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郭春娥  谢水木 《城市》2006,(6):67-6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但是,随着城市面积的高速扩展,许多城市出现了"城中村"现象,制约着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制约着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阻碍着城市文明的进步.随着天津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天津市外环线以内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用地变为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及土地结构的改变,必将加剧农村社区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的现象,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并存的二元结构还将继续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加剧"城中村"改造的难度,成为天津城市化、国际化跨越式发展的阻碍.  相似文献   

2.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建设,厦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支点城市,厦门旅游业搭乘"一带一路"战略之风顺势迎上发展.笔者分析了厦门旅游业融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所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 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 雄厚的海外华侨华人资源优势等,进而探讨厦门旅游业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创新发展路径,主要有三点: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联动发展机制;打造国际邮轮旅游发展的枢纽中心,提升厦门旅游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设计"海上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路线,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枢纽城市.以期将厦门建设发展成为国际化的旅游城市,促进厦门旅游业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中国的大城市发展遇到的难事很多.6月24日北京非典"双解除"后不久,上海于7月初发生了损失巨大、影响甚差的地铁轻轨四号线汛期坍塌事故.当所有这些事件尚未平息,一场波及中国南方多个大城市的持续热浪席卷而来,顷刻间从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地传来拉闸限电、供电事故所导致的城市断水等应急事态,城市的脆弱性再一次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4.
冯天甲 《城市》2016,(11):34-38
文章深入地反思了国内低碳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存在的重规划理念、 轻空间品质的普遍问题,通过生态都市主义理论的引入,尝试对"低碳生态"的概念内涵进行更综合全面的诠释和解读.通过天津滨海新区中加生态示范区城市设计的实践,尝试创新思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探索将"低碳生态"的概念落实到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法和途径,并提出设计思路、 现行规范、 管理模式等的相关思考,力求提供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创造一个和谐、 活力、 高效、 宜人的城市时代的优美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5.
田园城市的梦想追寻 中国房地产30年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是密切相伴的.未来中国城市发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或是方向.在我心中,就是20世纪初英围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所倡导的"田园城市"的那幅理想图景.当然,霍华德在提出这个理念时,英国城市发展也正面临着巨大矛盾.  相似文献   

6.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城市公共健康提出了新挑战,如何通过既有空间环境更新有效提升健康促进与可防疫能力建设、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当前健康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基于相关理论梳理,构建健康促进和防疫支持的"双效健康城市"框架探讨环境更新要素与设计方法,结合苏州金鸡湖环湖绿道更新案例展开应用探讨,提出了城市既有公共空间环境更新的若干设计策略与途径,以期全面提升城市空间韧性和公共健康防疫力,助力健康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孟祥林 《城市》2016,(2):3-11
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在辽中南地区形成了"双核"城市体系,该城市群内虽然城市分布集中并能够形成较强的聚集经济效应,但由于城市在整个省域范围内不均匀,造成了"核心—边缘"的区域发展问题.为了促进辽中南城市群的发展,需要在既有城市分布格局基础上,构建更加完善的"Y"型结构城市体系,在城市群内培养"沈阳子群"、"营口子群"、"大连子群",构建"营口—阜新—朝阳"三角形,逐步形成"沈阳—营口—大连"城市走廊,在突出沈阳、大连核心作用的基础上,突出营口的节点城市角色.与此同时,要处理好辽中南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长春城市群之间的关系,强化城市群边缘即省域行政区划交界处的城市发展力度.在冀辽边界处构建"小城市对子",在吉辽边界处构建"2C+1廊",强化辽中南城市群的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8.
城市运动 城南计划 11月,北京市<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总额达2900亿元的资金将在未来三年投向城南地区的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区域涉及崇文、宣武、丰台以及大兴和房山.相较北部地区局促的土地和昂贵的地价,北京南部的开发空间正是未来发展最为稀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当"非典"骤然降临的时候,人类的生命受到了威胁,人们惊慌了。但就在人们惶恐的时候,却有那么一群人,日夜与"非典"患者亲密接触着,与"非典"病毒对抗着。他们就是"白衣天使",是于晓春这样的人们,他们在生与死之间体会着生命的可贵,亲情的可贵……  相似文献   

