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传统意义上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英雄 ,他以其顽强、坚韧和智慧与艰险的自然环境作斗争 ,最终成功地成为荒岛的主人。但在后殖民主义视野的观照下 ,鲁滨逊这一英雄形象被解构 ,而代之以早期殖民者形象。在旧殖民体系已然瓦解的今天 ,西方文化市场仍存在一种倾向 ,即持“西方中心论”者歧视、扭曲东方文化 ,只有那些符合其心目中所塑造的“东方形象”的东方文化产品才有可能进入西方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2.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最成功的一部小说。作为经典的历险传奇故事,它家喻户晓,自从1719年发表以来也一直是久盛不衰。但是本文将从另一角度阐述小说的更深层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即小说的主人公是当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中小资产阶级殖民者的形象,而小说本身起着殖民主义的文本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3.
《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具有冒险精神的英国人鲁滨逊·克鲁索,不听父母劝阻,去海外历险,不想却被困于孤岛上,孤苦伶仃,生存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希望,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孤岛上生存下来。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运用自己的所知所学,历经千辛万苦,战胜了困难,并且还救援教化了野人"星期  相似文献   

4.
西方著名哲学家霍布斯和卢梭二人提出的自然状态理论最为著名然而又彼此对立。笛福的生活和创作年代恰在霍布斯和卢梭之间。一方面,笛福深受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影响,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有着明显的霍布斯式的反乌托邦自然状态;另一方面,这部文学作品又无意之中流露出卢梭式的乌托邦自然状态观。这种矛盾性使他和他的《鲁滨逊漂流记》成为霍布斯和卢梭之间的一个桥梁,而卢梭则对《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有意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乌托邦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社会发展愿景,目前许多文学经典作品中均充斥着乌托邦的思想,将乌托邦外化为一种类似现实或者可以实现的前景。目前学术界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乌托邦思想及特征研究较多,但深入研究较少,而作为鸟托邦尤其是西方乌托邦思想的重要典范,文学领域的乌托邦社会思想的建立与形成始于《鲁滨逊漂流记》,并由此开启了乌托邦...  相似文献   

6.
一个文本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不只是由它产生时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而是随着新的批评话语的产生不断地得到解释。斯蒂文森的小说《金银岛》是全世界流传最广的海盗探险小说之一,人们常常从美学、冒险精神、浪漫主义等角度出发去欣赏它。然而当我们用后殖民的理论来重读经典小说《金银岛》时,不难发现该文本中也充斥着殖民主义的话语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帝国霸权主义的气息。对它的重新解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了一本《鲁滨逊漂流记》,印象特别深刻。 鲁滨逊是一个大冒险家!在一次海难中,他被海浪卷到了一座荒岛上,但鲁滨逊的身上却蕴藏着惊人的生活毅力,当他发现岛上有食人族的时候,他并没有畏惧,而是以智慧建造了一个任何人都上不去的房子,  相似文献   

8.
《鲁滨逊漂流记》作为经典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主人公鲁滨逊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圆梦的路上克服了来自传统、自身、自然以及同类的各种困难,最后在孤岛上创造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本论文主要分析鲁滨逊是怎样一步步克服障碍,走向成功地。  相似文献   

9.
《鲁滨逊漂流记》艺术世界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适应西方历史化发展新趋势而出现的经典本,也是18世纪中叶产后作家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中,进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从而弘扬人的聪慧与劳动创造能力,否定了上帝万能及其上帝创造一切的荒廖理论,作品通过鲁滨逊荒岛28年艰苦卓绝的经历,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提出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0.
法国结构主义文论家吉拉尔·热奈特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跨文性”的概念,从诗学层面分别阐述了副文性、超文性、元文性、互文性和广文性五种文本关系。文章借用跨文理论对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进行分析,指出该作品不仅是一部探险文学或是后殖民重构的蓝本,其内部纵横交错的各类文本中更暗含着作者潜意识话语诉求。分析了建立在以副文本为代表的“边缘文本”与超文本反衬下的正文本间的Z-元叙述模式,同时指出这种叙述模式造就了叙述者所推崇的宗教信仰与叙述对象身上殖民精神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
笛福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他在 1 71 9年写的《鲁滨孙飘流记》( Robinson Crusoe)是世界文学名著中最流行的小说之一 ,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荒岛上的鲁滨孙”已成为一般人熟悉的典故。这是一部英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文学巨著 ,今天我们重新解读之更不乏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鲁宾逊漂流记》和《蝇王》中的女性缺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了文化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鲁宾逊漂流记》和《蝇王》中女性缺席的现象进行了新的解读和评析,认为作品中女性的缺席不仅体现着笛福和戈尔丁不同的女性观,而且体现了孤岛文学特征,深化了主题意义,使人物形象得到了更为生动的塑造,并构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13.
十八十九世纪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英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头号大国,其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基督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独特精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时代背景下,笛福刻画的《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他的经商活动、荒岛生活以及信仰变化无不带有该时代的特征,表现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资产者的精神风貌。对小说中鲁滨逊形象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该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鲁滨逊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自然生态方面,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上,这又集中体现在鲁滨逊对荒岛的征服态度及对自然界中动物的肆杀上;在社会生态方面,鲁滨逊依靠文明与技术歧视其他文化与人种,宣扬奴隶制与买卖黑奴,并使女性沦为沉默的“他者”;在精神生态方面,鲁滨逊欲望膨胀,将积聚财产视为终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国内对零翻译问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这一全新的视角来考察零翻译这一日益普遍的现象,得出结论:尽管零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存在的理据,但是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零翻译中蕴藏着翻译霸权的因素,带有文化侵略的倾向,应该慎用零翻译,尤其是政府机构和公共媒体。最后,笔者建议对于零翻译应该采取中文为体,西文为用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为观照,选取了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两个时期的经典汉译本,通过分析不同时期译本各自的特点和差异,从词汇、句型和翻译的美学方面分析比较译者的决策,探究译者的期待视野与其译本呈现。  相似文献   

17.
"他者"的建构从来都不是自在的、客观化的,而是自我价值和自我欲望的投射.分析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及其续记中"他者"的建构:地理他者、种族他者和文化他者的建构,以揭示小说中的殖民主义思想和殖民扩张的欲望.  相似文献   

18.
在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寻求公平的立法以输出分配正义、建立集体价值共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哈贝马斯从交往理性入手,通过商谈法律理论为立法公平找到了正当性基础。因循哈贝马斯的理论,完善我国立法商谈机制,就应当树立主体际的立法观念,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以合理化目标规范商谈程序。  相似文献   

19.
维索尔伦将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思想推广到语用学领域,以语言选择与适应为中心构建了语言适应论。CAS理论视域下,语言适应论是以语言与语境相互作用的选择-适应机制为核心,其内在结构是以"因果性与偶然性的相互联合机制"为基础,以适应性造就语言使用的复杂性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