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华 《社科纵横》2007,22(3):157
把言行举止酷似乞丐之流称为"乞儿",是个形象的比方.用"向火"比喻依附权贵,又是建立于一系列"火"部字所组之词的比喻意义的基础之上的.这些都反映了比喻手法对汉语词汇的影响.至于"向火乞儿"的比喻意义"趋炎附势"为人熟知,则更是反映了委婉修辞手法在词汇运用方面的变化和选择.  相似文献   

2.
吴媛媛 《学术交流》2007,(2):155-157
比喻是一种古老而又长青的修辞方式,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艺术审美上追求自然,因此在其诗文中用比喻就颇为习见。以诗为词创作风格,使词的比喻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苏轼词的比喻开阔而新奇。所谓开阔是指其词中的比喻方式多种多样,且比喻的本体、喻体关系多样,所谓新奇是指比喻取象视角与比喻意象营构的创新。异彩纷呈的比喻再现了他潇洒自如的气度、乐观博大的情怀,也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袁玲丽 《社科纵横》2013,(10):96-98
朱光潜先生擅长在说理的过程中运用比喻。为了说明文学创作中语言创新能力的培养、作品的构思与布篇谋局、创作者的感悟与修养、作品的风格与人格等环节的手法与道理,先生采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这些比喻意象是朱光潜先生文思和智慧的结晶,在印证事理的同时也成全了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4.
雷淑娟 《学术交流》2004,(10):143-146
比喻是意象营构中意象功能最强的言语策略。比喻的意象化是通过强化能指优势的言语策略来实现的。比喻的意象认知功能的前提,就是意象性喻体与本体所具有的同构关系。喻体借助于自身与本体的同构关系反映事物本质或特征,从而能在思维中取得与概念相对等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史记》大量运用的比喻修辞,其结构呈现多样化。比喻修辞的运用,或分析形势,推动事件的发展;或说明道理,阐述自己的主张;或刻划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烘托气氛,使事件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绘更生动传神,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褒贬爱憎。  相似文献   

6.
中英文以动物设喻的习语比比皆是。对中英文动物比喻进行了分类比较,其一,喻体相同喻义也相同;其二,喻体相同而喻义不通;其三,喻体不同但喻义相同;其四,汉英各自持有的喻体。在比较中探讨两种预言者射出的文化内涵的不同,并从生存环境、传统文化以及经济生活的差异方面分析动物词义上差异的原因,从而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动物比喻。  相似文献   

7.
杨小兰 《社科纵横》2008,23(6):105-106
余华的小说叙事以其超凡脱俗的先锋叙事完成了对传统叙事模式的裸露与颠覆.小说从虚构入手,以心理现实为基础,构建起了一个荒诞、混乱、陌生的幻觉世界;并以偶然性作为叙事的基本链条,形成其作品内在的隐喻结构;通过个性化叙事语言,尤其是比喻手法的使用来呈现作者对于世界的独特感知;而这些叙事特点既来自于作家独特的创作观,也与中西方作家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影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舍斯托夫从存在哲学的视角,关注柏拉图关于超验世界、洞穴比喻、精神视力、死亡练习等主题。超验世界之所以必要是为了与现实世界的必然性做斗争;洞穴比喻对"清楚明白"的理性主义真理标准提出质疑;精神视力要超越肉体,在生命的边界寻求真理,使哲学思考成为"死亡练习"。  相似文献   

9.
雷震 《唐都学刊》2006,22(3):157-160
现代汉语修辞运用中大量存在着复合比喻现象,一本体多喻体、多本体一喻体、多本体多喻体。笔者用逻辑的手段研究分析这种较为复杂的修辞现象,阐述确定其范围的基本原则,进而揭示复合比喻的结构种类、特点和形式,并力争在语法、修辞、逻辑三者综合运用方面做出较完整系统的解释,最终建立复合比喻的逻辑语言体系的雏形。  相似文献   

10.
朱光潜擅长在说理文的写作过程中运用比喻,人生艺术化是朱光潜美学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一种和谐自然的人生观。朱光潜在阐述其人生理念时,采用了一系列比喻,人生好像是一幕戏,演戏、看戏、既演戏又看戏是基本的人生态度;人生又像是一部作品,自成体系,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严肃认真又充满情趣,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人是自然中的有机体,自然本色的生活,张弛有度,培养生机,自然出演中射出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镜像人生。文艺是人生土壤盛开的花朵,又是平凡人生旅途中的诗意栖息所,正是从文艺中,朱光潜修得了一双慧眼,掌握了一种通透豁达的人生艺术。  相似文献   

11.
《围城》比喻的审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秀芝 《学术交流》2005,(6):147-149
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之所以精湛,不仅因其丰富多彩,更因其意蕴深邃。它蕴涵着汉民族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精警的隐喻结构与通脱的哲理内涵,虚实相涵的哲学理念与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具象的思维方式与“立象以尽意”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2.
大家知道《红楼梦》是大约250年前曹雪芹的一部伟大著作。流传到今大抵是80回,这80回是经典,任何人不能乱动。有人把这80回比喻成断臂维纳斯,这个比喻是恰当的。现在大家看到的通行本是120回,后面的40回是别人续的。80回的《红楼梦》是一个断臂维纳斯,120回的《红楼梦》是一个接臂维纳斯。  相似文献   

