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牛津大学所藏清代回疆档案文献资料和其他文献相互印证,对库车和沙雅尔两地的赋税征收制度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清朝康熙、雍正朝,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地丁合一的赋税制度。在边疆地区,由于民族、宗教与社会历史的差异,清朝政府推行的政策不得不与中原地区有极大的不同。以新疆地区为例,东部屯垦区和天山北路新设置的州县就没有地丁银额“输粟为赋,例无丁银”,所以自耕农所纳田赋为单一田赋。天山南路(文献中所称“回疆”)情况又不同于北疆,清代在这一地区采取的经济制度和准噶尔统治该地时的旧有制度有关,其赋税制度自成体系。清政府在回疆地区实行的回赋制度是在准噶尔统治时期旧有制度基础之上而来,有条件地沿用旧制,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统治之初因政权更迭而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回疆旧有回赋征收同土地制度密切相关,土地所有制不同,征收的田赋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代在英国搜访太平天国文献的前辈学者如萧一山,所获得的材料都来自不列颠博物院东方部即今之英国图书馆东方部;王重民编的《太平天国官书十种》原藏於剑桥大学图书馆,此外他写了《记巴黎国家图书馆所藏太平天国文献》、《记普鲁士国立图书馆所藏太平天国文献》等报道,使我们得知巴黎、柏林的这些图书馆也收藏有太平天国印书。他们都没有提到过牛津大学藏有太平天国文献。  相似文献   

3.
清代回疆司法审判制度是清朝政治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在治理回疆初期,鉴于回疆地处边陲、民族复杂的特殊情况,并未照搬内地的司法审判制度,而是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制定了一套有别于内地的司法审判制度,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时加以调节.新疆设省建县的推行,最终将回疆司法审判制度与内地划一,但在具体运行方面,仍保留着许多区域性、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梳理清代设于新疆的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的基础上,从该任大臣卸任的情况、清政府对其素质的要求与官员自身素质间的差异以及清政府任官上的偏差等几个方面,对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履行职责的情况做了群体考察,得出在新疆军府制时期,专辖回疆的参赞大臣整体素质不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二千年前,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孔丘是“鲁国之巧伪人”。“巧伪人”,就是伪君子、两面派、政治骗子。二千年来,这位“圣人”的孝子贤孙即所谓“圣裔”“衍圣公”们,一个个都得了祖宗的嫡传,他们嘴上讲的是“仁义道德”,实际干的是杀人害人。下面几份从“孔府档案”里选摘来的材料,就是证明。从这几则反面教材中,可以看出所谓“儒家的原理”,就是维护反动统治,实行复辟倒退;就是对人民进行血腥的镇压和阴险的欺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清代回疆治理为视角,就清代回疆于国家体系中的地位、清代回疆基本治策因俗而治之赓续与变异、因俗而治之下清代回疆的地域文化、回疆伊斯兰文化的政治法律功能等多方面展开多元族群背景下的国家建构问题的研究,指出清代回疆治理不乏成效,亦值得多族群关系与国家建设深鉴。清代对边疆尤其是新疆的治理为传统中国国家治理注入许多新的因素,也为我们当下的边疆治理提供了诸多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魏新 《理论界》2007,(1):188-189
清代军机处是雍正初年设立的,其档案及档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清代军机处有关档案及档案工作的介绍。试图说明军机处档案工作的制度、方法等,并提出一些自己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8.
古书封面的演变与“本衙藏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印刷术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早期铅、石印书籍的印装形式,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木刻本线装书的格局。真正注意到封面的艺术效果,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才逐渐兴起的,开始是在一些文艺书刊和宣传性小册子上,采用带有图像、图案、图画或美术字,来装饰和配合书籍内容的封面。现代图书封面的设计,已发展成为一门“装帧艺术”,较之以  相似文献   

9.
《葡萄牙东波塔档案馆藏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以下简称《汇编》)[1]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特殊的历史意义,是一份关于清代澳门历史的珍贵档案资料。对于目前研究清代澳门历史的学者来说,可谓一部不可不读、不可不用的重要著作。然而,笔者在阅读《汇编》的过程中发现了两处细微之误,有必要在此提出校正。  相似文献   

