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井冈山精神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井冈山精神6句话24个字的科学内涵里尽管没有“自强不息”这四个字,但每句话都包含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井冈山精神与中国优秀人文精神有着深厚的人文渊源关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井冈山精神,作为精神文化和意识形态,不仅具有继承性特点,还具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们都会在新的时代实践中得以发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又赋予其崭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同志曾尖锐地指出:“湖北最大的实际是发展不够,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解放不够,最突出的问题是落实不够。”最近两年,湖北省委针对这个最突出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提出“高举团结。发展、廉洁三面旗帜”,倡导“团结拚搏、求是创新、抢前争先、实干快上”的湖北精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整顿机关作风,从而使“抓紧抓紧再抓紧、落实落实再落实”成为回荡在荆楚大地的“主旋律”。然而,“落实不够”仍然是我们许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决心在嘴上,行动在会上,落实在纸上”,这一现象在许多…  相似文献   

3.
“两浙”文化在原型构成要素上,具有“博纳兼容”、“经世致用”、“刚柔并济”和“开拓创新”和诗性品格特点。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两浙”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建构开放理念空间的文化场,一种耻为人后的忧患意识和心理认知方式,一种不断向外开拓进取的精神巢穴,并以其独特的开放进取的文化原型,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伦理学的本质和宗旨出发,阐明了生态伦理学的本质并没有背离尊重人、关心人和一切为了人的人文精神;而生态伦理学的宗旨则强烈地呼唤着一种具有新的表现形式的人文精神,即“生态人”精神、“人类人”精神和“全面人”精神。  相似文献   

5.
湖北,古为“蛮服”之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它地处长江中游,面积17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腹地水陆交通中心。古代“三苗”,“濮”,“巴”,“蛮”,“楚”,“越”等部族曾繁衍生息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回族自元代进入湖北后,几百年来,和各兄弟民族交错杂居,友好相处,为共同开发湖北,推动湖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历史进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湖北回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突出塑造精神、建设精神,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近年来全国一些省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着力发掘、培育、塑造、弘扬本区域精神,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力量,创造了新的经验。著名的张家港精神在实践中已经结出丰硕成果,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正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其他如“老西藏精神”、青海“柴达木精神”、“湖北精神”等,都被总结、提高并成为鼓舞本区域人民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简论种家将     
北宋以“重文轻武”、“以文驭武”为国策,导致文臣主政,武将被冷落,常有武官要求转为文资之事。然种世衡及其子种古、种谔、种诊、种谊,其孙种朴、种师道、种师中祖孙,三代从军,在北宋中后期抵御西夏和金兵南侵的斗争中,前仆后继,屡立战功,威震一时,号称“山西名将”①,又称“种家将”。其英勇杀敌的故事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和杨家将一样,值得赞颂和弘扬,但后代史家对他们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功绩提及不多。本文拟作一简要论述,以就教于方家。一 种世衡(985~1045)字仲平,宋初隐士种放之侄,少尚气节,因种放荫补入…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哲学的重要特点是揭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精神”及“精神世界”的概念在俄罗斯哲学中有特定含义,“精神”与自然心理、“精神”生活与内心生活有本质区别:“精神”不同于“心理”,它是超越于自然之上的灵性,然而精神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神秘的主观体验,它具有独立的实在性。而“精神世界”则内含着无限的自由及其矛盾和悲剧。文章剖析了精神的客观实在性在现实中容易被否定的原因,并指出了俄罗斯精神哲学对现代生活的启发,使人们认识到精神和精神世界不仅是幻想或反映,而且也是人的生命经验内部的一种客观实在,提醒人们不要让物欲淹没了内在生命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十余位史学专家数年的努力,300余万字、8卷本的《湖北通史》终于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对湖北乃至全国史学界,都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湖北历史值得深入研究和浓墨重彩地书写,理由大致有如下数端:其一,湖北也是中国大陆上最早有人类远祖活动的地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80—70万年左右的“郧县猿人”,大体上与陕西蓝田猿人的时代相同;距今60—40万年左右的“郧西猿人”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致相同。距今约19万年左右,长阳一带已有早期智人生存;距今5—1万年和距今1.3万多年以前,江陵鸡公山和房县…  相似文献   

10.
在阳明心学“心外无物”理论的影响下,晚明学呈现出各于体道而非说教化的特点。清言、清赏、清供、清玩等小品的盛行就是其表现。与宋代学“以字为诗”相对,晚明学形成了一种“以诗为”,重意趣、重体验、轻义理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根抵属农耕文化.用粮食酿造醇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甲骨文中便有了“酉”(酉:古“酒”字)的记载。酒所具有的致醉功能使人进入一种独特的感觉世界,并由此而在历史的思想精神发展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酒文化。  相似文献   

