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78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与外交部、测绘总局、地名委员会共同制订的《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指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中国人名、地名,适用于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文,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世界语等。  相似文献   

2.
1978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与外交部、测绘总局、地名委员会共同制订的《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指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中国人名、地名,适用于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文,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世界语等。  相似文献   

3.
1978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与外交部、测绘总局、地名委员会共同制订的《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指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中国人名、地名,适用于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文,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世界语等。  相似文献   

4.
1978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与外交部、测绘总局、地名委员会共同制订的《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指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中国人名、地名,适用于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文,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世界语等。  相似文献   

5.
1978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与外交部、测绘总局、地名委员会共同制订的《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指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中国人名、地名,适用于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文,如英语、法语、德语、  相似文献   

6.
1978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与外交部、测绘总局、地名委员会共同制订的《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指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中国人名、地名,适用于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文,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世界语等。  相似文献   

7.
1978年 9月 2 6日 ,国务院批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与外交部、测绘总局、地名委员会共同制订的《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 ,指出 :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中国人名、地名 ,适用于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文 ,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世界语等。1979年 6月 15日 ,联合国秘书处发布《关于采用“汉语拼音”的通知》 ,指出 :自通知发布之日起 ,“联合国秘书处采用‘汉语拼音’的新拼法作为在各种拉丁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名和地名的标准。”1988年 7月 1日 ,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1965年开始有了国际地名标准化会议,目的是推行单一罗马化,即不要在国际事务中一个地名有多种罗马字母的拼写形式。1975年我国应邀参加了联合国这个会议。参加的条件之一是要有个代表国家的地名权力机构。因此,由国家测绘总局、公安部、外交部、文字改革委员会、新华社于1977年报请国务院成立了中国地名委员会。不过,早在建国初期由于报纸、课本、地图上外国地名的译写存在分歧混乱,对各方面都带来工作上的困难;后来在展开全国测绘工作中,对于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汉字译写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关部门对此都很重视。例如国家科委于1963年就已向国务院提出关于成  相似文献   

9.
百年来我国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与研究(下)杨志玖(四)地名勘同问题马可波罗旅程遍及中亚、中国大陆、南海诸国及印度海岸诸地,所列地名甚多,由于年代更迭、地名变迁,特别是他不懂汉语,所记中国地名除少数用蒙古语或波斯语外,对汉语地名多拼读不清,兼之各种...  相似文献   

10.
教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家移风易俗、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贵州地名中蕴含的儒家教化理念,在传统中国边疆省份中较具典型性。古代贵州大大小小各种层次的地名之中均蕴含有教化特色的地名,包含有宣传中央王朝威名、祥瑞吉利、儒家忠孝仁义三大类地名。  相似文献   

11.
所谓“那”文化,即稻作文化.打开亚洲地图我们会看到,在珠江水系流经的地带,分布着许多冠以“那”(或“纳”)字的地名,其中又以桂西的左江、右江和区江沿岸最为密集.这类地名,亦散布于滇南、黔东南以及东南亚的越南北部、老挝、泰国等相连地域.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那”字地名所分布的上述日域,正是壮侗语族壮泰语文诸族—中国的壮族、布依族、傣族,越南的依族、岱族,老挝的老龙族,泰国的泰族等民族的家园.而“那”牢地名最密集的地区,亦即是自古壮族及其先民西瓯、骆越部族聚居的腹心地带.这种独特的地名景观及其分布格…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人民政府于一九八二年四月在沈阳召开了辽宁省第二次地名工作会议暨首届地名学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一百二十余人。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荒田同志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中国地名委员会八十多岁高龄的曾世英老先生给大会作了学术报告,中国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际桐和李汉杰二位同志也先后讲了话。省测绘局副局长、地名委员会副主任过庆增同志作了《关于辽宁省地名普查工作的基本总结》。会议讨论了《辽宁省近期地名工作安排要点》。在首届辽宁省地名学学术讨论会上,代表们广泛交流了各种学术见解,宣读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属于地名命名研究的有《谈谈中国地名的起源和演变》(熊树梅)、《新宾满语地名的特点及释义》(刘庆华)、《试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专名的命名特征》(乌广聚)、  相似文献   

13.
大庆是黑龙江省所辖的重要城市之一,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各类地名,这些地名的形成都各有含义和特点。经考证,目前大庆地区最早的地名是肇州,在历史上的釜代就已出现。文物考古工作者通过地名就可以追踪出当地历史发展的脉络。还可以从这些地名中探索出金矿、煤炭、矿石、水系、石油、文化古迹等。  相似文献   

14.
地名属于文化范畴。地名文化既是地名各学科研究的对象,又是历史学探讨的领域之一。地名对研究和探讨地区史、民族史、民族语言以及国界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为从地名的功能上讲,它们是地域方位的符号,但它们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符号,它们承载的是历史,是民族发展历史的轨迹。是民族文化的闪光点。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具有较鲜明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地区特点是民族特点筑就的;  相似文献   

15.
中西地名命名及文化意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作为一种指称符号,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色彩.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地名可以发现:中国地名人文性较强,包含着较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西方国家的地名功能性比较强,注重认知感和导向性,讲求理性和实用.这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民族文化心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6.
屈辞涉及诸多古地名,后世学者对这些古地名的阐释透露出中国地理文化以及国人地理观的诸种特色,如先秦地理观为基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世界地理意识,后世基于政治、文化的影响而导致这种地理观念逐渐收缩内倾;包括屈辞在内的先秦文献含有大量外来语词和外来地理概念,其中承载模糊语义者可能为音译外来词;音译词进入中国文化后,随即会有新的相应形声字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由音译而生的形声字义不断汉化而坐实;外来地名中的意译词不好坐实,故文献岐说相对较少;外来地名所具特征与中土地理地貌相似多者歧说则多;地名的外延会随政治视域的开合而呈现时代烙印,但总体趋势为南北宏阔、东西短视等等.这些特征极富中国性.由屈辞古地名的文献阐释,进而探讨中国古地名之文化特征,这对推进阐释屈辞文本以及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整体面貌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绍兴地名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都是靠语言传承的,地名是语言中的一部分,因而地名之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也可以说地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的部分活化石。本文探讨绍兴地名文化,从地名的语言特点入手,进而试图揭示绍兴地名命名的理据以及地名之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岭南地名中所见语言的接触、浸润与交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长栋 《学术研究》2000,(9):102-105
本文通过研究岭南地名的结构方式,在地名群与地名层等不同层面上,追溯岭南古代语言在地理上的接触、浸润与交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正>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牛汝辰研究员撰写的《新疆地名的积淀与穿越———新疆地名历史语言学探源》(32万字)一书近日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作者利用历史语言学、音韵学、民族语言学方法,系统梳理"丝绸之路"核心区域———西域新疆各个历史时期的地名分层和演变规律,对各个时期积淀的地名层进行语源、语音和语义的系统性考证还原,试图解开地名文化之谜,试图通过对早期地名的探源回答  相似文献   

20.
《尔雅》地名训诂与中国地名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军 《殷都学刊》2002,(4):89-91
《尔雅》地名训诂与中国地名语言学@严军$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浙江杭州310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