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部分作家极力反抗传统,但他们始终就在传统之中;另一部分作家试图建构现代文化,但他们或者急于建构而不得,或者发现现代性也是一种有着弊端与缺憾的悖论性存在,所以在追求现代时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回瞥中的怨恨体验。中国文化的现代建构就是在反抗、追求、回瞥等各种力量的综合张力甚至对立中实现的动态的创造性融合。一、鲁迅的回瞥与怨恨鲁迅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对传统的怨恨与反抗,还在于怨恨地意识到自己就在传统之中,自觉认识到自己属于旧一代,而去和旧一代做斗争。鲁迅称自己是抽了鸦片而劝人戒除的醒悟者,是“思想…  相似文献   

2.
王明科 《东岳论丛》2005,26(4):98-102
中国现代作家对现代文化具有各自不同的建构:在茅盾是经济与物质,在巴金是博爱与忏悔,在老舍是市民,在张爱玲是人性,在沈从文与徐是爱与美,在赵树理是大众与民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的怨恨侧重个人心理发泄,而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是全民族全国民的心理体验,并具有反省忏悔意识。古希腊将爱恨看做推动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动因,基督教的爱恨具有宗教色彩,而中国现代文学的爱恨并无宗教含义。与西方现代学者从道德、伦理、哲学等多角度怨恨的研究不同,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主要视野是情感体验。与现代西方许多学者专注于怨恨本身理论的透视有别,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重点不在于理论思想探讨,而是人性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学史学的思考编者按中国文学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建立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值此又一个世纪之交,回顾文学史学百年历程,发扬其优良传统,总结其历史经验,已成学术界热门话题。有鉴于此,本刊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拥有自己独立的诗学传统,它规范并生成了丰富的意义世界和话语方式,文学的历史传送到中国现代,却出现意义和表达的双重危机。在反传统而吸收西方异质文化的过程中,基督教成为中国文学意义表达和形式创新的重要资源。本文主要讨论基督教被中国文学所体验和想象,成为建构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内涵,创造了中国文学新型的意义传统和表达方式,进而阐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体验所呈现的本土性与西方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主义是现代性全球扩张的必然产物。民族主义追求的目标本身就是超越传统的现实目标。因此 ,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表现为批判传统和追求现代性两个基本面相。批判是手段 ,现代民族国家是目的。中国民族主义的深层起源使它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对帝国主义掉以轻心。文化民族主义的社会功能在填补价值真空和民族认同。文化民族主义必须坚持自我批判以防止变成种族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作家的记忆中 ,对母教的推崇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这既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对父纲文化的一种对抗 ,同时又是对传统的一种特殊的承继方式 ,也是中国现代作家为其对抗行为所寻觅到的一种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体验与文学现代性分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一川 《河北学刊》2003,23(4):108-113
当前有关中国现代性的研究 ,忽略了它的基础问题 ,现在应当回到现代性的地面。人的现实生存体验正构成中国现代性的地面。现代性归根结底是人的生存体验 ,其基调是怨羡情结 ,含惊羡体验、感愤体验、回瞥体验和断零体验四种类型。从现代性体验可以对文学现代性提出一种新的分期 ,看到现代 1和现代 2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9.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现代作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全之 《齐鲁学刊》2005,14(3):102-105
中国现代作家对无政府主义的接受可分为两种类型:信仰型和局部吸收型。对前者而言,无政府主义成为他们从传统儒教走向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过渡;对后者而言,无政府主义为他们的文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11.
