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学生在学习第三语言——英语的最初阶段,必然受到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尤其是在掌握语言、词汇、读法或听、说、写技能以及应用外语进行思维与交际等方面,受到本民族语言的干扰较为显著。如何利用它们之间的正迁移并克服其副干扰,成为外语教学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成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语言技巧以实现不同目标的有效途径。首先,考虑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同习俗风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正像不同民族在语言上的差异一样,他们的文化也具有个性特点。要学习一种语言,脱离开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是…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是人类相互沟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并且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共知和认可,对协调人际关系、维护正常交际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汉英语言实例的分析,探讨汉英委婉语交际效用的相似性,如避讳或避俗效用、出于礼貌效用、模糊掩饰效用等;分析委婉语在不同文化中体现的不同特色,如文化习俗差异、语言内涵不同、表达方式差异等。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或喜爱或同情或厌恶或恐惧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助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结合实例从动物词汇的文化背景及其产生的基础、动物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来分析、比较汉、英文化的异同,并分析了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述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姓名与人类的文化密不可分。俄罗斯民族的姓名文化蕴意极其丰富。他们姓名的演变史也是俄罗斯历史的演变史。了解俄罗斯人的姓名便于了解俄罗斯语言、文化及习俗,是研究俄罗斯语言、历史、民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它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词汇作为语言这个主要交际工具的基本要素,在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作用下产生了不同的寓意,了解文化的不同、了解词汇的差异才能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达到交际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能折射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同时,语言又产生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之中。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产生了大量的习语。由于地理环境、历史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和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中西方文化差异制约着人们对英汉习语的理解与翻译。为了促进在跨文化交际中英汉习语的正确了解,对其承载的文化背景进行探讨实数必要。  相似文献   

8.
天才与隐喻     
两种文化理路人类两种明显不同的能力促成了文化。第一种即遵循规则、顺应习俗的能力,第二种即设定规则、创造习俗的能力。前者促使人类参与特定的文化,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特定的共通方式表达人类本质,后者促使人类创造不同文化并以此提供不同的共通方式表达人类本质。顺应习俗和遵循规则作为一种参与的行为方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活生产方式、语言习惯、宗教习俗,而这一切都会反映在语言中。汉英两种语言生动地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差异,体现出不同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及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一直密不可分,动物以其特定的功能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历史、地理、文化、习俗与宗教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赋予了动物词汇不同的引申含义。本文分析了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运用中的差异,从而展示出具有文化特色的英汉动物词汇,以期帮助人们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理解障碍。  相似文献   

11.
数词语言蕴涵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这种文化意义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某种思想或观点的象征或表现。数字语言的运用反映出一个民族由文化积淀而形成的语言心理。针对中周汉民族偏爱三的习俗,从中国汉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角探寻数词“三”在东方语言内部蕴涵着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文身习俗作为人类古老的文化现象,曾经广泛流行于世界大多数民族中间。中国古代先民的文身现象也很普遍,特别是南方的百越各族尤为突出。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文身习俗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曾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人类文化就不能忽视文身习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文化?据不完全统计,学术界给文化下的定义多达160种。不难看出,我们要给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确非容易。但文化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一切精神和实践活动的总和,包括人类世世代代所共享的东西,物质和非物质的。狭义的文化则是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群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其表达形式。大千世界有多少使用特种语言的民族,就会有多少独特的文化。一、语言的跨文化差异语言同文化相依相存,当语言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由于一个社会、民族具有自己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学习语言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英汉两种语言各具特色,其表达方式和文化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词语反映彩色世界的多彩;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相同或相异的语义。从颜色词的不同涵义我们可以看到英汉民族不同或相同的民族心理;由于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影响。颜色词不仅反映着颜色的物理属性,也折射着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因此,学习英语有必要了解并掌握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东西方数字文化观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东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数字文化观 ,对于不同或相同的数字 ,有不同的崇尚或禁忌习俗。对东西方数字文化观的对比和探源 ,深刻剖析东西方人们对数字的崇尚和禁忌习俗产生的原因 ,对于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和理解 ,对于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人们的语用能力不仅包含对语言符号的认知 ,更包括对语言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受文化影响必然会打上某民族政治、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的深刻烙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活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所以 ,在跨文化交际中 ,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思维需要通过转换和重构 ,产生新的互动语言环境意识 ,在交融和互补中完成语言文化交流。否则 ,因文化心理不匹配会造成交际延误 ,出现语用失误。兰卡斯特大学Jenny Thomas在她的《跨文化语用失…  相似文献   

17.
例说英语语言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通过社会传导的行为方式、艺术、信仰、风俗以及人类工作和思想的所有其它产物的整体。不同的国家 ,文化、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待人接物的方式也不同。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 ,也是表达文化习俗的手段。学好外语实际上是需要学习大量的相关文化 ,并通过语言这一手段 ,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例如 :“DoyouhavedentalflossinChina ?” “Ladyhermitswhoaredownbutnotout.”  这些句子看起来很容易翻译与理解———没有复杂的句子、难懂的词汇。学了几年外语并具备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人理解以上句子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的。可…  相似文献   

18.
从色彩词看中法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了中、法两种语言的一些色彩词 ,发现其语用习惯和象征意义均有所不同 ,反映了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上存在着差异 ,从中也可以看到语言与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因此 ,要正确运用中、法两种语言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既要掌握语言基本知识 ,又要了解其文化上的差异 ,即通过语言学习文化 ,又要通过文化去提高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和思维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所反映的是不同民族的心理思维、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社会文化习俗。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行为,文化间的差异使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常常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对文化因素的分析以及翻译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心理意识、历史习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点等。习语是文化信息特别集中的固定词组和句子,是语言的精华,它具有丰富的民族色彩,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是文化的镜像折射。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窥见的乃是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英汉习语的在宗教信仰、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娱乐活动等方面的不同而体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