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5):33-35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人类生活的互相联系与依赖的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这带给了我们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也造成了人类生存道德危机,现今世界迫切呼唤普遍伦理的到来。普遍伦理不是现存伦理的普遍化,而是一种新的伦理规则。它的建立是完全可能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它提供了经济基础,人类对永久和平幸福的向往为它提供了观念基础,以及现存伦理规范中的一些共同认识为它提供了沟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表现"的观点来看历史学中的普遍与特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普遍还是特殊,其本体论基础都是历史叙述而非历史本身;普遍与特殊归属于历史叙述的整体而非单个历史陈述层面;从叙述实在论角度看,特殊性具有第一性,普遍性则是从特殊性中派生出来的,是第二性的。传统史学的重心在于发现、考证史料,以还原历史真相;而"表现"理论的重心则是解释、利用史料,即思想的创新,以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道德情感论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特色。在儒家道德情感论中,道德情感既是个体内在德性与外在德行相贯通的中间环节,也是社会进行道德示范、道德奖惩、道德规导等道德教化活动的必要条件。儒家伦理思想对道德情感的阐发是多维度的,往往使之与“情欲”“心性”“人道”“天道”“天理”等概念相互交织,并且借助“仁爱”“孝悌”“恻隐”“羞耻”“荣辱”等众多概念来表达其丰富内涵。由于重视和强调道德情感,儒家伦理思想没有仅仅以空洞的道德理想、抽象的道德命题、玄妙的道德精神呈现在人们面前,而是因为能够关心道德生活中的“人之常情”而显得更加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我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应该借鉴儒家重视和强调道德情感的伦理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4.
冷成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4)
孔汉思起草的《世界宗教议会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貌似公正 ,其实仍然是一种霸权主义的伦理建构方法。只有从各种文化的内部出发 ,寻找出符合普遍伦理的因素并加以发展 ,使各种文化“和而不同” ,才是公平有效的方法。中国原始儒家的仁学伦理观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建构方法 ,以及“内圣外王”的成德原则 ,为建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伦理与科学的相互促生与和谐发展等普遍伦理的基本准则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黄济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休谟彻底抛弃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理性真理观,将道德的是非标准建立在人类情感需要的基础上,开创了德性伦理学的情感主义路径。这种伦理学认为,同情是德性区别和形成的源泉,以情感为基本内容的道德德性的进步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基本趋势。休谟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现当代伦理学的发展。通过其与其他伦理学的比较,有助于理解当代西方主流伦理学的局限性,从而更好地把握伦理学发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生态辩证法和“普遍联系”、“普遍价值”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5):71-74
本文认为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传统生态观中集体"无意识”的重要原因;生态辩证法主张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普遍联系和普遍价值”是生态辩证法的核心范畴;生态辩证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当今的人类迫切需要提高包括生态辩证法在内的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训练. 相似文献
7.
潘中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6):1-7
道德法则必须具备绝对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这是康德道德哲学的前提预设,也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根本观点。由于坚持道德法则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幸福论的伦理学就被排除,自由这一理念作为理性的事实得到了证实。但是,是否有这样的法则存在,以及这样的法则是否具有实践意义,围绕这些问题,人们长期争论不休。研究表明:康德预设了意志自由和目的王国,也就预设了道德法则的普遍必然性。而对于普遍必然的道德法则的意识,又反过来验证了自由的实在性。作为行为准则道德性的评价和选择标准,康德的道德法则既强调了理性的优先性,又保留了经验的开放性,为道德实践行为的创造性、乃至于为哲学自身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郭智勇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文章试图对休谟在道德起源问题上的情感主义方法做一分析 ,认为休谟在运用同情或情感类推这一实验推理方法上有其独有的理性和机制上的特征 ,休谟以个人价值构成的社会化即情感类推的理性功利机制来阐明道德的形成 ,并以此消解个人与社会及阶级矛盾 ,这一情感类推、泛化的情感主义方法为后来之功利主义者继承与光大 ,并对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电信普遍服务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通过对我国电信发展现状的分析,论述了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基本原则,探讨了普遍服务成本的计算以及现阶段我国普遍服务的援助条件。 相似文献
10.
