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说明]商鞅是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他顺应历史的潮流,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同儒家复古倒退路线的斗争中,提出并推行了一条革新进步的法家路线。在军事上,他反对奴隶主诸侯割据的非正义战争,主张“以战去战”,用新兴地主阶级的正义战争统一中国,用新兴地主阶级的革命暴力消灭奴隶主阶级的反革命暴力。为此,提出了一条“以法治军”lk的军事路线,主张以法为治军之本,反对儒家“以礼治军”和虚伪的仁义道德的反动说教,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法治思想来统一军队的思想,规定严明的赏罚制度和严格的军事纪律,实行“兵农合一”的“耕战”政策,等等。商鞅的这条“以法治  相似文献   

2.
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杰出的代表。他顺应历史潮流,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在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儒法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中,坚决捍卫和发展了前期法家变法革新的理论,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法治路线。与此相适应,他还提出了一条使法治路线得以贯彻执行的“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这是战胜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夺取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执行法治路线的一项决策。韩非的《孤愤》,正是在这个重要问题上批判了奴隶主贵族以世卿世禄制为核心的“任人唯亲”路线,系统阐明了新兴地主阶级“任人唯贤”的进步理论。  相似文献   

3.
“克己复礼”是两千多年前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孔老二妄图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领。当时,正是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广大受压迫的奴隶和新兴地主阶级起来造反,冲破腐朽“礼治”的束缚,向奴隶主贵族展开了夺权斗争,奴隶制社会眼看就要完蛋。孔老二为了挽救行将灭亡的奴隶制社会打出了“克己复礼”这面黑旗。他的“礼”就是指西周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与此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复礼”就是恢复西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奴隶的反抗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奴隶制度;新兴的地主阶级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向奴隶主阶级夺权;奴隶主阶级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千方百计地维护和复辟奴隶制。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十分激烈。这种斗争必然要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内来。当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和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儒家之间展开的反“天命”和“畏天命”思想的斗争,就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一、春秋时期劳动人民的反孔斗争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人民同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极其尖锐,奴隶和平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纷纷向奴隶主贵族展开了夺权斗争。对于这种奴隶制度“礼坏乐崩”的新形势,广大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无不拍手叫好;可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孔老二却逆历史潮流而动,提出了“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妄图挽救摇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进步的阶级,要想巩固自己的政权,取得反复辟斗争的胜利,都必须执行一条正确的路线。 历史上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秦始皇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统一了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然而,他死去以后,秦二世和赵高却改变了他的正确路线,大搞复辟倒退,激化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结果,赫赫功业,毁于一旦。新兴地主阶级的第一个全国性政权,仅仅经过十五年,就灭亡了。  相似文献   

7.
《定法》是韩非集中的阐明法治理论的重要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新兴地主阶级同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斗争的经验教训,批判地吸收了前期法家申不害、商鞅的政治主张。着重强调了“法”的重要性和“法”“术”结合的必要性,具体分析了“法”、“术”分家的弊病、韩非指出申不害虽然对晋国奴隶主阶级的政策和法令实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没有抓住改革与反改革的路线斗争实质,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法治措施来贯彻韩国新兴地主阶级的政策和法令,而去专讲用人之术,着眼于清洗几个奸臣,致使改革失败。在这篇文章里,韩非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给于高度的评价。对商鞅采取的每一项法治措施都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同时也指出商鞅忽视了“知奸”之术,没有采取一套保证法治路线贯彻到底的策略措施,致使暗藏的奴隶主贵族乘机窃取了变法革新的胜利果实。韩非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防止奴隶主阶级复辟的需要出发,吸取了法家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明确地提出了“法”“术”二者“不可一无”的政治主张,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由于韩非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提出的法治理论,有镇压农民阶级的一面,他看不到人民群众在反对奴隶制复辟中的决定作用,把希望寄托在少数地主阶级头子身上,这是他阶级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纵观中国儒法斗争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地主阶级对儒法两家的态度明显地有着三个不同的大阶段:春秋战国到秦,地主阶级是尊法反儒的;到了西汉前期中期,变成了“霸王道杂之”,基本上还是搞法家路线,但尊儒倾向逐渐发展;西汉晚期以后,地主阶级打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旗帜,孔孟之道成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因而也成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就是地主阶级从尊法反儒到尊儒反法的“三部曲”。儒家思想本来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新兴地主阶级所反对的,为什么后来会变成了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主要精神支柱?我们要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9.
魏源是我国近代初期的法家,一生经历了封建社会末期和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两个不同的社会阶段。在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鸦片战争前后,他坚持革新、进步、爱国的路线,反对清朝统治阶级保守、倒退、卖国的路线。他的革新思想和活动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开始的我国近代民族民主斗争的一个重要侧面,对近代历史思潮和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具有很大的影响。关于魏源思想的阶级基础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些同志认为:魏源的革新思想虽有资本主义倾向,但没有逾越地主阶级的范畴;而且,当时还没有资产阶级,他只能是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因此,魏源的变革主张(包括资本主义倾向)都只能是对封建“末世”的补缀,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这种看法值得重新探讨,这不仅涉及对魏源思想的评价,对总结近代阶级斗争和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荀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同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儒家在政治思想上和在教育战线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革新的主张,反映了时代精神。他从事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在当时齐国学者集中的稷下“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就是那些学者的首领。他培养出了象韩非、李斯那样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写  相似文献   

