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泰两国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呈现出比以往更为热烈的发展态势。中泰商务谈判是搭建两国友好经贸桥梁的必要路径之一,两国间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影响商务谈判成功的因素。因此谈判策略中,要培养跨文化谈判意识,提高文化差异敏感性;利用新媒体积极促成有效沟通;准确地使用和领会各种商务语言;知晓国际惯例与中泰国际商法;换位思考,灵活变通,促成谈判双赢。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泰语教学和泰国的中文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兴衰和发展史,实际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从公元1世纪至15世纪,两国的交往主要靠“重译”.直至公元1578年明朝政府在四夷馆中开设暹罗馆,中国才有了官办的泰语教学.泰国的中文教学始于阿瑜托耶王朝时期.1975年中泰建交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催生了中国的泰语教学和泰国的中文教学的迅猛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特别是云南省开设泰语教学的学校、专业、师生人数的调查统计,以及泰国12所孔子学院的调查统计,用具体的数字和生动的事例说明中泰双语教学的蓬勃兴旺,由此反映并进一步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或称贸易分工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分析了中泰两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竞争力及其关系以及中泰两国间的双边贸易关系.结果表明: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泰国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强于中国,而且两国农产品差异性很大,竞争程度低;从双边贸易看,中泰两国间农产品以贸易竞争为主,贸易互补为辅.  相似文献   

4.
中泰舞蹈之花盛开———赴泰教学随记汤耶碧泰国,对于我来说已不是一片陌生的土地,由于中国傣语和泰国语言相近,民族习俗相似,交往就比较自然亲切。金碧辉煌的王宫,千姿百态的佛塔庙宇曾一直令我向往。而这次,最吸引我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中泰两国的文化交往,舞蹈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泰民间宗教信仰的10个事例进行比较,探讨中泰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轨迹,并总结出文化交流所遵循的一般规律。由此证明中泰文化交流在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水乳交融、民心相通、和谐相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泰两国民族意识觉醒,教育成为塑造泰国华侨民族认同的重要手段。语言是族群认同的核心要素,中泰两国就华侨教育的争夺集中体现在语言上。泰国政府在华侨学校推行泰语教育,通过语言塑造华侨对于泰国主体民族的认同,引发华侨社会大规模的反对运动。国民政府则推广国语教育,旨在通过国语普及构建统一的、认同中华民族的华侨社会。本文以1933年泰国华侨反对强迫教育运动为考察视角,分析中泰两国如何通过语言教育来塑造华侨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7.
电影不仅是承载文化的容器,更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近年来,泰国电影风靡中国,泰国文化元素通过电影找到了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并迅速在中国展示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本文首先分解了泰国电影文化在中国的三个主要传播阶段:泰国民俗文化传播期、泰国潮流文化传播期和中泰合作电影文化传播期。然后从坚持民族文化特色、构建多元文化理念、精准把握潮流动向和开放优秀电影资源四个方面分析泰国电影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策略。接着,解析了泰国电影文化乐于被中国观众接受的主要原因:中泰亲近的地缘文化和中泰友好的邦交环境。最后指出当前泰国电影文化传播存在的严峻挑战,期望能为泰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更多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愈发密切。作为与我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加强中老两国的文化交往对于强化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老两国交往的历史源流作为切入点,介绍了强化中老两国交流发展的基础,并基于强化文化软实力建设、打造文化品牌、创新传播方式、打通交流渠道、推进旅游合作及发挥学术交往优势等层面,阐述了在中老两国交往中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策略,以期为有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朝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以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考察朝鲜高丽王朝后期著名文人李齐贤笔下的中国形象,对研究两国间的友好交往有重要意义。李齐贤笔下的中国形象,大致可概括为游历视野中优美的自然景观、交往过程中渗透情感的人文乌托邦和心理重负下的强势“他者”几个方面,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引发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彼此之间有着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文化上的联系十分密切,互相影响非常深远。中日友好关系的现状是历史主流的继续和发展。回顾两国交往的历史,对于两国世代久远的友好关系继续发展和促进两国文化交流颇有裨益。本文仅就中日两千余年往来史初期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及文化影响,作一概要的回顾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正"共感带"连接熟悉的陌生人"山东半岛的公鸡打鸣,韩国忠清南道的农民就知道要开始耕作了,中韩两国是无法搬走的近邻。"中韩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社)韩中文化友好协会会长曲欢如是说。她说,中韩两国有几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虽建交比较晚,但25年来两国友好合作互信关系得到跨越式发展。在两国关系遇到暂时困难的情况下,中韩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自古以来就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 ,其中的文化交流更是源远流长。两千年来 ,中日两国的文化彼此浸润、互补短长。直到今天 ,两国在许多文化方面的共同痕迹仍是清晰可见。在中日两千年的交往历史中 ,日本学习并吸吮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 ,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日本文化。本论著以唐代文化 (以盛唐文化为主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问题为研究对象 ,对唐代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文化现象做一些解释和说明。论文的主体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简略论述盛唐时代的社会现象 ,着重反映盛唐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良好的周…  相似文献   

13.
为了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日本国驻华使馆公使桥本逸男日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中两国清年的交流,已成为两国间和平友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看未来重任的两国青年之间的友好交流具有深远的意义。所谓青年交流,从狭义上来讲,是指以青年间的友好产流为直接目的的相...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泰历史关系,目前有关著述仅限于探讨历代中暹两国的邦交关系,我以为除了这一点以外,还应该讲清楚泰人来源(或中泰同源)和华侨在泰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问题,始足以窥见中泰历史关系的全貌。兹按照年代顺序,就这三个问题扼要分论如次: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甚至有陷入二次衰退的风险。自1975年中泰两国建交以来,中泰经贸关系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边投资等方面都取得了空前、长足的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未尽的今天,中泰经贸关系依然发展迅速。同时中泰经贸关系也仍然存在双方商品贸易结构趋同等问题;后金融危机时代进一步发展中泰经贸关系的对策:中国应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层次,泰国则应对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中泰双方应共同建立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6.
刘佳宁 《国际公关》2023,(16):173-175
本文旨在探讨潮汕饮食文化在泰国的传播和融合的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对泰国饮食文化、烹饪技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从历史背景、地理条件、经济及政治因素等方面解析潮汕饮食得以在泰国传播、演变及融合的原因,以期加深读者对中泰两国饮食文化交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正当地时间10月13日,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去世,享年89岁。20世纪70年代中泰重新建交之后,泰王普密蓬曾与大部分中国领导人会面。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与泰国之间曾在1949年到1975年间处于相对冷淡的关系期,随着万隆会议的召开,两国逐渐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在中泰恢复外交关系期间,曾上演有趣的乒乓外交。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泰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对两国的企业管理模式研究也不断涌出。本文试图从文化这个角度来透视,分析泰国华人企业中所反映出的中华文化特征,从而达到互相借鉴、加快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和犹太人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这为两国发展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双方关系发展迅速。政治上,高层互访不断,经济上,经贸合作广阔,文化教育上的合作深入。对阿以冲突,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公正、合理地解决中东问题。在新世纪,中以友好交往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泰国都是TRIPS协议的成员,同属于农业国,地理标志产品多为农产品.另外,我国南部盛产水果和水稻的地区的自然条件也与泰国很相似.通过对中泰两国地理标志的定义、保护模式、申请注册、主管机关、特殊商品的保护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借鉴泰国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法律规定,提高地理标志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