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传承发展中纪念它,在重新审视中借鉴它,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4.
一、全面进行共产主义建设的召唤 苏联在1959年5月18——23日举行了第三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大会是在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同志亲切关怀下召开的;它反映出苏联作家积极响应苏共第21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具有开创历史新纪元意义的《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这一伟大号召的蓬勃热情。 苏联的三次作家代表大会,都是在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召开的。1934年8月举行的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是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飞速地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且立卽转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情况下召开的,是在苏共总结这个期间建设勝利经验的第17次党代表大会的启示下召开的。当时,由于五年计划的成功,社会主义在一切经济和文化部门中都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苏联从《大转变的一年》起始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时代的伟大人物.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因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而面临困境的时候,当代无产阶级杰出代表邓小平,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科学的创新精神和非凡的革命胆略,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开始了一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大进军,使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的理想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开始变成现实,从而揭开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篇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胜利的旗帜,也必将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胜利的旗…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以来,学界一直在探究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客观地分析,苏共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苏联解体最本源的原因。苏共背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于赫鲁晓夫时期,此后,苏共逐渐病变,先进性不再,最终走上亡国之路。苏联解体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警示意义在于,中国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坚持对媒体的领导,明确党的使命和宗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7.
苏联"现代"文学,与其他民族国家特定时期的文学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迹.创作活跃在这一时期的苏联作家,在作品中反映苏联社会的主流思想与人民的精神,在文学殿堂中大力塑造在苏联革命与建设中的人民形象,抒写人民意识的觉醒与创建新生活的信念,揭示苏联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30多年的苏联"现代"文学见证了苏联社会的历史风云,也构成其独特的"人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建设,是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经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发展成为现代工业国的伟大实践。苏联所实现的这一伟大历史性跨越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第三世界国家非执政共产党斯大林派,是共产党中的一个派别。苏东剧变以来,他们认真分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共产党必须汲取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坚持马列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指导,通过革命斗争,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斯大林确立的建设体制,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他们认为苏联的解体是由于苏共领导者对马列主义的背叛,并且认为人类的未来必然是属于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有各种复杂的原因,而斯大林模式却是这些原因的原因,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斯大林模式曾经使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辉煌几十年,但最终又葬送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我们不妨对其作个“对半开”的评价,目的在于要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到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以警醒自己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走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新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内外交困的囧境下,启动了意识形态、党的领导、政治体制上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结果竟是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苏联统一民族国家的解体和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崩溃。笔者以激进民主化为视角,考察苏联激进民主主义形成的社会基础,分析激进民主化与苏联解体的内在必然性,旨在通过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悲剧总结激进民主主义的风险启示。  相似文献   

12.
当苏共能把马克思主义结合本国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广大干部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清正廉洁、开拓创新……就能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兴旺发达、蒸蒸日上。苏共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背离社会主义道路;思想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生活腐败堕落、脱离群众……这就是造成苏联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处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时代[。1](P43-46)十月革命开创的、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等后起的社会主义推进的这个伟大的历史时代,以1976年印度支那战争结束为界,此前,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此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时代和时代主题或基本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革命和建设的模式及其兴衰成败”[1](P69)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以伟大的十月革命道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模式和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模式。1976年印度支那战争结束,标…  相似文献   

14.
周新城 《中华魂》2011,(6):62-64
1991年8月24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共产党自行解散。过了四个月,12月25日,他又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苏联解体。一个具有近90年光荣革命传统和辉煌历史的政党,一个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消失了。这种亡党亡国的结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中叶相继发生的波兰、匈牙利危机,极大地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老大哥在处理社会主义国家和兄弟党关系时,不能摆脱旧的思维与模式,干预兄弟党事务甚至他国内政,导致矛盾复杂和升级.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密切关注和真诚帮助下,苏共领导人适时调整了应对策略和措施,最终使危机得到了缓解.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做法给以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和政府如何处理党际、国际关系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深刻地考察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经验教训,并借鉴苏联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敏锐地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在于没有适时地稳步推进民主化建设,实行由集权体制到民主体制的转型。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是文明社会里每一个人的正当诉求,社会主义民主不能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发展,得到民众的体认,资本主义民主观当然会填补空白。苏共的教训值得我们警醒。  相似文献   

18.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深入研究了战争胜负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一些基本问题。在他们的著作中,论证了关于经济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以及他们的觉悟和组织性在取得胜利中的地位,阐述了战争中精神因素作为深刻社会的、阶级的,因而也是政治的现象的特点。列宁关于社会经济条件对战争胜利的思想,在伟大卫国战争年代和其后我国的历史时期,得到了继续发展。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苏共纲领指出,伟大卫国战争是对新制度的严峻考验,它光荣地经受住了这个考验。苏联人民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苏维埃国家的国际威望。  相似文献   

19.
经过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政策调整的影响和苏共二十大的冲击,波兰的改革在1956年下半年达到高潮。战后世界的这一著名事态既表现了东欧国家对苏联模式及其严厉控制的不满和反抗,也显示了斯大林去世后由内政变动引发的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大致放弃把苏联制度作为东欧社会主义的唯一合法模式,转而试图将其领导地位改建在一种比先前较为平等地对待东欧国家的基础之上。波兰十月事件所确立的那种波苏关系是战后苏东阵营内前所未有的,它对此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特别是苏联与其东欧盟国之间的关系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波兰事件发生在…  相似文献   

20.
关于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作用问题的讨论,苏共第20次党代会是个分界点。在苏共第20次党代会以前,大家对于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作用问题,都是根据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的说法,即划分为调节作用与影响作用两种,并认为价值规律对商品流通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生产则只有影响作用。1956年苏共第20次党代会在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同时,要求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一些原理作严格的研究,于是关于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