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4月24日、25日,北约16个成员国元首将聚会美国首都华盛顿,庆祝该组织成立50周年。届时,他们将主要讨论和决定北约21世纪的新战略构想,其中最主要的是关于所谓北约“全球化”的战略新概念。所谓北约“全球化”的战略新概念,有两个核心内容:(1)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2)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须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这项新战略比1991年北约首脑罗马会议提出的《北约新的战略概念》又进了一步。当时提…  相似文献   

2.
4月23日—25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成立五十周年庆典在华盛顿举行。虽然由于北约正在对南联盟实施空中打击,其庆典办得并不十分张扬,但人们并不因此而低估这次会议在北约发展史上的意义。3月16日北约刚刚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入盟,使北约的成员国数目增加到19国,再加上23个伙伴关系国,使这次会议成为美国首都华盛顿有史以来外国首脑出席最多的峰会。人们对这次会议的关往,并不权权是因为其出席者队伍的壮观,更因为它为冷战后的北约确定了新的战略。真实这个所谓的新战略并不是什么新友明、新创造,自在冷战刚刚结…  相似文献   

3.
国际主权原则已经成为美国新霸权主义的障碍,人权是美国强盗行径的新障眼法在北约成立50周年前後,北约成员国提出这样一种新的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在所谓的地球村中,世界高度一体化,人权没有国界,因此,人权大於主权。因此,北约承担著更多的国际义务。所谓人权大於主权的理论是西方极端人本主义思想在人权领域的翻版。它假设一种空洞的所谓的人权存在,为维护这种“人权”,不惜损害一切,包括实实在在的人权——人有不在恐惧与威胁中生存的权利,包括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与这种人权观念相匹配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的“极权…  相似文献   

4.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酝酿出台与北约职能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是冷战后美国在酝酿北约扩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调整北约军事职能 ,使北约由遏制向沟通与引导方向转变的重大措施。该计划为北约扩大奠定了基础。该计划的鲜明特点是“自我鉴别”和一定程度上的“包容性”。这两个特点使该计划既能够保证北约在欧洲安全中的主导地位 ,又能够使北约得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前华约国家的普遍接受。与可能引发北俄冲突的北约扩大不同 ,该计划在保障欧洲安全中能够发挥更加稳定性的作用 ,完全可以成为构建欧洲未来安全的基石。美国推动北约实施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最终目的是保证美国继续主导欧洲安全格局 ,保持美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5.
北约自东扩以来直面俄罗斯。2002年5月28日《罗马宣言》签署,北约——俄罗斯理事会正式成立。同时,北约开始零距离接触俄罗斯。针对咄咄逼人的形势,普京领导的俄罗斯并未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型外交,而是采取了双轨战略:一方面积极为发展经济构造安全空间;另一方面,在“西进”的同时,寻求合作伙伴与联盟,联欧抵美,游戏于欧美之间。  相似文献   

6.
1944年7月1日,一些国际要人应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之邀,聚在一起,于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怀特山附近的芒特华盛顿饭店,举行了一次长达三周的会议。来自44个国家的代表,在会议最后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议定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等文件。这是美国称霸世界的两大支柱之一。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亦称世界银行)于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从1946年6月25日起,世界银行开始正式营业。1947年3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业务活动。这两个机构的总部均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该机构成立时,中国的中华民国政府是成员国。但是1949年,中国人民把蒋介石政府推翻后,于该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7.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的珍珠港事变,摧毁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也粉碎了美国的孤立主义幻想。事变次日,美国对日宣战。同时在美、英“阿卡迪亚”首脑会议上,决定成立中国战区,应蒋介石之请,罗斯福总统于1942年3月派遣史迪威将军到中国出任中国战区联军参谋长(蒋介石为司令),兼美国中印缅战区部队司令并负责监督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的分配和使用。1943年8月,同盟国东南亚战区成立后,史迪威又兼任了这个战区的副司令。到1944年10月,世界反法西斯各战场都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史迪威指挥的北缅对日战争,斩关夺…  相似文献   

8.
美国插手、炒作、导演了科索沃危机,并由此引发出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侵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在于美国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意图,即:它是为美国推行其“北约新战略”、“巴尔干战略”和“两翼战略”的军事安排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签订于 1990年的《欧洲常规力量条约》是北约和华约在欧洲常规军备领域长期对抗和相互妥协的产物。北约的第一轮东扩导致了《条约》的修订。北约第二轮东扩的实施 ,主要是曾属于原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被邀请加入北约 ,可能对《条约》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因为这三国尚未加入《条约》。鉴于普京政府奉行全面改善同西方的关系 ,集中精力发展俄罗斯经济的外交路线 ,北约建立“2 0国”机制 ,扩大和深化同俄罗斯在安全领域的合作 ,俄罗斯未必要求缔约国重新修订《条约》 ,但是它会继续付诸外交努力 ,促使《条约》缔约国批准修改《条约》的协定和波罗的海三国在修改《条约》的协定生效之后加入进来  相似文献   

