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浮士德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尽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2):40-42
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人这种动物特有的意识 ,这是由人的悖论本性所决定的。从精神分析角度看 ,浮士德是人类精神困境的完全阐释者与体现者 ,这一形象也最准确的体现了人类的共同特征 ,最充分地展示了人的共同心理 ,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文合一"的宿命悲剧--从祥子的堕落到老舍的自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君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74-78
通过对祥子堕落根源的深入辨析,会发现一种更深层的悲剧意蕴;通过对老舍死因的再度追问,会体味到他那因“靠近”与“游离”的不同创作态度而产生的创作实绩互成反比的矛盾与困惑;祥子的堕落与老舍的自沉,也由此具有了一种“人文合一”的、带有宿命色彩的悲剧意蕴。这将带给我们更大的震撼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杨倩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4):37-4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通常被学界称为经典的精神分析学.但是,弗洛伊德和他的著作并未被他的后继者当作不可怀疑的偶像和一成不变的经典.弗氏的得意弟子荣格首先提出"集体无意识"向其发难,将无意识研究从单纯的医学实践转向考古学、神话学和人类学,由此开创了分析心理学派.继荣格后,社会精神分析学的主将霍妮又对弗氏理论对文化的轻视提出质疑,从社会文化角度考察女性心理,同时在亲子关系的界定上广泛吸收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俄狄浦斯情结进行了社会性解读.1960年代随着结构主义的兴起,拉康开始将目光投向结构主义,架起了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桥梁,在对词语给予特殊重视的同时,通过"镜像阶段"和主体心理三层结构论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精神分析的兴趣,从哲学的高度构建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使其在后现代语境中不断生成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华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5):137-140
《荒原狼》写作的时代是一个堕落的时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这样的社会里几乎无法生存。黑塞在小说中提出以幽默作为拯救手段,帮助人们获得信仰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作家的幽默观是建立在堕落时代背景之上的“绞刑架下的苦笑”,但并不绝望,其实质是爱和信仰。正因为如此,对黑塞的阅读和阐释在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精神分析运动史上,关于临床精神分析情境的相互性问题经历了一个从压制到强调的过程。古典精神分析几乎不承认精神分析情境的相互性,而其后的关系模型理论则越来越重视相互性在精神分析情境中的体现。在综合了各关系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关系精神分析认为相互性是精神分析情境的一个主要特征。但是,对相互性的强调并不否定自主性,实现相互性与自主性的辩证协调是分析的一个目标,相互性也不意味着对称性或相等性。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析学的形象化阐释——论徐訏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建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本文认为徐讠于的大部分小说都可看成精神分析学的形象化阐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精神分析学和变态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探测人类内心深处隐秘的世界,从深层次上来研究和刻画人的灵魂,用理性的人格力量、人类爱和宗教意识来战胜或升华人的本能欲望,从而寄托他诗意的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二是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进行人物灵魂的自我解剖,从关心“自我”、探究“自我”来“发现人”、“探究人”和“关心人”,使其作品显露出哲理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两大心理学流派的理论发展及演变过程为主线,通过分析和比较两者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发展变化,探讨了这一转变过程中两大流派对现代心理学研究所带来的启示和思考,并着重分析了精神分析学派的深远影响和跨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袁祺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3(5):57-63
霍兰德是当代美国新精神分析批评的代表人物。他的批评直接继承了弗洛伊德、琼斯等人的传统,同时吸纳和融入了美国自我心理学、英国客体关系理论等新成果,为精神分析批评建立了一个新范式,提供了一套新话语。在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中,霍兰德的批评观念经历了一个从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的发展过程,这既体现在他理论模式的建构上,也渗透在他对莎剧的解读中。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主要在借鉴自我心理学的“前俄狄浦斯”和“防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其动力学模式;成熟期,围绕“身份”理论形成其互动批评模式;拓展期,借助认知科学中的“反馈环”理论进一步修正和拓展其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8):43-44
狄尔泰试图将解释学发展成为解释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他作为解释学里程碑式的人物。又将解释学引入心理学,并引起多位学者对两者进行研究探讨,促使解释学对西方心理学方法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伟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54-57
借助于阴阳四象的观念与逻辑结构,会发现精神分析学与唯物辩证法在宏观框架上具有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弗氏的以性本能为核心的潜意识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也具有同构性.把马克思学说关于意识的触角往前延伸到精神分析学所提示的潜意识领域里,再转过身来将精神分析学的潜意识与意识连接在马克思的"物质"范畴上,就能将两种理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弥补各自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金生翠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57-60
19世纪末,风靡于欧洲的精神分析学派,不只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文艺理论流派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精神分析由最初的病理学理论发展为普通的心理学理论,也由一种医学思想扩展为一种世界观、一个哲学方法,广泛地影响着宗教、伦理、政治、语言、人类学尤其是文学艺术等领域,并一举成为欧洲现代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文艺理论最具规模的一支,精神分析学派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批评理论学派,它以接近文学解释为途径,以心理分析为切入点,旨在说明人类行为的原因和方式,并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及心灵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罗璠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4):57-62
自我作为主体精神现象,一直是西方哲学和精神分析学说关注的重心.哲学重在对自我存在状态的关怀,精神分析学重在对自我心理机能的分析.在现代语境中,无论是哲学还是精神分析学.都在对自我概念的反思中发现了自我的分裂境况,揭示了现代自我存在的矛盾情形和疏离境况. 相似文献
13.