10.
沁园春·"六一"攀凤凰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致远 《城市》2003,(4):16
"非典"时期, 京城春暗, 遭遇隔离. 恰景区解禁, 心旷神怡, 顷刻出动, 老少相携, 凤凰岭上, 欢度"六一", 当是儿孙最狂喜. 劲头足, 攀崎岖山路, 如履平地.  相似文献   

11.
"海上画派"(又称"海派"上海画派"等)与"岭南画派",其关系之复杂,远不止地域与画风的差异,其中还牵涉到两个城市之间的历史背景问题,兹分论之.论者大都注意到,"岭南画派"与"海派",都诞生在近代中国商业化的城市,而且与诞生时期的商业活动频繁有关系,这就必须谈到广州与上海之间的城市地位互相消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安家》2009,(8)
创作"观山悦"别墅区的理念 我们的建筑源于它所处的环境,是城市公共空间向居住社区的过渡,是从自然山体中有机生长出来的,是和环境、气候、光线、人的活动等多方位的因素共同构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民调查>的作者陈桂棣、吴春桃夫妇,于2009年9月在华文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书<小岗村的故事>,这本新书所叙述的是这样的历史事实:最近30年来发生在小岗村的所有故事,其实只是"改邪归正"与"改正归邪"的历史轮回.两位作者所说的小岗村被上上下下公认为"中国改革第一村",显然是对于小岗村历史地位的拔高.  相似文献   

14.
"非正规就业":排斥还是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就业"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业或就业模式伴随着市场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比正规创业与就业更长远的历史,进入法制社会和现代市场经济后却一直为正规创业就业和政府所排斥,但其存在的社会合理性却让它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基础和吸引力。"非正规就业"具有收入较高、劳动强度低、初期投入成本低、利润率较高和技能需求低等优势,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满足城市服务需求的增长、实现个人向上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和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等重要社会功能。国内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对非正规就业发展模式已慢慢"开禁"了,但对于促进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尚需在创业就业环境、立法保障、管理探索和引导扶持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完善"和谐人居"的社会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锦钊 《城市》2005,(3):8-9
一、"和谐人居"的探讨正合时宜 "和谐人居"是从建设"和谐社会"中引申出来的.从层次来分析,首先要从"和谐家庭"开始,构成"和谐社区",再由成千上万的大大小小的社区组成"和谐社会".可以说,只有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和谐的,才会有更高层次的和谐.在人居环境中营造和谐局面,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王红 《城市》2018,(2):19-27
笔者基于珠海拱北口岸城市枢纽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少机动车吸引"的核心理念为指导,针对存量土地,优先落实交通设施用地,强化城市交通枢纽作用,并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提高存量地块土地效益,尽量选择"少机动车吸引"需求、 依赖公共交通的用地类型,通过开发强度校核,避免片区交通拥堵.通过土地利用多元化策略,提升片区活力,发挥枢纽地区优势.通过城市设计指导,丰富城市天际线,从而有效指导茂盛围地区交通组织和存量土地利用开发.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百余年来,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始终是和中国的"三农"问题羁绊在一起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三农"问题的沉重包袱,才使中国被动地走上了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道路;正是"三农"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才使中国的现代化获得了所必需的原始资金积累;正是"三农"问题的凸显和破解,才使中国跨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路阳 《职业》2010,(28)
边里,毕业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现任职于北京海关.在2008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了129.8分的优秀成绩,名列报考职位第三名. 经过两年的磨练,现在的边里已经褪去学生时代的青涩和浮华,而更多了些成熟与稳重,分享起自己在机关里的"打拼"经验也是头头是道.他说,毕业生进入职场,要清楚自己是刚来的初学者,适应工作和新环境的最佳方法是"少说多做",多学习和实践,多干活不代表吃亏,而意味着成长.  相似文献   

19.
黄志宏 《城市》2006,(6):31-34
一、引言 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与密度,以非农产业为主的一种特殊聚居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地."产业革命"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迅速转向以工业职能为主,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但在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的同时,由于环境不断恶化,人地矛盾的加深,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各种城市问题相应而生."二战"后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其城市发展战略逐渐转入调整期,最明显的是强调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三者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由原先的惟经济发展模式,转向注重"可居性"等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论角度出发,笔者把城市发展质量界定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子系统间发展的协调性水平.城市发展质量评价分为城市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和城市发展质量协调性评价.依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思路,笔者构建了包含经济、 社会、 文化、 环境和制度建设5个子系统的城市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