13.
迷宫巧填字     
《东西南北》2008,(12):75-75
横行1、北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冠军;2、预定继承君位的皇子;3、一种额头高耸的观赏鱼;4、黑龙江省东南部一个熔岩堰塞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李大为导演,佟大为、孙俪等主演的一部连续剧;6、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7、冯小宁导演的战争三部曲之一;8、京剧名段,取材于杨家将;9、比喻照着样子模仿;10、一种观赏花卉,夜间尤盛;11、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12、女明星,主演过《十面埋伏》等影片;13、影片《可可西里》呼吁人们保护的一种动物;14、女明星,主演过《艺伎回忆录》等影片;15、以画家卡拉奇等为代表的画派;16、热量单位。  相似文献   

14.
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进步青年诗人.他的诗歌比喻极为丰富,无论是写景、抒情、描摹声音、刻划物态,都广泛运用比喻,真是珠玉璀灿,琳琅满目. 李贺诗歌中的比喻大都涉想奇僻,立意新颖,再加上诗人用来表现这种想象的语言十分优美,这就形成了李贺用比的第一个显著特色:浮想联翩,奇丽新巧,富于浪漫主义气息.例如:"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杨生丧花紫石砚歌》)把石工比作"神",这已经是高度的赞叹,但是,李贺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踏天"比喻石工攀上险峰,站得很高,用"紫云"这一绮丽的词藻比喻紫色的砚石,用"磨刀割紫云"这一神奇的景象比喻紫色的砚石,用"磨刀割紫云"这一神奇的景象比喻石工采砚石劳动的壮观.这些奇想都从"神"的喻体引出,非常生动形象.平凡的采石砚劳动被描绘得神话般美丽,诗中的浪漫主义气息被渲染得十分浓厚.从这里可以看出,想象对于比喻是何等重要!再看他的《五粒小松歌》前两句,"蚊子蛇孙鳞婉蜿,新香几粒洪崖饭".第一句写出了小松的形态:满披鳞皮的枝干蜿曲如小蛇;第二句则写出了小松的品格;从几粒新香四溢的松蕊,联想到它高洁的品格,应该为自由自在的古仙人洪崖所享用.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富于浪漫主义气息的比喻,使我们窥见了诗人自己高尚的人格.这说明,在李贺的诗中,奇特的想象、独创的比喻、浪漫主义的气息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以诗人自己独特的生活实践与创作实践作为底蕴,以诗人进步的思想作为灵魂.  相似文献   

15.
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进步青年诗人.他的诗歌比喻极为丰富,无论是写景、抒情、描摹声音、刻划物态,都广泛运用比喻,真是珠玉璀灿,琳琅满目. 李贺诗歌中的比喻大都涉想奇僻,立意新颖,再加上诗人用来表现这种想象的语言十分优美,这就形成了李贺用比的第一个显著特色:浮想联翩,奇丽新巧,富于浪漫主义气息.  相似文献   

16.
比喻分类的方法通常是采用“三分法”,即把比喻分成“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类。这种比喻分类方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不能囊括所有的比喻形式。为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更为科学的比喻分类方法。本文就是在这方面做的初步尝试。大家知道,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和喻词三种成分构成,但是有的比喻却由其中一、  相似文献   

17.
列宁曾经把托尔斯泰比着反映了俄国革命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的,在文学与现实的这种关系上,镜子的比喻是确切的。然而,这仅仅只是比喻,而不是科学的说明,更不是科学的定义。所以,列宁有一段话是相当客观的:“德国俗语说:‘一切比喻都有缺陷’,我把文学比着螺丝钉,把生机勃勃的运动比着机器也是有缺陷的。”①列宁承认了他的螺丝钉和机器的比喻是有缺陷的,那么,列宁关于“镜子”的比喻毫无疑问也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词汇中动物名比喻意义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文振 《社科纵横》2002,17(5):87-88
在英汉词汇中动物比喻意义中 ,有的比喻意义相同 ,有的不同词语表达有相同概念 ,而有的相差较远。本文试就动物名的比喻意义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9.
比喻与联想     
我国修辞学者对于比喻的研究有其长远的历史,有其浩如烟海的成果。比起对其它修辞问题的研究,是居首位的。但是,修辞学家们的研究常常囿于比喻的分类和正误的推敲,对例句的解说,很少研究运用比喻的心理特点,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探索它的规律。本文试图以运用比喻的思维轨迹这一角度,探索比喻的思维特征。修辞和形象思维有密切联系。比喻,就其思维特征讲,是一种联想。联想思维是一种开  相似文献   

20.
张唯  高秉江 《求是学刊》2006,33(5):5-14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把语言比喻成“存在之家”,在《关于语言的对话》中,这一语言比喻变成了“道说”,在《语言的本质》中,他又把语言称为“口舌之花”。海德格尔对语言的这些不同比喻既显示了其语言观从本体论向宇宙论的转向,也与跨文化交流的可能性问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