12.
战国文字“地域特点”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将战国文字按国别分为若干“系”并认为各系之间具有各自不同的“地域特点”是难以成立的,因为文字材料范围不等于文字符号系统,文字集合中所具有的现象不等于该集合体的特点,个体字符或局部风格的差别不足以反映整个字系的变化,汉字发展史的研究应该通过全面描写和系统比较来进行。实际上,战国文字国别之间的差异属于局部书写风格或个体字符字样的不同,从本质特征和总体上来说,战国文字仍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系统。秦始皇的“书同文”只是在战国文字系统内部作了异写异构字的规范,并非从整个系统上用一种文字取代另几种文字。经过整理的小篆系统应该是对整个战国文字系统的继承和发展,并非单线条地源于秦国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系统,是超方言的,具有统一的民族性。暂时的政治分裂,不可能促使原本统一的汉字分化为不同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代文学家林纤,在所著《着觉斋论文》一书中对前人的创作经验进行多方面总结,其“用字四法”中的“拼字法”云:“古文之拼字,与填词之拼字,法同而字异。词眼纤艳,古文则雅练而庄严耳。其独出心裁处,在能自加组织也。”这很值得借鉴。所谓“拼字法”,是将四个字拼合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完整意义的短语。如:“红”,“绿”两字,是指两种色彩,“桃”.“柳”两字,是指两种植物,它们本不相关;如果将它们抬出拼成“桃红柳绿”的短语,就发生了内在联系,使“红”、“绿”有了生意,使“桃”、“柳”有了色彩,形成了一幅春意盎…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宋明理学的基本精神及其天地境界,冯友兰先生曾以“极高明而道中庸”来概括之。话虽简练,但其底蕴却是那种“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的东西,因为这个话语结构本身在逻辑上就是自相缠绕的。所谓“高明”,就其作为一种崇高的伦理主体性之本质表现,它必然要比日常世界中的所有存在多出了一个“高”字;而且也正是借助这一“高”出来的层面,理学家才能把自身与现实世界再生产为一种超越于其固有形式之上的“天地境界”。而所谓“中庸”,就其本义是“无过无不及”,是宇宙自身“元来如此”的显现而言,它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  相似文献   

15.
宗教对一个民族精神性格的形成有着深厚而持久的影响。基督教和中国宗教在近世出现的性格转型,对中西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基督教将“天职观”与“禁欲主义”相结合,产生出一种蕴含着“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观念;而中国近世以来,儒、佛、道三教互动发展,也产生出了有入世性格的宗教精神。然而这两种具有入世性格的宗教观念又因其宗教理念上的差异性,影响东西方分别发展出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性格和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16.
湖北经济在面向21世纪的未来15年里,面临良好的机遇,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推动湖北经济振兴崛起的根本标志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因此,湖北经济在迈向21世纪的未来15年里,我认为应遵循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三句话:一是以武汉经济为龙头,大力发展“两江”、“两线”沿线经济;二是以三峡建设为契机,加快能源、交通、信息建设;三是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抓好6大支柱产业,带动全盘,搞活经济。针对湖北企业发展而言,在研究对策和制定措施中,我认为应当抓住以下三条大措施、大原则。一、抓好“关键的少数”──下决心,全力搞好国有大中…  相似文献   

17.
“以”字是古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据统计,《左传》一书中“以”字共出现了3140次,其中介词“以”有1506次,连词“以”有1611次,动词“以”有17次①。不仅如此,“以”还是一个组合能力极强的虚词,它可以组成“是以”、“以此”、“以是”、“何以”、“所以”、“以故”等固定格式,具有极强的造句功能。本文要讨论的“以为”结构是指句子中含有“……以……为……”(以下用[以……为]表示)和“……以为……”(以下用[以为]表示)的“以”字固定用法的两种重要形式。“以为”结构的语法作用及其意义,我国最早的语法专著《…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中的“紤”,为一种丝织品,在H3卜辞中,“紤”有数量、大小、延伸之占,用于宗庙中;由此为探讨“紤”字提供了条件;结合文献材料,考其字为宗庙中所称的“斧”、“黼”、“康(依)”一物三名的一种丝织物品;此字对考察商代宗庙设置,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英汉成语翻译漫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成语固有的特点,翻译时难度很大。本文作者借鉴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提出了“依样葫芦”、“移花接木”、“添枝加叶”、“另起炉灶”这样一套十六字方针。  相似文献   

20.
“九五”期间,要加快湖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何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在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下,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对促进湖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推动世纪之交湖北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具有突破口或启动器的作用。一、结构调整是加快湖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结构调整对湖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迫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结构调整是湖北省目前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不必讳言,目前我省实行的仍然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