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编者以历史问题情境创设和问题探索究为主旨,在课前收入部分设置了学生本课“应探究的主要问题”,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在课的正文中设立了“学思之窗”,突出学思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练习部分通过设立“探究学习总结”栏目,以培养与扩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大胆引入史学争鸣,使学生在诠释历史问题中形成历史意识和历史感;特别设立“探究活动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改革中,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以设计为主线,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实践及复合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动物药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结构为纲,科学安排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创新精神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讨。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通过在内容和形式上科学、合理的安排,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围绕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和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在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采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开口说、动笔写的语言学习实践习惯;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以语用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注重课堂语言实践,按照话 题的 切实性、广泛性和可操作性要求,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话题,并有效地组织实施,提升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给学生勇气和鼓励,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学生的目标感,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②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强调自学,尤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③重视学科渗透,培养跨学科能力,理化生结合,政文史并重.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有所用,学用结合,活学活用,彻底摒弃传统物理教学中只注重理论不重视实践的"空手道"的庸俗作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课程改革后如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目的在于丰富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化学课堂教学有其独特性,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当前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绘制理想教学模型,加强课堂应变技巧及突出个性发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内容和环节上逐步加强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有必要深入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效果的影响因素。笔者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建构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胜任力指标体系;采用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能力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师德践行”“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反思能力”“观察反馈”“信息技术”“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怀”9项能力因素是原因因素,应予以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培养学校应加强学生身份成长中的认同感培养,构建教育实践中的学习共同体,重视实践操作中的个性化指导,完善教育实践中的表现性能力测度。  相似文献   

9.
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新理念,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内容更新、课程整合与体系优化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 ,应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主线 ,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真正做到学与用的统一 ,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来交流信息。高职英语是培养适用现代化社会人才的一门基础课 ,突出能力、注重实用是高职英语的特色。因此 ,高职英语教学应有别于中学与大学 ,应以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要求为依据 ,强调基础性、实用性、针对性 ,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关系。一、听说领先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就英语而言 ,“教学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