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体经济与资产价格变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体经济与资产价格变动之间的相关性,是现代金融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法国以及中国情况的分析,认为“资本市场资产价格变动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样一个近乎“公理式”的结论并不成立。从成熟市场的情况看,资本市场资产价格的变动表现出一种不受实体经济约束的发散的“剪刀差”态势。作者对这种发散的“剪刀差”态势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赵子璐  赵立三 《河北学刊》2013,33(1):149-153
在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货币刺激政策致利率持续走低而市场流动性不断放大,资产价格快速升高,结果形成了银行储蓄低利率收益与房地产投资收益高回报收益之间巨大收益宽幅,导致社会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空心化",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乏力。因此,壮大实体经济的实力,坚固国民经济基础,探索"储蓄累进利率制",克服"过度金融化倾向"带来的资产泡沫以及潜在金融风险的影响;运用市场工具和行政干预措施大幅收窄货币性资产与实物资产、实体经济与流通领域及虚拟经济之间的"收益宽幅"现象;诱导资金、人才进入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实施分行业定向宽松的优惠利率政策、税收政策等,以此营造实业致富、产业强国的市场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防止"收益宽幅"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政府财政、信贷资金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随着财政、金融资金的投入,东部、西部地区没有出现收敛或者发散的趋势,但是在中部地区出现了发散的趋势。并且在东、中部农区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不高,信贷资金在西部农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明显。因此,一方面要关注如何增加对农村和农业经济的财政、金融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更加关注这些财政资金投入运行的绩效,提高资金运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有效制止了实体经济的下滑,但也导致物价水平持续攀升,通胀预期不断增强.特别是大量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入股市和楼市,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选取中国1998-2010年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通货膨胀与股价、房价等资产价格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对其短期波动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其中,通货膨胀对房地产价格的波动更为敏感,两者的因果关系因滞后期不同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5.
论金融发展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又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没有金融发展的支持,实体经济便难以取得持续高速的发展.改善金融发展不足的政策建议: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健全金融体系,打破金融垄断;完善金融市场,提高金融发展程度;积极稳步推进国有银行改革,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加快和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分析GDP与金融相关比率(JRXG)、金融结构(JRJG)与经济结构(JJJG)、金融相关比率(JRXG)与金融结构(JRJG)、GDP与金融结构(JRJG)之间的关系,其回归结果显示,上述各项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实体经济结构提升,金融结构转变与之相应,金融深化程度提高,经济增长;同时,金融深化和金融结构的优化,也促进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化和智能化。反之,金融结构的转变与经济结构升级不匹配会严重破坏实体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资产价格波动成为各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动力源,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一国的实体经济乃至全球的宏观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票价格波动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与投资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而房地产价格波动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与投资增长则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是通过利率影响投资、消费从而影响实体经济。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货币政策还通过资产价格的托宾q效应、挤出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和财富效应、消费信贷效应分别传导到投资与消费而影响实体经济,从而形成了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资产价格(房价和股价)对消费的影响很小;而在投资方面,房价对投资远大于股价对投资的影响,表明资产价格通过投资对实体经济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应适度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提出一个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框架。经济收敛的性质取决于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较小规模的劳动力转移会引致直接收敛,而较大规模劳动力转移会使经济收敛性质呈现先发散后收敛的动态变化。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经济增长出现发散趋势,而现阶段正处于发散与收敛的过渡阶段,但这种趋势的出现是以二元结构转换速度放慢为代价的。为此,政府应努力改变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现状,一方面通过增加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支出,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另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先进地区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0.
金融资产膨胀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和趋势,金融资产膨胀反映了实物投资机会的相对缺乏和现代社会财富增长的欲望超过消费.金融资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双向的,既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的动态无效性,化解流动性过剩而致的通货膨胀压力,并可能通过信贷渠道促进经济增长.同时金融资产投资可能倾轧实体投资及技术创新,资产价格过快上升容易造成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政府债务类资产的增加也会使经济系统处于负债增长的依赖.金融资产过快的膨胀不具有可持续性,反而成为经济周期内生化的一个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凌云 《学术界》2012,(12):111-119,277,279
"资产短缺"假说认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发展不足是全球一系列金融动荡的重要根源。本文的实证观察表明:"资产短缺"假说的分析框架是站不住脚的。笔者认为:"资产短缺"假说过于强调宏观实体经济对资产供需的影响,也忽视了金融发展过度的风险。对于如何应对与资产泡沫有密切关联的金融动荡,笔者建议:保持合理均衡的金融发展速度;采用反周期的金融监管手段;货币政策不应对资产价格做出直接反应。  相似文献   