一些中国现代作家先后在教会学校中接受了教育,英语学习给予了他们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语言工具,基督教文化的熏陶对他们的人生态度与人格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教会学校的学习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他们具有文化双重性的特点,大多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博爱、宽恕等精神,以批判儒家文化中的忠孝伦理思想;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的平等、自由等思想,以摆脱传统封建等第思想的束缚;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的科学、民主等思想,以追求现代文明中的社会理想。他们以其独特的文化素养、思想意识、文学创作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显示出教会学校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启蒙的现代性与现代中国的启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康德启蒙观的重新解读,福柯重申,以“当下的现在”为特征的启蒙的现代性意义乃是同一性的突破与差异性的激活。现代中国的启蒙囿于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所导致的历史性限制在于,其批判无可避免地在不同层面上错位(表现为激进反传统)与失位(表现为全盘西化),因此,使启蒙的一面得以深入理智地展开作为我们纪念“五四”的最好方式,需要重新呼唤多元的开放性话语的生成。惟有对话而非独白,才能使我们在现代中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体验是对现代生存意义的根本把握,审美是现代性体验最本真的形式,而其反思形式即美学思潮。前现代性的体验为崇高精神,由此产生了古典美学思潮。早期现代性体验为虚无意识导致的焦虑,由此产生了现代美学思潮。后期现代性体验为虚无意识导致的无聊情绪,由此产生了后现代美学思潮。但以解构主义、身体性为代表的后现代美学丧失了超越性,不能反思无聊的意义。美学的出路是超越后现代美学,以新的现代性体验建设新现代美学。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是在相应的现代传媒的现代性中萌发和生长的。现代传媒在中国文学现代性生成中的作用表现在:它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生产和传播方式,而且还给予中国文学现代性以具体意义,并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生产和流变活力,加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程丽蓉  粟斌 《学术研究》2007,(1):126-130
现代大众传播的繁荣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文学运行机制,改变了文学的作者、文本和读者,甚至也改变了与文学密切相关的种种制度。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已远远超出了个体精神创造的意义,通过报刊、书籍等大众传媒,他们的创作不可免地被纳入团体、政治和商业等制度的控制之下,在遵循文学的游戏规则之下,还必须遵守各种团体力量、政治力量、商业力量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这就是现代作家创作的特殊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社会现代性生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梁启超撰写的富有鲜明现代价值取向的作家论,在批评观念、思维方式、概念术语和批评方法等方面皆显现出不同于传统的诸多新质素。这种奔突出中国作家批评之固有体系、富合现代特质的作家论写作,无疑使梁启超成为催生中国作家批评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7.
忧患意识体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基本精神。忧忠意识对一个民族正是它对抗并战胜危机,经过悠久的历史而始终山强不息的原因。尽管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不乏“悲土不遇”和“忧生之嗟”的个人忧患,们以强烈的爱国主义为支点的忧患意识却始终是贯穿古代知识分子的一条割不断的小命线。从孔子到屈原、司马迁、杜甫、李白、范仲淹、陆游、黄遵宪、梁启超……多少积极人世的知识分子都有着“中夜五更叹、常为大国忧”的慨叹,“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苦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信念。所以,当我们翻开厚厚的中国文学史,无论视其人品还是义品,总沉浸在浓烈的感时忧国的气息中。这种人品和文品在爱国主义上的纽结,成为中国山古代知识分子的精魂,一直为后世所珍视和发扬。中国现代作家承受厂以前知识分子积淀木已十分丰厚的忧患意识的心理负荷,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添了新的养料。他们的忧患意识,不是个人患得患失的狭隘意识,不是自我哀怜的戚戚之心,而是承担了历史留卜的各种精神重担,承担了人世间的一切苦恼,承担厂时代的各种忧患,表现了以国家、民族、人民之忧为忧的“亦子之心”,人道精神。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说:"封建制度就其最广的意义来说,是精神的动物世界."中国现代作家挣脱了那"精神的动物世界",挣脱了千百年来心理偏见的束缚."他们以强烈的新鲜感领悟生活,表现出广泛的精神兴趣和深刻的精神追求.社会、人生、世界、宇宙,都牵动着他们的思绪,哲学、科学、美学、文学都吸引着他们去探索.他们的思想感情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他们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比较深入的拓展."在他们那里,我们能够看到古代作家所无可比拟的心灵的宽广度和灵敏度.在他们那丰富多样的意识构成中,孤独感乃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意识,它作为20世纪上半期生活于黑暗中的中国现代作家必然有的心境,是非常深刻而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19.
刘艳 《浙江社会科学》2006,2(3):174-179
本文从“永失家园”、“爱情的孤独属性”、“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对立与隔阂”、“逡巡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文化心态”四个方面,阐释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孤独体验问题。指出它是作家在传统与现代交合过程中无所依傍的矛盾复杂心态的精神表征,是现代知识者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撞击与合流当中,陷入灵魂撕裂般痛苦和心灵炼狱般煎熬的精神巨痛的产物;因此,它既隐喻了现实生存的困境,又喻示了身处文化困境的他们精神历程的复杂与思想演进的艰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作家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表达对象。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以古老的神话为题材资源的重要作品;与此同期,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体系也处于奠基性阶段,现代作家在理论和创作的双重维度上表现出对远古神话的深切关注。这些重述神话的作品既体现出现代作家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深情回望,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