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系统概念和系统方法广为流行,人们发现它和唯物辩证法颇为相似,并为此展开了争论.有的认为,系统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不仅能包容唯物辩证法的原则,而且还胜于唯物辩证法;有的侧认为,唯物辩证法仍然是迄今为止最根本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它不仅不应和系统方法论相提并论,而且还能吸收和概括系统方法论的新成果,用它来丰富和充实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内容.我们完全同意后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2.
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对唯物辩证法提出了挑战,使其面临着压力,同时也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开放和不断调整、改变自己形态的唯物辩证法体系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系统科学的整体性特点与从整体上把握世界的唯物辩证法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系统科学对普遍联系思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图景的认识,从整体上促进和推动了当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这一物质世界之科学概括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的传统体系,其实质是一个矛盾辩证法体系,它强调矛盾分析,即分析一综合法,忽略了系统综合,即综合一分析法,这无疑是一个缺陷。当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正在引起一场哲学革命,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探讨系统辩证法的若干问题,对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唯物辩证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仅就系统的联系和发展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理论体系中最有价值、最值得珍视的是科学的研究方法。长期以来,人们注意较多的是经典作家作出的具体论断和结论,而对其社会认识论的科学方法则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列宁社会研究的方法,形成了科学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唯物辩证法是列宁研究社会现象和分析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列宁强调没有唯物辩证法就不能阐明社会关系,坚持社会研究方法中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性,主张用辩证观点分析一切事物,注重运用辩证法解决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新问题。在现代,唯物辩证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提高方法,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认识方法,是落实中央关于开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科学的理论成果.本文试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与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联系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涵义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理工科学生自身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唯物辩证法教学的一些具体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客观事物之间最普遍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补充,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它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形态。因此,学习唯物辩证法范畴,对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对于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着重大的作用,不言而喻,讲授唯物辩证法时,范畴就非  相似文献   

8.
系统科学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建立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目前,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兴趣和重视。本文试图就系统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系统论与唯物辨证法的关系,近年来一直存在着“基础”论、“并列”论、“取代”论之争,但都不失偏颇。从一般系统论的产生与发展出发,系统论应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系统哲学和作为具体科学的系统科学,它们与唯物辨证法的关系,即前者与唯物辩证法是既相互独立而又互为补充的关系,而后者与唯物辩证法则是个别与一般、各门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为探索科学转化生产力问题,许多理论工作者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是,多数文章只局限于科学物化问题的研究。并使之简单、模式化了,没有按照系统性的原则、整体性的观点,对科学转化生产力的诸环节及其作用问题做全面地认识和具体地分析,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陷入了主观随意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由诸多部分、环节,方面和要素,按一定方式综合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复杂系统)。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的系统及其系统工程理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整体性的观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分析是现代政府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运用科学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可以减少公共政策的失误,提高决策的效率。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是我们分析事物最根本的方法,在整个唯物辩证法方法论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是各个学科都应该重视的分析方法,也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内外因分析法、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方法对我们进行公共政策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这是我们党应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必然升华,体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经验性与规律性、批判性与建设性的统一,昭示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由之路。这一命题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哲学只有从辩证法角度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同样只有从时代精神的角度才能理解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蕴含着肯定性和否定性的双重品格,品格的彰显则取决于时代特征和历史的呼唤。中国革命时期的辩证法,体现了否定性精神品格的张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哲学,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品格由否定性向肯定性的精神转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相一致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坚持和发展的辩证法。它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三个层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目前国内理论界出现的片面强调自然科学而忽视社会科学,片面强调“应用研究”而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片面强调“和谐”而回避矛盾、否认“斗争”以至否认辩证法,甚至以“科学技术哲学”取代“自然辩证法”等现象,在本质上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其不利,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唯物辩证法在现代中国的传入,形成了辩证逻辑学科.中国现代学者视形式逻辑为形而上学,视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为辩证逻辑,辩证逻辑是对形式逻辑的扬弃.马佩先生对此观念的超越体现在:承认传统逻辑的合法性,把普通逻辑和辩证逻辑都作为逻辑学研究对象;努力使辩证逻辑从唯物辩证法中独立出来,探讨辩证逻辑的思维、思维形式和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文选德同志<邓小平理论学习笔记>中的三篇哲学论文,构成了他对唯物辩证法本质的理解系列.他从认识论切入,到方法论推进,最后达到本质论揭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世界的实践的历史性的理性思维.这种理解,使他站在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的当代逻辑尺度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作为哲学基础,还是以存在论、实践本体论作为哲学基础,这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性质。"实践存在论美学"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作为思想基础,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渊源。它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唯物主义原理的历史再现,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结论的时代呼唤,是辩证法永恒发展原理的新的历史诠释,是辩证法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9.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哲学上也有极为丰富和精辟的思想。他发挥了柳宗元、张载、王安石等人的唯物论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哲学气本论 ,在宇宙观、无神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 ,在许多方面不仅与程朱的唯心论相对立 ,而且超越了前辈唯物主义哲学家 ,开启了后世哲学家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所实现的革命与拉瓦锡“氧化说”在化学史中实现的革命具有相似的意义。但相对于“氧化说”,马克思是通过黑格尔辩证法来表述“剩余价值”的发展规律的,而相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实质,马克思《资本论》又是从“生产一般”的抽象出发,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去把握“资本”这个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的。这既体现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实践特征,又为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推进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