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信群 《职业》2008,(15):55-5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标从多年的语文教育改革实践和语文学科的实情出发,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做出了新的科学界定,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新判断.这一课程理念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于职业高中语文教育也很有借鉴意义.职业高中的语文教育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语文"二字究其字面,一则体现其工具性,一则体现其人文性.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其重要性都不言而喻.但实际上,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许多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张红霞 《职业》2014,(14):133-133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当前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语文学科的本质功能、语文教学的时代要求,力求客观实际地探求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
杜文宇 《现代交际》2014,(7):193-193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则是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明显的文化载体这一人文性质,还具有着对学生德、智、美等的教育功能。自然,语文教学也就成为对学生进行生态保护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5.
《职业》2007,(1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且还应注重语文的人文性。笔者认为语文的人文性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学和文学的教育就担负着培养  相似文献   

6.
谢燕萍 《职业》2007,(18):9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且还应注重语文的人文性.笔者认为语文的人文性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学和文学的教育就担负着培养人的情感和找回迷失的情感的任务,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2011版新课标中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会影响人的一生,对于一个农村语文教师来说,在学校硬件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下,要努力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的影响还很顽固。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仍然在课堂教学中被强化。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内涵被狭隘化或泛化.人文性被从语言和文本中抽离.从而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基点。因此,文中力图在透视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来对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进行反思.在回归语言和文本的基础上实施人文教育,使语文教育真正回归人文教育,又不失语文性.  相似文献   

9.
《职业》2006,(Z1)
语文教学提倡"返璞归真",可以借用吕叔湘老先生对于语文教学的比喻来诠释,他说:"语文教育类似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生产是一个装配组合的过程,而农业则是生命力的成长过程。语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类似与此,或者说,它是一个原始的仿生学。"他的话也印证了新课程标准为语文学科的定性,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必然要——像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现代  相似文献   

10.
刘群秀 《职业》2014,(15):142-142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着多重教育功能。本文提出,为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掌握技术的同时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把"多情"渗透给学生,进行"渗透教育"——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职语文教育既应该符合职业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又应该有别于大学语文的教学特点.因此,探究高职语文教育中的职业化特点就具有了重要意义. 一、内容上,高职语文教学倾向于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文化、职业能力的教育培养 有些高职学校删去语文课,只保留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写作科目.这种做法十分不妥,它忽视了语文特有的人文性、知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必将失去语文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张芳 《职业》2017,(9):107-108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是通过语言教学来育人,同时提高人的思想修养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应将人文教育放在第一位.人文教育不仅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要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而践行审美教育,能让语文两种不同性质的特性更好地融为一体,更好地为人文教育服务.审美教育是语文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有利补充.《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2010年版)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以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莫笑倩 《职业》2015,(9):134-135
技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笔者认为所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通过"生动"和"趣味"才能够很好地加以体现。而在技校语文的教学中,诗歌的"三美"可以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本文以诗歌的"三美"为例,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生动"和"趣味"结合进去,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张直前 《职业》2012,(6):68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社出版的《语文(第五版)》教材结合技工教育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将语文素养与职业能力、生活情趣、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构建了以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人文素质,融职业指导于技校语文教学之中,让语文工具性特质和人文性精神浸润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学有所获,且学有所用,体现了职业技术学校语文课程独有的特色,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标准的学科,有着进行思想教育的优势。语文教材中蕴涵大量的爱心素材,语文教学开放的教学过程为爱心教育提供了契机。在奉献爱心意识日益淡薄的今天,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语文教育与爱心教育应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教学理念是确立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先决条件.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形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跳出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的纠葛,以开放的观念直接领悟、把握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杜俊莉 《职业》2014,(23):159-160
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8.
栗瑛 《现代交际》2011,(6):217-217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特点。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中的语文教学必须发挥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功效。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智慧总和,它由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千,博大精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保证文化的传承性,又要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手中发扬光大,于教师而言,是一种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20.
周雪梅 《职业》2017,(1):98-99
语文课程在整个技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在培养技校学生综合技能和素质的过程中,受到技工院校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理念的影响,语文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意志、信念的功能,而技校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所以语文学科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内涵,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