潘滢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27-29
霍桑《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是作者塑造得最丰满的人物形象。批评者大多对其持批判态度,忽略了他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事实上,丁梅斯代尔一直挣扎于内心的真实与现实的伪善之中。他身上同时闪耀着人性和神性的光辉,并且因为他的藏罪更好地完成了一个天使的职责。最终这个堕落的天使公开忏悔并回到了他天上的家园。 相似文献
14.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流动推销员之死》和《绿色的帷幕》中的死亡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主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作家的青睐,尤多拉.韦尔蒂也钟情于死亡主题,她通过对各种死亡的描述,来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文中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流动推销员之死》和《绿色的帷幕》为例来分析韦尔蒂作品中人物死亡的原因,以及死亡给人造成的影响,并探讨死亡主题背后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时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20-23
埃利希·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是构建在弗洛伊德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之上的。本文通过分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思想内容 ,指出了其学说的可供借鉴之处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潜意识分析角度分析了张爱玲小说呈现的或深或浅的精神分析色调,并以《留情》为例,指出张爱玲从一个全新角度体验人生,透视社会,并将精神分析手法在作品中加以借鉴和运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17.
肖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6)
性别差异一直是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问题.女性主义的出现给传统精神分析理论带来冲击,几乎所有的女性主义学派都试图从不同方面对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提出批评.从霍尔奈开始,精神分析学出现了女性主义的转向,她摒弃以往心理学以男性视角说明女性、以男性标准度量女性心理发展的做法,从女性的角度理解她们的生理构造和成长方式,强调不应当以这些构造和方式及其与男性的差异为借口把女性置于劣于男性的地位.克莱因创立的对象关系理论,为精神分析由驱力结构模式向关系结构模式转变奠定了基础,对于儿童心理结构和精神病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伊丽格瑞也对性别差异问题进行了语言学和符号学的探讨,试图摆脱父权制传统,突出母亲的社会秩序,以女性为体验的主体论述女性的欲望,说明女性解放和两性之间理想的伦理关系,把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研究纳入到后现代主义学术思潮中来,为其合法地位提供有力的论证.当代三位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家对于性别差异的探讨,呈现出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从人的道德与心理动态发展中丰富了女性主义关于性别差异的哲学话语. 相似文献
18.
王保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51-52
分析了 1 92 5年前后的鲁迅及其作品 ,指出了 1 92 5年以前的鲁迅不但从正面接纳和吸收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观点 ,并且也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当中 ;1 92 5年以后 ,鲁迅逐渐认清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错误 ,但他并没有将其“摈弃” ,而是采取了“反其义而用之”的手法。最后得出了有缺陷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鲁迅的手中成为一把游刃有余的双刃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张宁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9(2):45-47
"阉割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弗洛伊德后期曾对其原始定义作了较大修正.诺尔曼·布朗在对其作进一步辨析和修正后,将之定义为害怕回到生物性的事实之中,其核心是对死亡的恐惧.这一概念的演变向我们启示了三个方面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谢伟锋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7-81
二十世纪以来突飞猛进的理性主义在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其内心世界变得荒芜苍凉。因而在崇尚理性的当今社会,我们也应关注自身内心的丰富和充实。而文学无疑对软化心灵起着重大作用。弗洛伊德从本我无意识的升华等方面说明文学对于人类心理的救赎,而亚里斯多德对此也有相关论述;荣格则以集体无意识所流露出的原型等方面表明文学根基于原始从而使得人类心灵归于家园,这在柏拉图、海德格尔等古今大哲中也有类似描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