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211则政治隐喻的翻译为例,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认知映射,探究跨语翻译后政治隐喻认知映射的改变,以及不同认知映射方式所对应的翻译方法,进而阐述政治隐喻英译的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政治隐喻跨语翻译后概念域的认知映射关系可分为映射匹配、映射缺失和映射转移三种,映射匹配对应保留喻体的直译法,映射缺失对应舍喻体、留喻义的释译法和舍喻体、舍喻义的省译法,映射转移对应转换喻体的借译法。其中,实现认知映射匹配的直译法占比最为突出,彰显了对外政治翻译中译者的话语自信。隐喻翻译是译者文化认知的“体验”过程,书中的政治隐喻英译呈现出回归源语文化的倾向,尽可能地保留原文隐喻的认知映射,进而再现领导人的话语风格,争取更广泛的国际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隐喻翻译的讨论普遍聚焦喻体等值转换或意象投射等问题,模糊了隐喻认知与修辞隐喻的差异。在综述隐喻的话语功能基础上,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发言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使用的隐喻及其对应译文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政治话语中的隐喻具有阐释与劝说功能。为了发挥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对外阐释与说服功能,翻译应技巧性地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根据隐喻的功能采用直译、直译加注、转换喻体、换以明喻以及释译喻义等方法进行隐喻翻译,以便更好地提高对外话语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以现代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实例分析与比较研究,阐明意象映射概念,探讨隐喻翻译中喻体意象转换的必要性及其策略,提出喻体意象映射的一致性是隐喻翻译中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获得相同信息感受的关键,喻体意象的合理转换是隐喻翻译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隐喻在科技英语中比较常见,翻译中应注意考虑隐喻能否保全、喻体形象如何传达、修辞格如何表现、如何保留喻义等。因此,对能够通过隐喻概念域的对等映射在目的语中实现从意义到形式与原语对接的,可采用直译方法;对不能把原语中的喻体直接转移到目的语的,若能做到概念域在目的语中的归化映射,可采用意译方法;对原语隐喻中所含概念域在目的语中既不能对等映射又不能归化映射的,只能采取译喻义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动物在英汉隐喻有着各自的形象意叉.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动物隐喻时,首先必须对它的喻体、喻义有足够的了解,然后才能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其准确地传译出来.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的概念可以有效地解释动物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内涵处理问题,同时通过增删、转换、重组与调整等翻译法,传达原作中动物的形象意义,实现作者的交际意图,使译文最大程度地趋同原文,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6.
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中西方读者因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的框架差异至关重要.翻译的任务就是找到能够激活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框架的语言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的将框架理论应用于广告语隐喻的翻译中,从翻译的功能对等入手,提出广告隐喻翻译的三种方法:寻求相应的喻体形象、略去喻体形象、进行文化补偿.  相似文献   

7.
隐喻与转喻的连续体观为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关系外化为特殊的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是诗人隐喻思维和转喻思维操作互动的结果.翻译唐诗中这些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要以强调译语读者最大相似体验和最佳相似体验为内核的认知等效原则为依规,采取保留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变更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舍掉源语喻体以及消解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等三种可行路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揭示了隐喻的本质: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给隐喻的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隐喻的翻译也应以认知为取向。依据概念隐喻理论,在明确隐喻翻译实质的基础上,指出隐喻翻译中应把握两大关键问题即转换喻体意象和保留隐喻特征,并提出了有效的翻译策略,以使译文准确传递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认知反应一致。  相似文献   

9.
隐喻在广告英语中大量存在,意象是广告文本的中心要素。广告意象来源于日常生活并借助明喻、暗喻、拟人、借代等手法凸显出来;喻体意象是翻译广告隐喻的关键,顺应广告文体的特点和英汉语的文化特性,喻体意象的翻译可采用保留原意象法、重塑意象法、模糊意象法等四种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隐喻汉英翻译要求译者使用符合目的语社团社会文化特点的始发概念域的具体概念,来映射原语隐喻中的抽象概念,再现原语的隐喻意义和隐喻表达形式。事实上,现在一些汉英隐喻译文往往忽视隐喻的思维映射,不能接通汉英隐喻喻体意象,为此,要从转换喻体、直译喻体与增加释义、扩展隐喻与补出寓意等方面入手,来实现原文喻体寓意与译文喻体寓意映射的对接。  相似文献   

11.
纵观近年来隐喻翻译的研究,译学观点基本上是建立在两种语言的转换基础上,但从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避开隐喻认知的隐喻翻译研究是片面的。汉英翻译更是认知主体积极、复杂的认知活动,它利用和丰富了受众领会和创造的普通隐喻。基于汉英隐喻的差异对比,喻体异化、直译与意译互补、寓意补充三个隐喻翻译取向的提出,为实现隐喻翻译译文"有形有义",相得益彰的目标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化意象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代表各个民族文化的特殊符号。在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同一喻体、不同喻义"和"同一喻义、不同喻体"以及"意象空缺"的差异,经常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误。通过文化意象的移植、套译、重塑、直译加补偿和意译等五种翻译策略,译者能够有效地传递文化意象所承载的语义内涵和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英汉隐喻中的喻体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既有共性,也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正确把握喻体的文化内涵是隐喻翻译的关键。本文从文化视角,根据喻体的文化类型,论述英语隐喻汉译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英汉隐喻中的喻体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既有共性,也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正确把握喻体的文化内涵是隐喻翻译的关键。本文从文化视角,根据喻体的文化类型,论述英语隐喻汉译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精华,民族特色鲜明.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看,英汉习语中喻体的取向及联想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活动、习俗文化、文化传统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英汉习语中喻体、喻义呈现三种不同关系1.喻体相同、喻义相同;2.喻体相同、喻义相异;3.貌合神离.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英语和汉语都蕴含着大量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承载着其所在语言的文化内涵。不同语言的隐喻差异主要体现在喻体上,因此从喻体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隐喻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的英汉互译策略:直译、归化、増译、异化加注释、释义、译为明喻。对每一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应根据目的语中是否存在相同的喻体,翻译目的、译文读者的文化期待、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行文的流畅等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汉英动物词语喻体、喻义的文化内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任何两种不同民族都有文化重叠之处,加之人类理性思维的共性,往往导致喻体与喻义在英汉文化中有完全一致的时候。而又因各民族都有其文化个性,喻体和喻义在这两种文化中就会出现完全不一致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实例,对比分析动物喻体、喻义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在隐喻翻译中,喻体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隐喻翻译过程中,可以用转化喻体形象、在目标语言中寻求相应的喻体形象、将隐喻变为明喻、对所翻译的喻体形象进行加注、略去喻体形象、添加喻体形象等方法进行隐喻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从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喻义管窥英汉文化的共性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中均存在着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动物词语逐渐附加了特有的文化喻义。词语隐喻关系以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为前提,对隐喻义的理解也就是对喻体和本体之间相似之处的选择,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化或同或异的选择,使英汉动物词语隐喻义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表象。  相似文献   

20.
认知隐喻识解中的客体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隐喻性语言是人类隐喻思维的产物。隐喻性语言的识解不仅受到思维方式、认识能力等主体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到喻体本身等客体因素的影响。现以隐喻的喻体为基点,从喻体的意象差异、喻义空缺、形似义异以及喻体的场景选择等几个方面考究了客体因素对隐喻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