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指导和处理当代国际关系,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灵活运用和深入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制定国际战略和从事国际关系实践,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各国选择自己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必须结束过时的集团政治模式、势力范围模式,以独立自主和不结盟为依托。邓小平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思想,具有坚实的国际法基础和道义权威,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正确指南。  相似文献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中、印、缅三国首倡的;该原则对<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进行了重申和引申,形成了一个科学简练的完整体系;该原则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是指导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总理创造性地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于“和平共处”既是五项原则中的一项,又是其他四项原则的总目的,所以这五项原则被定名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的新变化,果断地对我国外交基本思路作出了重大的调整和突破,提出了和平外交的基本指导思想,并适时提出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构想。本文论述了邓小平的外交理论和实践,阐明了邓小平外交思想对我国外交事业的指导意义和重大贡献,并比较详尽地论述了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导下我国外交的调整和变化,以及随之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6.
1988年邓小平周志提出了应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问题。后来又向全世界郑重推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国际关系。邓小平同志的这一光辉战略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创建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四化大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重要战略主张。它包括国际经济济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两者紧密相联,相辅相成。各国应当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建立稳定和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试论邓小平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赵建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和平共处原则,本来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们都没有说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台湾、香港、澳门等中国内政问...  相似文献   

9.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换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战略构想。他认为未来的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为了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促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根据对70年代末以来国际形势和世界各种矛盾的全面分析,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共处思想。他深刻指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的和平共处是必然的和长期的;解决国家内部的、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应用新的方法,“一国两制”、“共同开发”,是和平共处的新方式;维护国家利益是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邓小平的这些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宝库,为开创我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提供了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同周恩来的名字一道载入史册的.1953年12月31日.在中印有关西藏问题谈判开始之际,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1]其后,随着中国外交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上的胜利,及其在70年代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真正走向世界,成为现代国际关系中最受称颂的概念之一,回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辉煌历史,会使我们更加缅怀人民的…  相似文献   

12.
从列宁的和平共处策略到当代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粉碎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后,列宁提出了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灵活策略。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继承、发展了列宁和平共处的策略思想,倡导和奉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然而,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和运用不论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80年代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对某些国际政治问题的认识也有了相当大的转变,我们才真正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贯彻、运用到和所有国家的关系中,从而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普遍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为此 ,邓小平继续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并依据 80年代末以来的国际新形势 ,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灵活务实的外交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4.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换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战略构想。他认为未来的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为了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促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独立自主原则为基本立足点、以国家利益的有效维护为前提、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现代化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不仅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营养,借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经验,而且融注着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不平凡的领袖魅力。邓小平的现代化国际战略思想及其实践,不仅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16.
国际秩序是指处理国际事务和各国之间关系的指导原则和行为规范。中国一向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张的国际新秩序明显具有“泛美主义”和“霸权主义”的特征。二者主要在目标、基础、本质、利益倾向和设计模式上存在不同。国际秩序与国家利益、国际冲突相关联。由于中国主张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代表了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因此它最终一定通过战胜代表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利益的美国的国际新秩序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是邓小平确立其外交思想的科学视角。和平是两个大局互动的前提,独立自主是国内大局融入国际大局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话合作的基础,开放是联结的形式,发展是共同的目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两个大局观的指导下,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外交思想,努力开拓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中国发展观以人民的价值满足和利益诉求为归依,体现了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方向。中国发展的一切成果属于人民;发展的中国与全人类尤其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共享经济繁荣和发展成果;日益崛起的中国不仅永不称霸,而且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谋求更大的发展争取持久、稳定、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泰国的关系特别富於喜剧色彩。这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呕心沥血、精心培育的结果。印年代中期,周恩来力排障,消除表国方面的重重疑卢,强调:我们绝不干涉别国内政50年代时,台湾当局勾结西方敌对势力竭力挑拨中泰关系,使泰国对中国有诸多误解,周恩来不得不下大力消除泰方的种种误会。1956年2月上旬,泰国人民促进友好访华团来到北京,周恩来总理多次接见并回答提问。团长乃贴·触的努七对周恩来素怀敬仰之心,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询问:“周总理,傣族自治州同‘自由泰’是什麽关系?”周恩来认真解释说:“我们…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的外交活动从3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了,在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便是中共最主要的外交家,并已显示出他作为外交家的实力和气度。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作为国家总理兼外交部长,担当起了把新中国带人国际政治舞台的历史使命。而周恩来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实践,则首次全面展示了他的高超的外交艺术,并使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本文拟从朝鲜战争期间周恩来的外交实践,来探讨这位杰出外交家的外交艺术。、周恩来的外交艺术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主要1包括外交思想和外交风格,而不论在哪方面,都会作为成功外交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