10.
浅释港澳档案所藏有关孙中山与澳门关系研究的一些资料(澳门)霍启昌一、前言:澳门在孙中山研究的重要意义孙中山先生与澳门的关系十分密切,只惜史家多未留意。首先,澳门是孙中山走向世界踏足社会的通道。孙在12岁时是经澳门乘船抵达檀香山,接受“西式”教育的。在...  相似文献   

11.
朱玉麒 《西域研究》2013,(1):89-97,142
清前期新疆的学校教育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新疆建省、新政兴起等政治事件,带来了教育制度的剧变;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学校纷纷建立,少数民族的教育,也为政府所重视.但是教育投入之巨与收效之徽,使执政者反思有教无类、潜移默化的困难,以及普及教育所遭遇的民族、宗教、语文的隔阂;一些积极的对策在《新疆图志·学校志》中得到集中的反映.清代遗留的这一教育症结和积极回应,至今仍然是有效治理新疆值得借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赵葆惠 《齐鲁学刊》2001,(3):132-138
1760年,清政府完成了对新疆的统一后,为开发新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新疆建省前,伊犁将军为清政府在新疆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代表清政府总揽全疆各项军政事务。1885年新疆建省后,改革了军政体制,行省取代了军府制,实现了新疆与祖国内地行政制度的统一,新疆的治理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屯田置牧、发展贸易、开矿设厂、筑路兴学、培养人才、巡边守土。以上一系列措施对维护国家统一,抵制外敌入侵,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代通鉴学的发展不仅受到前代通鉴学的影响,有着它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还因受清代不同发展阶段的政治影响,表现出阶段性特征:清初通鉴学呈现反思与开拓的气象;乾嘉时期,规模与影响不断扩大;道成以后,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定额非“定额”——晚清各府州县学缺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学者把清代各府州县学学额作为实际取额,并以此进行相应的推算。用这种推算方法来研究清前中期未尝不可,但对于晚清来说,则往往夸大了实际数量。晚清战乱灾荒频发,受影响地区经济破坏严重,人口大量损失,应考童生常常不足,文风也普遍下降;同时,许多地方都捐广了数量不菲的学额。在“任缺毋滥”的体例下,缺额成为常态,其中武学本身就不为士人所重视,缺额尤为严重。今后利用清代学额来进行相应推算时,为避免高估,应对缺额现象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疆的最后一批流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轩 《西域研究》2002,(4):43-50
古称西域的新疆 ,自清乾隆朝统一之后 ,就成为重要的流放地 ,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本文主要依据宣统初年新疆巡抚联魁的遵旨查办官犯奏稿 ,论述清末新疆的最后一批流人情况。  相似文献   

16.
清代新疆商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乾隆二十六年至道光八年(1761~1828年),这一时期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商屯主要集中在天山北部的巴里坤、乌鲁木齐及所属州县及伊犁一带。第二个阶段从道光八年至同治二年(1828~1863年)。这一时期由于南疆政局的需要,商屯在南疆也逐步开展,但规模不大。到了清末,战乱多发,社会动荡,新疆的社会经济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商屯这一屯田形式也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7.
周轩 《西域研究》2004,(3):45-52
本文就涉及清代新疆流放人物的洋教案、回教案及民间宗教活动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论述 ,认为这些教案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文化冲突 ,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域辽阔,多河流湖泊,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历史悠久。清代以前由于史料匮乏,新疆渔业只能从零星的文献记载中管窥片貌。清代新疆统一后,关于渔业的官私记述明显增多。本文依据文献记载,主要分析了清代新疆的渔业资源分布、渔业生产技术和水产贸易状况。  相似文献   

19.
李敏 《西域研究》2001,(3):29-34
本文在概述清代新疆屯田发展状况、组织形式等基础上,重点对屯田的重大历史作用作了较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2010年5月29至30日,由<新疆通史>编委会主办、伊犁师范学院协办的"清代新疆历史"学术研讨会在伊宁市召开. 参加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有60多人,其中有30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发言,内容涉及清代新疆政治、经济、民族和民族关系,以及文献资料等各个方面.各位专家、学者的学术探讨,不仅有助于<新疆通史>的编写工作,而且必将推动边疆史、新疆地方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