12.
岳立  郑周胜 《兰州学刊》2009,(5):76-78,104
基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理论,文章利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三个收敛性检验方法,实证分析1985—2006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过程,从而为缩小甘肃省区域经济差距提供依据。最后得出结论:(1)1985—2006年甘肃省不存在σ-收敛趋势,区域经济增长趋于发散。(2)在1985-2006年闻甘肃省不存在绝对β-收敛,只有较弱的条件β收敛。(3)在1985-2006年甘肃省三大类区域中只有欠发达地区和中等发达地区经济存在俱乐部收敛,但是前者的收敛趋势要比后者明显。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集聚现象日趋显著,我国已经形成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的地理集中空间。集聚效应成为吸引经济行为与金融活动的向心力。为了研究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强度关系,通过空间关联度Moran’s分析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定量衡量两者的影响机制、金融集聚空间差异程度以及区域金融、经济发展与溢出效应之间的协同关系;同时论证了金融的深化将随着产业规模达到最优后持续扩张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资金缺口扩大速度超过募集资金速度;金融集聚引起溢出效应刺激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以扩散的趋势带动着邻近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的国际比较,可以发现,工业化国家在向城市化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结构性减速的发生家庭储蓄率会出现下降趋势,由此提出"储蓄耗散"假说。根据这一假说,对于从高速增长向低速增长转型的城市化进程而言,经济增长速度6%以下是储蓄快速耗散和储蓄率快速向低水平收敛的区域;在资本市场不完善和储蓄无法向有效率的路径转换的不利条件下,储蓄耗散将沿着资产价格膨胀的无效路径进行,且诱致城市化阶段持续的隐性通货膨胀。进入结构性减速通道的中国经济,也正在进入储蓄耗散通道,关键是如何通过更完善的制度设计,实现储蓄向资产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研究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相关文献按照收敛趋势及涵义的不同将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划分为α收敛和β收敛两大类,其中β收敛又被进一步划分为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另一种基于β收敛所衍生的收敛类型根据其特殊的收敛趋势被称为"俱乐部收敛"。在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中,所有的收敛类型均有涉及。各个类型的收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β收敛体现了总体收入在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分配变动,α收敛体现了总体收入在经济体中分布格局的变化;而由于俱乐部收敛呈现了一种不同的收敛方式,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含义,因此有必要单独进行研究。各个类型的收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而中国经济增长趋同问题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即表现为经济增长收敛研究内容的创新,对趋同俱乐部的形成机制的研究则尤为典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问题研究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且这一趋势始终贯穿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问题研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要素流动与区域发展差距的理论和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发散理论对于中国地区发展差距的现状和趋势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启示: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并不像新古典经济学家设想的那样收敛;缪尔达尔等人的非均衡增长理论以及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的解释在我国得到证实;劳动力等要素流动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几乎具有同步变化的趋势;政府目前推行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十分必要;劳动力和资本向东南沿海地区的流动使东部地区的二元产业结构得以维系,这会在一定程度阻碍产业的梯度转移,不利于缩小东中西部差距。  相似文献   

17.
张前程  范从来 《江海学刊》2022,(1):105-115+255
由于共生利益分配的不对称,金融与实体经济在共生发展中存在非对称性,这是导致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的深层原因。基于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实现了共生发展,但在共生利益分配中偏向金融部门,呈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效应明显弱于实体经济对金融的贡献的“失衡”状态;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发展的非对称性及其所引发的失衡程度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行业有所区别。为此,应着力矫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非对称共生发展关系,推动二者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演化,促使金融和实体经济从“失衡”走向“均衡”。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本文基于内生性增长理论,采用协整方法实证检验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密切联系,包括金融发展的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效率变化;实体经济的扩张增加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导致金融产业的发展;山东省金融发展没有引起更高水平经济增长率的主要原因是山东省金融配置资源渠道不顺畅.  相似文献   

19.
孔庆龙 《理论界》2010,(7):38-40
本文针对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脆弱性之间的关联问题,首先从理论上回顾了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信贷债权之间的传导,然后从金融泡沫、股市过度波动、汇率波动及金融自由化层面等剖析了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等金融市场脆弱性联动的本质,从而高度概括出了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脆弱性之间的关联机制。  相似文献   

20.
资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含义:争论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资产价格逐渐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渠道。国内外学者就"货币政策是否应该以及如何应对资产价格波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但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性结论。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与货币政策的实践,中央银行应按照"关注"而不是"盯住"的行动准则,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监控视野,关注资本市场发展与资产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