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内部德育环境主要由高校内部的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构成。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优化高校德育工作环境,其关键是要加强德育工作的无形环境建设。构建高校德育工作无形环境,一要塑造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完美人格,为大学生提供无形的德育资源;二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无形的德育课堂;三要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无形的德育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需要建立高校德育工作的一种新体系──"校园文化圈",并以此培育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学校精神",通过文化观念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力量的潜在压力,在健康和谐、热烈宽松的文化精神环境中,完成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实现深层次的德育目的。  相似文献   

3.
农业高校德育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区域经济因素、农业高校特殊的校情因素对农业高校德育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优化农业高校德育环境的基本措施:从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入手,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筑牢德育阵地;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学农爱农”的理想信念;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优化心理环境;不断优化校园内部环境,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其教学不适应时代需要、缺乏现实性和针对性及计算机网络普及的挑战等困境 ;其改革途径主要有 5个方面 :开放高校德育、着眼于大学生时代精神的塑造、加强德育课程改革、适应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注重隐性的德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高校中主要以显性德育为主,这种以"灌输教育"为主的显性德育忽视了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主体性,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排斥和逆反的心理,为德育工作的展开产生一些阻力.而高校隐性德育以戎臆蔽性、平等性、渗透性等特点逐渐被高校领导者和大学生所接受.在高校德育中形成了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结合的模式,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构成高校德育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德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传统工具性高校德育模式在新技术革命和素质教育浪潮冲击下出现了种种问题。文章按照方向性、环境性和互动交融的原则,将个性塑造、引导与交流、道德实践和德育学分制有机整合于主体性这个目标的培养上,给出了主体性德育构建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改进教育教学的模式,加强网络教育引导,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成熟和人格完善,积极构建高校德育合力,才能有效预防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切实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现状,用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引导大学生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思想体系,培养出适应改革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四有”新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进步。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断完善高校的德育体系,探索切实可循的途径,改进现行的德育方法,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值得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者深思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高校是信息化程度最高、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场域,大学生则是与网络媒介接触最紧密、最广泛的群体。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完善和补充;有助于大学生"自主型"德育模式的发展;助推虚拟大学生德育范式的发展;丰富了高校德育课程内容。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结合德育工作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实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心理辅导和高校德育从不同侧面促进着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 ,在全面提高个体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共同一致的目标。新时期高校德育广泛引进心理辅导的原则和方法 ,对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是 ,心理辅导和高校德育在理论基础、运作机制、具体内容和原则方法等诸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因此 ,弄清心理辅导和高校德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充分发挥两者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独特作用和有效促进两者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章综述了塑料模具材料的主要服役条件和失效形式,分别从发展塑料模具材料本身和发展模具表面技术2个方面介绍了塑料模具材料发展现状,并研究指出结合稀土表面技术和纳米表面技术制备的新型塑料模具复合镀层材料能显著提高模具的耐磨性、耐蚀性,降低模具材料的使用成本,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同时提出了采用高能球磨和粉末冶金技术相结合的制备工艺思路。  相似文献   

12.
美育以对美的心灵的塑造在人格构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育具有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塑造人的功能。美的形象、尤其是艺术作品塑造的美的形象,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信息,利用这些形象进行的美育,也就会有效地完成个体人格的塑造。因此,塑造理想的人性,构建健康和谐的人格,必须有美育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试论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语文教育要把学生塑造成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即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道德意识的觉醒和自由心灵的建构,就必须而且应当谋求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也就是确定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位,把握语文教育的应有本质,明了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义,从而回归“本色语文”;确立语文教育的简明目标,精选语文教育的简要内容,实施语文教育的简化过程,从而崇尚“简约语文”;创设语文教育的特殊情境,协调语文教育的各种关系,营造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构建“和谐语文”;贯穿语文教育的诗性理念,丰富语文教育的情感体验,激发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从而追求“诗意语文”;理解语文教育的生成意义,打造语文教育的绿色环境,体现语文教育的同构同生,从而呼唤“生态语文”。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育呈现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乐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较为完整的关于音乐美学和教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专著,现存11篇。其中关于推行礼乐教化的必要性和其社会功用的乐教思想的记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乐有陶冶情操、纯洁人心的功用,具有"德"的内容的音乐与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品德素养;其二,乐有"移风易俗"的特性,听乐可以知政和弘扬美善道德之社会功用;其三,"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和合思想。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德性教育思想背后的哲学基础是本体论思维方式和理性至上的人性论,其理论内涵是依据城邦共同体所需要的德性来塑造个体,以使其成长为城邦所需要的公民。这一理论内涵具有两个根本特征:一是按照城邦共同体的要求,寻找最能维护共同体正常运行的德性;二是按照理想德性的标准和要求来塑造、培养个体,以使其成长为城邦所需要的公民。  相似文献   

16.
德国高等化学化工类教育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总结出德国高等化学化工教育的特色,针对我国现行高等化学化工教学的现状,着重从教学内容、教学和科研的统一、教学体制和教学目标等方面,提出了适应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构建新的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的高等化学化工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音乐作品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音乐作品欣赏实现美育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把知识贯穿在鉴赏过程中 ,听、唱、想、说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8.
塑造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主要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应该确立三个向度:心灵的关照、“思”的向度、底蕴化教学。以此拓展教学的高度和深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达至教育无痕的育人境界。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板料热成形过程中存在的能量浪费、板料氧化严重等缺点,文章对模内加热方案进行研究探讨,使用ANSYS-Icepack对板料冲压成形的模内加热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并以此基础做出实物并调试对比模拟状况。结果显示:对于该模架,上下模1 000 W的热源同时加热时,加热组块最高温度可达近400℃,中间板材可加热到300 qC以上,10min之后散热和加热接近平衡。按该模型设计的实际加热系统的温度分布与模拟基本接近。该研究对模内加热模块的设计进行了模拟与初步的试验,将有助于板料热成形技术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职德育与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时代背景出发,分析当前高职德育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强调学生健全人格塑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学生健全人格塑造是高职德育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