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前广受关注的话题,大学是文化遗产学习传承之地,高等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和发展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重视本民族、本地区体育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让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进课堂,保护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水族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立、传统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双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扶贫开发、生态博物馆建设等方面,探讨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族马尾绣的使用功能和刺绣技艺受到了冲击,除面临技艺传承后继无人的窘境外,还面临着传统技艺与批量生产之间的矛盾、现代强势文化对水族传统文化的消解等问题。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为水族马尾绣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极具民族特点的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着重开发的内容之一。水族马尾绣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内在优势是:文化艺术含量高,工艺性、实用性和地域性较强,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水族马尾绣作为旅游产品开发具有外在条件:一是旅游业的发展为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创造了基础条件;二是贵州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市场发展平台;三是旅游业的推广和日渐成熟也为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途径。对水族马尾绣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应把握适度的原则,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避免对马尾绣传统文化原真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我国具有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是我国在保护与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呈现出内容递减、传承断裂的现状。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保护,以实现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体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方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是对文化多样性的继承与发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界定,进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能够将民族传统体育发扬光大,将传统...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其中传承人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调动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传承人的规定较为简单,只是从义务的角度规定了传承人的传承义务,导致传承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不高。对此,应当加强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权利性认识,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传承人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权,通过程序性规定和法律救济措施的制定进一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权利主体对传承活动所享有的传承权。  相似文献   

7.
群众文化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群众文化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逐渐向群众文化需求靠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需要以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主要载体进行,由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作为保护传承及利用主体而形成三维构架体系。本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各乡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措施进行探讨,详细梳理了群众文化服务中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保护的重要内容,没有传承项目,保护就失去了客体。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深植于当地的文化生态,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展示活动、招收学员传授技能、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此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也需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出现的传承人同政府认识的偏差、传承人受关注力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化的今天,全世界越来越重视不同民族和不同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首先必须弄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中国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纳入了国家战略,因此,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弄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的现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具有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久传统.在中国古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成绩尤为显著.而先秦采诗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搜集、整理、保护民间文学的滥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史上,地位格外突出,具有代表性意义.对先秦采诗制度的研究与剖析,有利于我们探索中国古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与原则.  相似文献   

11.
原始宗教下荔波水族民俗体育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等,从原始宗教的视角对居住在荔波县境内的水族民俗体育文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信仰原始宗教的荔波水族,民俗文化、民俗体育文化与原始宗教密切联系,这原始纯朴的信仰使其观念、思想、民俗文化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棋牌文化属于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应用创新了传统棋牌游戏,促使棋牌游戏网络化。早期的网络棋牌游戏通常只能实现陌生玩家随机匹配的功能,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通讯群组的发展,熟人线上组局进行棋牌游戏也成为可能。近年来,基于用户需求而开发的房卡类网络棋牌游戏上线并在短时间内呈现燎原般发展势头。与此同时,房卡模式涉赌案件进入司法机关视野,且具有多发、频发势头。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治理网络犯罪,亟须对房卡类网络棋牌游戏进行刑法学评价,剖析其涉赌模式及其他刑事责任风险。根据犯罪构成理论,需要区分“真房卡”模式和“伪房卡”模式。对前者应坚持以出罪为原则,以入罪为例外,对后者应入罪化,且罪名宜为开设赌场罪。  相似文献   

13.
麦西莱甫是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集歌唱、音乐、舞蹈、游戏于一体的传统民俗艺术活动,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民间,已成为维吾尔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习俗。它和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一样,是维吾尔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宝,具有多重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体育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源泉。新时代民族体育文化共同体的构建要以体育“本体性文化”和“内涵性文化”为基石,以共同的体育文化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回归与时代性折射为准则。通过寻找民族传统体育元素,重塑民族文化记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凝聚民族文化精神;依托民族传统体育赛会,构筑民族文化生活;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交融,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成果,促进民族文化共享,进而实现新时代民族体育文化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多民族文化孕育出了嬉戏娱乐、竞技能力、配合节庆习俗的三大民族体育项群,不同性质的项群又分为结构不同的亚类项目,构成了一种寓意深刻的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反映出不同民族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的轨迹。应建立科学、规范、健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指标体系,使其相互借鉴与移植,体现贵州民族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的少数民族,历史的涤荡和土家族先民世世代代的创造与传承,孕育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长阳作为土家先民巴人的发祥地,其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艺术、婚丧习俗、饮食文化等无不成为土家民族民间文化中最为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文章引用大量文献,对弹棋的产生至消亡,以及弹棋的形态和赛事规则作了考证。认为弹棋是一门高雅的体育竞技项目,作为古代体育项目它产生于西汉,至东汉已经相当成熟。弹棋的产生缘由是:由于蹴鞠运动量较大,“劳体”;为减少运动量,而创作“劳思”类的棋艺运动。至宋代弹棋已经失传,是因为其制作难度高,材料要求好,以致棋盘稀少,这是造成弹棋失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现状以及传承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情况从开设状况、资源库建设、科研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发现许多项目消失或处于濒危状况,通过构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态度关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相结合是发展与传承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民间,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与价值,对个体、民族的教育意义不容抹煞,尤其是其启蒙教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有着重大影响,为幼儿品德发展提供一定的文化和社会性刺激。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高校运动会的模式以田径项目为主,弱化了强身健体的功能,缺乏趣味性的集体项目,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竞赛规程限制了参赛人数,积分方式主要以田径比赛成绩评出团体总分,挫伤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高校运动会的改革势在必行。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以体育嘉年华取代田径运动会,对运动会形式、积分方式、运动会项目、运动会开闭幕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融健身性、趣味性、竞争性、知识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终身体育意识,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使运动会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体育盛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