10.
1945年7月16日美国于新墨西哥州爆炸原子弹首次成功,12月联合国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 11月15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加拿大总理麦肯齐·金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华盛顿签署美、英、加关于原子能问题的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11.
西方许多和平运动的支持者认为,苏联应当通过单方面裁军为美国树立一个范例。他们希望美国也这样做,从而为迅速、全面的裁军扫清道路。许多西欧的反战积极分子还再三地保证:要是华盛顿当局和北约拒绝这样做,他们将以大规模的行动来迫使美国及北约仿效苏联,从而结束军备竞赛。那么过去几十年的经验证明了什么呢?以下  相似文献   

12.
立国以后,美国的国家对外政策几经发展变化,在罗斯福的“世界主义”取得统治地位之前,“孤立主义”一直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占有主导地位。以1796年华盛顿著名的《告别词》为标志的“孤立主义”,有三个基本特点;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其核心是最后一点、即不介入欧洲争端。以后历届美国政府在施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时,都有不同做法,但不介入欧洲争端这一点,始终未变。何以“孤立主义”影响如此久远?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德高望重的合众国之父华盛顿及其它著名政治家的竭力推崇。一般都把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卸…  相似文献   

13.
1999年6月16日,美国《侨报》、《新世界时报》、《世界日报》等华文传媒的记者,在华盛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采访了李肇星大使。现将这次访谈摘发如下: 问:在面对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突发事件上,我们发现您和中国驻美大使馆官员们的媒体形象给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想知道为什么这一任的驻美外交官能够如此敢于和善于利用美国主流媒体来表达中国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1998年3月24日,几乎一天之间,全世界都知道了一个叫“科索沃”的地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在那儿进行一场世界大战的预演。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同时也让人们知道了南斯拉夫人是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5.
北约“新战略”与欧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约“新战略”是90年代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军事政治战略,它的基本内容是1.北约的“全欧化”;2.行动方式从“集体防御”转向“积极防御”;3.非联合国授权的行动。这种战略的目标是1.为美国的全球利益服务;2.北约功能的政治-军事化;3.构筑新欧洲的安全框架。这必将带来北约内部美欧关系的变化,表现在1.双方在安全利益上的一致与冲突;2.调整双方的权力与责任关系;3.“授权”问题上的矛盾难以协调。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围绕科索沃问题对南斯拉夫联盟实施的空袭,是美国从巩固自己在 21世纪全球霸权地位的角度出发,利用冷战时期确立的军事同盟关系,致力于新一轮高水平竞争和对抗。在西方,主要是利用北约军事同盟体制,把西方国家纠集在一起,通过北约东扩来挤压俄罗斯,同时出台北约新战略,为北约在其成员国疆界以外使用武力制造理论根据,树立起惟有北约才是当前欧洲安全和稳定的可靠维护者和保证人的形象,以进一步扩大北约在欧洲的影响和地位。这既有利于北约的进一步东扩,更为北约在建立未来欧洲安全格局中增加新的筹码,从而最终形成以美国为“领导”,西欧为主导的国际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17.
本书作者乔姆斯基声称,你所读到、听说或在电视上看到的有关科索沃的一切只有部分是真实的,或者完全是虚假的。而且,乔姆斯基进一步断言,在北约发动对科索沃的战争之后,恶意使用美国武力已前所未有地成为国际政治的主要事实。他写道:“有人可能认为,与20世纪30年代末一样,进一步破坏世界秩序的规则很可能已无关紧要。世界主要强国藐视世界秩序的框架已变得如此极端,以致几乎没有了讨论的余地。” 乔姆斯基推测,华盛顿发动北约战争是为了促进北约的可信程度,不是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而是明  相似文献   

18.
李洁明反华歇斯底里“贼喊捉贼”螳臂挡车●文凌最近,美国国内的亲台反华势力借美国政府一些司法、情报官员捏造的所谓中国参与向美国“政治捐款”,企图“收买影响”的谣言,掀起了一股反华逆流。尤为嚣张的是李洁明,他在3月17日的《华盛顿时报》上对中国进行肆意谩...  相似文献   

19.
2001年9月11日,“珍珠港事件”再现美国。 纽约和华盛顿相继燃起烈焰,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摩天大楼轰然倒塌,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火光冲天。恐怖分子制造了巨大悲剧,一日之内劫持了4架美国国内航班,将200多条性命当作“人体炸弹”。 恐怖袭击使业已出现颓势的美国民航业更是雪上加霜。根据UBS华柏格公司的最新估计,2001年美国民航业全年营业亏损将高达44亿美圆,创美国商业航空史以来最大的年亏损纪录。美国城门失火,殃及欧洲池鱼。本来已经步履维艰的欧洲各大航空公司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美国突发恐怖事件造成…  相似文献   

20.
科索沃停火后,北约领导人认为,在没有向贝尔格莱德作出重大让步的情况下,北约赢得了自1949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战争。法国总统希拉克甚至认为“米洛舍维奇无条件投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