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关于现实主义的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恩格斯的关于现实主义的经典论述在当下得到了多元化的阐释,而它的深层界定应为现实主义精神或现代性精神。现实主义在当下中国仍然是作家割舍不断的情结。在中国当下语境下,只有用现代性精神对后现代主义中国化,现实主义创作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日本左翼作家中野重治的作品被放在感情派的抒情诗脉络中解读 ,这其实陷入了非历史化的误区。文章主张把中野重治放到相应的历史语境中去解读 ,尝试从文学写作与社会革命活动的联系、诗歌表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方面 ,分析中野重治的创作给日本文学带来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的重庆本土小说未能得到评论界应有的重视。将近年来有关重庆的文学想象进行全景式的扫描,探讨重庆的文化语境对作家创作风貌的制约作用,同时指出重庆本土小说的局限,并扼要探析重庆当下小说家创作成就不太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间人物"是"十七年"小说创作中的一个特殊存在,作为一个文学族类,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学的一道亮丽景观,但从现象形态与创作主体角度审视,反映了那个时代作者的一种言说与形象表达,也是当时有见识的作家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客观认知与艺术解读,是特定历史语境下作家感知生活、表现文学"人学"思想的一种话语策略。重新审视这一现象,或可使我们重新认识那个历史时段文学的创作价值。  相似文献   

5.
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创作,在史铁生终极的人间关怀、周涛不泯的英雄梦想、张承志极端的刺客精神,以及张炜与刘亮程的“故地”情结中,一个颇具阵势的理想主义散文作家群落形成了。因创作主体强烈的鼓呼意识,他们的散文不适合仅作为纯文学文本来赏析,而更适合被置于当下文化语境中去解读,并在这种语境中尤见可贵。  相似文献   

6.
审视湖南左翼作家群的创作,从总体上看,作家们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社会政治斗争中开拓了视野,扩大了题材,最大限度实践了文学的社会价值和战斗功能。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学语境下,他们的创作淡化了作品审美意蕴的营造。  相似文献   

7.
池莉《小姐 ,你早》的创作精神已由新写实主义转变为女性主义。在新文化语境中 ,作家自觉关注女性在两性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位置、生存境遇以及女性自身话语的构建和解读 ,作品女性主义立场鲜明 ,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刘震云被称为"当代批判意识最强的作家",他坚持用权力批判的视角去审视这个花花世界,从现实穿越到历史,对权力展开了深层次剖析并无情批判;解读刘震云的作品,必须抓住权力批判意识这个关键,在当下文坛普遍缺乏批判精神的语境中,刘震云的权力批判更显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9.
正宁波大学法学院何跃军博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风险社会理论是解读当下社会转型与全球化的一个有效理论范式,在风险社会语境下,诸多议题都面临着解构与挑战。如何有效应对风险社会应当引起法学界与实务界的集体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由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语境的影响、文学本身的发展、19世纪作家和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影响、作家的个人经历和作家对文学传统的创新需求,其创作主题和形式都不断发生变化。其早期作品关注步出校园的青年知识女性的婚恋、职业女性面临的生活和工作的两难困境以及各种家庭事务。后来创作视野逐渐扩大。其中后期作品聚焦英国国内的一些社会问题和不断变幻的国际事务。创作手段由现实主义逐渐趋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后期作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段混合交织在一起。无论创作手段如何变化,德拉布尔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却始终遵循弗·雷·利维斯的文学创作观,以道德教育和提升为核心。  相似文献   

11.
英雄主义的壮丽飞翔与悄然坠落 ,可以为当代中国战争小说的创作勾勒出一幅大致的文学地形图。从《保卫延安》到《红日》 ,从《西线轶事》到《高山下的花环》 ,从《红高粱》再到《英雄无语》 ,作家们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彰显着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审美取舍 ,完成了对英雄意识的认知与表现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传达出了不同的声音 ,清楚地映现了文化语境对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 ,当下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对历史战争的重新阐释与言说 ,无疑是对战争文学叙事传统的拓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流浪作家,艾芜以自己的流浪经历为题材,创作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南行记>.本文以作家创作为基点,围绕作品的分析解读,探讨作家流浪作品的主题旨趣与审美追求,在一个较为宏观的视野中解读艾芜的流浪作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解读小说《马丁·伊登》中体现作者的双重性格的矛盾和冲突。笔者认为杰克·伦敦性格中有作为进步作家敢于揭露和抗争的一面,也有与各种社会势力周旋,妥协的一面,这种同时并存又格格不入的性格矛盾正是作家悲剧性结局的真正原因,作家的抗争与妥协在现代语境中有其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长之文学批评的价值在于,他既具有明确的方法论意识,又能突破各种批评方法的界限,运用传记批评、体验批评、文化批评、语言批评等多种批评方法,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对作家的人格进行整体观照,解读作家的生命轨迹与创作历程,构建了视野宏阔的整体批评范式,其思维方式对中国当下的文学批评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叶紫的小说创作题材主要集中在故乡洞庭湖边的农民生活,其作品隐现着悲愤的乡愁并呈现出强烈的反思性。这与作家漂泊无着的窘迫生活以及革命烈士遗属的特殊身份密切相关。叶紫的“乡愁”以聚焦故乡人际关系的方式,积极介入社会生活的阶级、精神层面。在乡愁描画的精神轨迹中,阶级意识的式微与主体意识的萌发正是叶紫对于革命的独立解读。在20世纪30年代革命文学论争的语境中,这不仅是对“第三种人”的有力回击,而且也显示了“五四”之后,作家力图在革命、政治等宏大叙事干预下再次回到启蒙主体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风格研究倾向于作家创作个性、主体性研究,对当下文学理论研究起到了奠基意义。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这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文学风格研究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社会时尚背景下回眸中国现代小说"善"的承传与变异,在古代、现代与当代的坐标系上透视现代小说在特定时代氛围与历史语境中道德倾向的差异性,探究深蕴其后的审美嬗变与丰厚内蕴,并对现代小说中的"善"作定位分析与理论评价,为当下小说的创作提供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8.
美国后现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唐纳德·巴塞尔姆在短篇小说《气球》的创作中运用了大量体现后现代主义审美特质的哲学理念与创作手法,颠覆一切等级和秩序,破碎的意象凸显出美国后工业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瓦解及意识形态的混乱,中心的离散与认知的差异赋予文本诠释的不确定性,意义在语境互动中不断衍生。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下创作的某些肉身化倾向,本文以作家的艺术想象与道德意识的双重缺失为切入点,从共时、历时两个维度分析两者间内在的逻辑及其互生性。并以学理的推论指出当下创作的所谓的后现代性的虚构性。从而呼唤作家、艺术家想象力的飞升和道德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余华的小说充斥着大量的血腥和暴力描述,对读者的感官构成了很大的刺激。实际上,在那些暴力血腥和赤裸裸丑恶的外在表象下,是作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对于生命的探询、质问以及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思索。本文从余华小说暴力描写的表层现象入手,去探究作家创作的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进而重新解读和认识余华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