11.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著名的法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况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变革的时代。他坚决站在新兴地主阶级一边,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坚持法家路线,反对儒家路线。他对孔孟儒家的种种谬论及其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他曾在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讲学,影响很大,这些都给予儒家学派以沉重的打击,为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荀况,战国末期赵国人。约生于公元前三一三年,死于公元前二三八年,是先秦一个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法家的优秀代表。荀况的哲学,是在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两个阶级、两条政治路线斗争中产生,并且直接为这个斗争服务的。荀况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在反对奴隶制和它的政治代表儒家的斗争中,在总结前人思想材料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阐述发展了先秦哲学史上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况哲学,就其内容和深度来说,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在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度,是他们反对奴隶主阶级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13.
遵照“读一点法家的著作”的指示,结合教育革命实践,在工农兵群众的指导下,我们节选评注了荀子的《劝学》篇。荀子(约公元前三一三·一二三八年)名况,赵国人。他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杰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荀子》一书。在当时的儒法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荀子总结了前期法家的历史经验,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坚持法治路线,提出了“隆礼尊贤”的政治口号,要求革新,要求进步,要求统一,从理论上对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儒家思想和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思想,进行过长期、激烈和尖锐的斗争。秦王朝的建立,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他实行的“以吏为师”、“独尊法术”的政策,以法家思想的辉煌胜利,给先秦儒法  相似文献   

15.
教育,从来就是阶级斗争和阶级专政的工具。韩非作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在大力从事政治改革的同时,非常重视教育阵地上的斗争。韩非不但为新兴地主阶级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定了一条政治路线,而且为推行这条路线,提出了一个新兴地主阶级的教育纲领。长期以来,在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潮下,法家人物,在中国教育史上非但没有地位,而且还遭到种种歪曲和攻击。从历代的反动势力到当代的林彪、苏修,他们都是一个腔调地狂叫,什么法家“不重视教育”、“毁灭教育”、“取消教育”。在这方面、韩非往往是首当其冲。今天,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具体分析韩非的教育思想,批判这些谬论,把被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作为法家思想卓有成效的实践者,于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王朝。他统一中国后,继续推行法治路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废除了奴隶制的世袭分封制,把郡县制推广全国,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中央集权局面,对我国历史的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新兴封建制的胜利,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胜利,也是新兴地主阶级变法革新路线的胜利。但是,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和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儒家,围绕实行“法治”还是“礼治”,即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还是维护和复辟奴隶主阶级专政,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大搏斗。生活在战国末期的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适应着历史发展的要求,以同儒家的“礼治”和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不可调和的斗争精神,“观往者得失之变”,总结了前辈法家的法治主张和法治实践,创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理论体系,奠定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理论基础。他的《定法》和《难势》,在总结前期法家的法  相似文献   

18.
孔老二这个奴隶主阶级的卫道士,为了维护行将崩溃的奴隶制度,他做鲁国司寇刚七天就把革新派人士少正卯杀了,下台后又策动了“堕三都”,还极力为奴隶主镇压奴隶起义叫好。而另一方面,他却又恬不知耻地鼓吹什么“仁者爱人”、“忠恕”、“中庸之道”。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也一面磨刀霍霍,一面学着孔老二的腔调,大谈什么“忠厚”、“以仁爱之心待人之忠”、“中庸之道……合理”。两张反革  相似文献   

19.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约公元前三一三--前二三八年),战国晚期赵国人。他一生主要活动于齐、楚二国,曾在楚国任多年地方官吏,并在那里培养了韩非、李斯两大弟子。他留下的著作收在后人整理过的《荀子》一书中。荀子是战国晚期从儒家分化出来并对儒家发动批判斗争的法家的杰出代表。荀子同儒家的斗争,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两个阶级、封建制和奴隶制两种制度的斗争在思想政治战线上的反映。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尊孔反法思想的影响,这场斗争的本质常被歪曲与颠倒。有的以儒家卫道士自居,把荀子斥为“异端”而大肆诋毁;有的把荀子思想说成是儒家的继承与发展,抹煞儒、法两家的阶级界限。今天,在批林批孔斗争中,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战国时期的儒法斗争,弄清那一家是主张革新,反对复辟的,那一家是反对变革,搞复辟倒退的,对于批判林彪及其死党的滔天罪行,反击开倒车、搞复辟的逆流,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增广贤文》胡说“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就是要人们在是非面前不要多开口,不要出头,以免惹来烦恼。这是贩卖孔老二一贯鼓吹的反动中庸之道,其要害就是主张阶级调和,麻痹革命人民的阶级意识,要劳动人民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放弃阶级斗争,以维护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 二千多年前,孔老二为了反对奴隶起义和新兴地主阶级“犯上作乱”,以延续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大肆宣扬“礼之用,和为贵”的中庸之道,要人们一切按周礼办事,尤其要紧的是上下“和谐”,一团“和气”。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内部尔虞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