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金莲和曹七巧,两个女性相距虽然近千年,但却有着类似的婚姻不幸和性的悲剧.她们的性悲剧,导致了她们人生和人性的悲剧;她们的性悲剧,其实也折射了封建专制社会中许多中国女性的性悲剧.  相似文献   

2.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以诚挚的感情和抒情的笔调,刻划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青年女性形象。她们之中,有的被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夺去了生命,有的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屈辱而痛苦地活着,也有的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而终于冲破封建牢笼走向了新的生活。在这些青年女性的身上,作者倾注了自己热烈而浓重的感情:为那些美丽而纯洁的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体现着不同于古代寻常女性的卓异的个性。父系文化切断了女性与社会的联系,把她们的身心禁锢于家庭内,强迫她们遵守这一不合理的性别分工。在父系文化专制时期,女性基本上被财产化而成了男人的附属品。李清照作为父系文化专制时期的女性,不但冲出了家庭的禁锢,以卓越的词学成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的《大地》和张爱玲的《小艾》都蕴含着作者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表达了她们对封建专制和男权制度的质疑和颠覆,以及对中国传统女性优秀品质的肯定和赞扬。她们以跨文化的视阈描写阿兰和小艾对女性价值的体验和醒悟,表达出各自独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的《大地》和张爱玲的《小艾》都蕴含着作者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表达了她们对封建专制和男权制度的质疑和颠覆,以及对中国传统女性优秀品质的肯定和赞扬。她们以跨文化的视阈描写阿兰和小艾对女性价值的体验和醒悟,表达出各自独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陈氏心、辣辣分别出自越南小说《盲目的天堂》(杨秋香)、中国小说《你是一条河》(池莉),她们生活的时代横跨改革开放(革新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在她们身上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作为母亲,她们不仅有着无私的母爱,同时又带有专制的家长作风;作为现代的女性,她们敢于独立面对生活,在感情上也坚持以我为主。通过对比这两个人物,可以看到越中两国相似的社会历史、两国妇女相似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女性文学生命意识的萌生和觉醒使得她们开始了对"人生究竟是什么"的追问,无论庐隐们的"哲学病",还是冯沅君们的"不自由宁可死"的抗争都是五四女作家对人生真实的体验,第一次全面展示了现代女性初步走出男性藩篱时的独特心声,尽管在此过程她们历尽艰辛,但是她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求自由和解放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8.
毕淑敏等的"人生笔记"系列是女性作家表达自我生命体验的文字诉求。八位女作家对自我人生经历的重新演绎,为的是抚慰心灵的创伤,同时也流露了相似的自恋情结。她们独特的生命体验孕育并体现着成熟的女性意识和深刻的死亡意识,她们对其生命历程的反复叙述其实是实现自我救赎的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戏剧家曹禺和40年代享誉文坛的作家张爱玲,分别在她们的作品中塑造了典型的女性形象──繁漪和流苏,两个女性社会地位、家庭背景、性格气质等方面既有相似又有相异的地方。她们在反封建专制、反封建礼教、追求妇女解放思潮的冲击和激荡中敢于追求个性自由,而且具有一定的反叛意识,但在她们深层意识中还有传统的一面。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并未使她们摆脱男性中心意识,而在新环境中陷入了女性传统文化意识复归的怪圈。另一方面由于思想性格的不同,她们的追求、抗争存在着差异,这又造成了她们不同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主持语:人类文明中"女性"与"花"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暖味关系,"花"是她们传递内心世界和情感的媒介。在"花"中她们注入了自己的情爱,进而"花"成为了生命延续、繁衍的象征之物。女性艺术家们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出发映射出作为女性的职责、社会心理、以及生命的反思,并为之寻找源于生命体验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1.
"茨式女性"在现实中有着相似的特质,她们在客观世界里难以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向内转、追求精神生活的圆满便成为她们与现实抗衡的主流方式。从美学角度欣赏,她们充满了人性美和理性美,是真实的代言。"茨式女性"将人的欲望升华到了一定的高度,体现出追求纯真爱情的美学意义,这同时也是茨威格美好愿望的一种寄意。从精神互补的角度考察,异性在"茨式女性"残缺的生命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互补的美学价值,对现实世界的指导意义是"茨式女性"将精神交付异性最有力的美学价值。"茨式女性"以情感中的心理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内在生命力的真实写照,精神交付异性使她们的生命获得了圆满。  相似文献   