郭立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58-63
[摘要]R·M·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道德论证理论需要可准许性判断的可普遍化检验程序。这又要求一种具有完全性的普遍规定主义理论,它主张应当判断是普遍规定而可准许性判断是普遍许可。但Gensler和Torrance都想证明两个主张不可能同时成立。笔者试图表明他们的证明都不成功,因为他们的证明都依赖一个成问题的前提,即应当判断与可准许性判断之间具有模态关系。这个前提不正确是因为非道德主义是可能的。然而,同样的理由也表明普遍规定主义道德论证理论不可能是充分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信普遍服务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晓行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5):123-127
电信普遍服务旨在解决信息贫富差距,是电信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中国电信普遍服务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了中国入世后对普遍服务的机遇与挑战,给出了在电信竞争环境下实现电信普遍服务的法律框架构想。 相似文献
12.
对于西部电信的投资 ,成本和居民消费问题则是讨论电信普遍服务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西部地区实施普遍服务应当采取普遍服务基金为主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试析关于科技与伦理关系的几种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科技与道德的关系 ,一直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和学者讨论与争议的问题 ,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评析 ,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复杂关系 ,从而发现二者协调发展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4.
卢梭思想中的世界主义和普遍意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4)
卢梭认同普遍人性和普世道德的存在,但他认为由于人类社会并不构成具有道德人格的共同体,所以人类的普遍意志不能成为政治和道德生活的准则。卢梭也拒绝构想具有统一主权的世界城邦,因为世界城邦会削弱公民的道德责任。卢梭认为应当通过政治共同体的普遍意志来实现普世道德,因为政治共同体会促成道德意识的形成,普遍意志则通过对利己自爱和依附关系的抑制实现了自由、平等、正义。普遍意志必须和共同体的特性以及爱国主义相结合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政治和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15.
岳缠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14
在知识论中休谟将因果知识定位为或然性知识;进而认为必然性是因果关系不可缺少的前提,从中引发出为何凡事必有因,为何特定因必有特定果,以及何为因果本性,何为因果推理信念本性等问题。休谟认为因果关系产生于思维习惯,因果信念产生于心灵对恒常会合的感觉印象有一种强烈和活泼的知觉,因果必然性是我们想象的习惯性转移。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以普遍语法为基础的二语习得理论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并由此引发了关于中介语表征问题的争论。本文在回顾普遍语法可及性四种假说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涉及普遍语法的研究中存在的方法论问题,并简要评述了近年来学术界在中介语表征方面的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师实行普遍导师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宇!院教育系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在高师实行普遍导师制是师范院校落实师范性的工作需要。作为高师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遍导师制一直未能受到重视并推广开来。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 ,导师制的推行必然会卓有成效地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实行普遍导师制的关键是导师队伍的组建问题。高师导师应当以教学科研人员为主 ,以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为主要内容 ,尤其是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指导和督促 相似文献
18.
关巍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5)
以经验主义的立场作为出发点和指导原则,休谟反对在伦理道德问题上的理性主义观点,通过详细的论述系统的提出了自己的情感主义伦理学。休谟对道德问题所属的领域进行了区分,说明道德判断不是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判断。他从对理性的批判开始建立自身的以感觉经验为基础、以道德感和同情学说为辅助的道德哲学体系。休谟的同情说具有相当的社会价值,它确立了社会共同的道德评价标准,说明了道德的社会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是关于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可及性问题四假说的综述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普遍语法可及性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集体治理是破解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主体缺位难题,实现设施有人用、有人管良性循环的重要方式。利用黄河灌区宁夏、山西及山东723个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考虑普遍道德和公共领导力因素,结合农户农业收入水平及所处省份,选取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小农水集体治理。结果表明,普遍道德和公共领导力能显著促进小农水治理集体行动和治理绩效,集体行动能显著提升小农水集体治理绩效,公共领导力与普遍道德能显著相互促进。多群组分析表明,农户农业收入水平及所处省份能显著调节小农水治理集体行动和绩效。因此,政府可以结合不同地区农户农业收入情况,通过深化普遍道德培育、培训村庄领导者和鼓励村庄精英治村等方式促进小农水集体治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