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第七回,承接上回(第六回),叙显圣二郎在太上老君暗助下,擒孙大圣归还天宮,却在斩妖台上,八卦炉中,都奈何他不得,孙大圣第三次大反天宫。这是本回的第一部分内容。请来了如来佛,欺哄孙大圣跳手掌心,从而压他于五行山下,是本回的第二部分内容。最后一部分是举行安天大会,庆祝天宫的胜利。——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2.
土族婚礼仪式是土族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族精神的总体反映;是研究该民族文化形态和审美心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该民族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歌词是构成土族婚礼曲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表现手法独特,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和民族特点;其内容丰富,引经据典、包罗万象,涉及历史、人物、典故、天文、地理、气象等各方面。涵盖了土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堪称土族人民的"百科全书"。本文通过修辞手法、唱词的韵律、歌词的结构特点、歌词的美学特征等四个方面对土族婚礼曲的歌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涂汉荣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4):32-32,63
几年前,湖北电视台播放过“泼墨写高洁”的专题片,报导蒋昌忠酷爱作画的故事,其中还有蒋昌忠咏唱歌曲《咏竹》(自己编词作曲)的镜头。堂堂随州市长,能舞文弄墨已够风雅了,如此歌唱的小情趣为何也要展示在众人面前?事隔多年,而今当我打开《蒋昌忠画竹图集》[1][P63],才骤然领悟,原来小情趣里蕴含着不俗的内容。请看《咏竹》的歌词:酷暑展新技严冬舞翠叶。杆直笑迎风,虚心听霜雪。挺拔傲凌云,胸有岁寒节。卧听疾苦声,一生求高洁。歌词立意新,寓意深刻,且能让人清楚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的神韵。自然,如果没有荆楚大地的哺育,如果没有在衣食父… 相似文献
4.
郭祝崧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敦煌唐写诗卷残纸中有《冀国夫
人歌词})一首;闻一多断为岑参作,李嘉言定诗主
系裴冕妻,本文则认定此诗乃岑参赞誉崔宁小妄任
氏者。第一部分据正丸及宋明人诗文记述,佐证任
氏行实合于诗语,裴妻无据。第二部分辨杜确曲说
岑参斥崔宁为佞邢,借除岑赘任的障碍。第三部分
持诗主仕氏说,以析此诗属岑参精心之作。 相似文献
5.
迎合大众追求刺激和倾向各种奇思怪想的心理,《天堂第七层》披着神秘的面纱隆重登场,以其特有的怪诞又真实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向读者建造一个若真若假,若幻若实被神化了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6.
《凉州曲》与《梁州曲》在唐诗中颇为常见,很多时候《凉州曲》又被写成《梁州曲》,宋元及其以后文献中这种情况也较普遍。但仔细研读文献,则发现:在中国诗歌史和音乐史上其实只有《凉州曲》而无《梁州曲》,《梁州曲》之名称实乃《凉州曲》之误。 相似文献
7.
填补空白的歌词论著──读得雨的《歌词的审美与技巧》梅陆得雨是一位在高校多年从事歌词创作和评论,并担任艺术美学教学的教师。从长期创和欣赏实践出发,他把经验中的感受体会加以总结提高,并从美学的高度观照,给予系统化的阐发。《歌词的审美与技巧》,以歌同的审美...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第七次《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综述徐锦玲黑龙江省第七次《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6月4日-6日在黑龙江省委党校分校举行。到会代表41人,提交论文13篇。现将本次学术会议的主要论点综述如下:一、《红楼梦》主题意蕴方面的研究著名红学家、哈尔滨师... 相似文献
9.
10.
《马氏文通》是我国最早一部有系统的语法专若,作者乃参考拉丁语法研究古代汉语的结构规律而成。此书作者,诸说(如1979年新版《辞海》,1987年施宣圆等主编《中国文化辞典》)均为马建忠,实则不甚准确。 相似文献
11.
程天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6)
《刘子》的作者是谁?唐宋以来就众说纷纭,清近以还,进行了较为探入考索的,当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认为:“近本仍刻刘勰,殊为失考”;“刘孝标之说,《南史》、《梁书》俱无明文,未足为据”;“刘歆之说……可不攻而破矣”;“刘昼一名,则介在疑似之间,难以确断”。杨明照先生于1937年写了《刘子理惑》一文,旁征博引,否定了刘 相似文献
12.
13.
程天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6)
《刘子》一书,自宋元明清以来,书家多认为是北齐人刘昼撰,而不是梁通事舍人刘勰的著作,因而研究刘勰与《文心雕龙》者,也大都认为与《刘子》无涉。杨明照《梁书·刘勰传笺注》称:“又按今存《刘子》五十五篇,本北齐刘昼撰,与《文心》各成家言;而前人多错认颜标,属之舍人,非也。余前撰有《刘子理惑》一文曾详为论列”。王利器先生《文心雕龙校证序》亦同杨说。现存各种《文心雕龙》研究的专著、论文、鲜有涉及《刘子》者。近来,学术界有的论者重新提出《刘子》的作者问题,认定《刘子》的作者是刘勰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三国演义>中丰富斑驳的英雄死亡形态,既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和实现创作意图的手段,又涵概了作者对英雄死亡的伦理与价值的评判、情感与理性的取舍和超越死亡的理想寄托.作者在对英雄死亡场景的描写和对"舍生取义"死亡精神高扬的同时,又在心灵深处隐藏着一股悲观、虚无、孤独的潜流,而这正是作者真实生命体验和对历史、英雄、死亡予以思索、感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艺海拾贝》是秦牧用散文体裁写的一本文艺理论集。这本书于六十年代初期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不久,一场残酷的文化浩劫来了,在林彪、“四人帮”的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大棒下,这颗美丽的“艺贝”被扣上了种种罪名,打成“大毒草”。然而,任何反动权势也割不断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跟读者的血肉联系。“四人帮”一倒,发自全国各地各个阶层的读者来信,就象雪片一样飞向出版社,飞向作者的手中。千百封信表达着一个共同的愿望:让这颗艺海明珠重放光彩。于是,《艺海拾贝》重见天日了!这本书虽然先后印行近七十万册,但仍是供不应求。一本散文体裁的文艺理论书,为什么受到读者这样的欢迎呢? 相似文献
18.
《卜居》《渔父》作者考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当代《楚辞》研究者,多怀疑《卜居》《渔父》不是屈原作,然其怀疑的三大理由均无一能成立。以《楚辞》成书之体例看,这两篇作品被收入的唯一条件,乃因作者是屈原。结论:《卜居》《渔父》油“屈原之所作”,应是毫无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由潘琦、梁定伟任主编、崔放玲等同志撰写、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研究》,最近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 相似文献
20.
以昭君的悲剧为题材写成的诗、词、剧、曲非常之多。作家们或同情她在汉宫的不被赏识,或怜悯她远嫁匈奴的悲哀,有的写昭君是为了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有的甚至表现了大汉族主义倾向。作品很多且不乏佳作,然而其见识则大多平平。直到王安石的《明妃曲》一出,便使所有的这类作品黯然失色。这不仅表现在思想上胜人一筹,而且在艺术上也不落前人窠臼,很可称道。《明妃曲》第一首,着力写明妃的哀怨,结构很别致,好象一出戏分若干场,诗的每一节都有各自的出场人物。“明妃初入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这是写昭君的悲哀和美丽。写美人的美写得好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