12.
在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 ,萧红、张爱玲是追求个性自由与独立的叛逆者。萧红遭遇了在时代主流里进退之间的尴尬 ,张爱玲则生存在新旧文化的夹缝里。同时两人对圆满婚姻与爱情的追求使她们遭受到了生命的幻灭感。这种被压抑的悲剧感与生命的幻灭感使她们的艺术如同她们的人生一样呈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本文以两人作对比 ,以两人相似的经历与相同的时代背景为研究中心 ,用她们的作品进行佐证 ,在同质的基础上进行两者的异质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小说中存在着这样一类专制型寡妇形象,她们虽长年身受封建男权制压迫,却被其浸润同化,进而模仿男性权威在家庭中对子辈施行专制统治,成为不幸与悲剧的制造者,异化为男权忠臣。  相似文献   

14.
林白<万物花开>与毕淑敏<女工>虽然题材类似,但却呈现了巨大的美感差异.<万物花开>是表现自我的,是生命自我的自由体验,"万物花开"是物我合一的生命自由象征.林白是生命型作家;<女工>工是表现"她们"的,是对底层不幸的现实书写,是理性自我的普遍性伦理关怀,毕淑敏是理性型作家.她们的心理习惯分属于生命的与理性的两种不同的价值世界之中,她们各自依据自己的心理习惯呈现自己的文学风格.各自具有自己的文学价值和精神价值.把这两部作品并置起来.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这两部作品和这两位作家.  相似文献   

15.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由于各个时期的统治者,专横暴戾、压榨剥削,使广大农民身陷水火,濒临绝境。他们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于是挺而走险,掀起了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革命风暴,向当时的专制黑暗政权,进行了大无畏的挑战和有力的冲击。其声势之浩大,斗争之激烈,是世界史上仅见的。而在这些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巾帼英豪,她们和男子一样坚强勇敢,同样领导着千千万万的农民群众,冲锋陷阵,向当时的封建王朝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对专制暴君予以无情而有力的打击。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笔下的女性人物多是庸常之辈。她们精明世故,有小市民追逐物质利益的一面,但并不贪婪;她们地位卑微、生活艰辛,却能以顽强的毅力对抗生命的不幸和磨难,她们的身上跃动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柔韧力。  相似文献   

17.
记者在奎屯市遇到几个很青春、很时尚的女孩,问她们是否知道喝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她们笑着说,自来水管呀,这还能不知道。当记者告诉她们水是来自奎屯河,为了把奎屯河水从天山引出来,已经有许多人献出了生命。她们感叹,原来是这样啊,我们从未听说过这些事……  相似文献   

18.
在《一小时的故事》中,凯特·肖邦通过运用空间场景的象征艺术手法,细腻而深刻地表达了19世纪美国妇女深受男权专制社会的压抑从而失去个体自由与独立意识的主题,揭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顿悟,在当时社会体制的禁锢下,她们找不到自由和独立的出路,其自由幻想终归破灭。  相似文献   

19.
正生命的花开花落,都与她们有关。面对鲜血、呻吟和泪水,她们毫不迟疑地伸出双手、献出爱心和承担责任,让一个个生命走出痛苦,迎来欢乐。护士,是所有人一生中谁也无法拒绝的天使。她叫张潇潇,是泽州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普通护士,从事护士工作的五年中,她护理过的人数超过千人。  相似文献   

20.
《江都梦游录》是少见的真实记录战争中女性的作品。其登场的十四名女性皆为江华岛失陷后殉难的夫人,她们在战火中遭受了战争创伤和父系权利的双重重压。因为战乱,她们饱尝苦难,失去生命;因为战乱,她们如梦初醒,一改往日谦卑之态发出了恨者的呐喊,从而讽刺了两班男性的虚伪嘴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