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特(Martin King Whyte)和W.帕瑞希(William L.Parish)合著的《当代中国城市生活》是继他们在1978年合著《当代中国的乡村和家庭》一书之后又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社会的专著(该书已于1984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马丁·金·怀特是密执安大学社会学教授兼该大学中国研究协会理事;帕瑞希是芝加哥大学远东问题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
朱玲 《社科纵横》2014,(3):177-178
由甘肃政法学院马进教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热点问题研究》一书,研究了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道德热点问题,体现了以下特点:体系结构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学术观点创新。该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当代中国道德问题的创新性佳作。  相似文献   

3.
正在当代中国为数不少的有关地缘政治的研究著作中,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张文木教授的专著《中国地缘政治论》一书,以其独特的前瞻视角和历史纵深而尤为值得关注和探究。该书深入分析评述了全球地缘政治关系中的中国地缘政治,重点阐述了在全球地缘政治这一大棋局中中国地缘政治的当代精神,对于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4.
红云 《社会》1988,(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学的发展,家庭问题的研究也出了不少新的成果由潘允康同志主编的五城市家庭研究课题组撰写的《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就是其中的一部学术专著,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的最大特点,是全书的理论分析完全是建立在对中国城市家庭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的从1982年起,由京、津、沪、宁、蓉五城市九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协作,对我国城市家庭现状及其发展变化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这项研究被列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计划的重点科研项目,1985年圆满完成,并出版了《中国城市家庭——五城市家庭调查报告及资料汇编》一书继此之后,《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了这一调查的大量资料,对我国城市婚姻家庭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系统的论述其资料充分,详实新鲜,是我国以往家庭研究的著作中所未曾有过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家庭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市家庭网潘允康,阮丹青在现代社会进程中,中国城市的家庭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趋于小型化,出现了家庭网。它集传统和现代为一体,具有中国特色。"家庭网"在西方社会学概念中称为Familynetwork或Fawilycluster。network意...  相似文献   

6.
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傅盛安张奎良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生及其逻辑系统》(以下简称《理论与逻辑系统》)一书,经过两年多的撰写,于1996年6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  相似文献   

7.
莫凡 《社会》1989,(12)
社会学在中国迎来了她新生后的第十个年头。人们在回顾她艰难发展的同时,又总是企求她能结出新的果实。而《中国企业社会学》(施正宗、张成权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的出版,可以说为社会学的学术书苑,增添了一枝新花。该书的出版,也是十年社会学发展的一个继续和成果。应该承认,社会学并不是一门土生土长的学科,是人们引进的一门科学的新品种。要让这门学科能真正在中国开花结果,必须深扎在中国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8.
<正> 宋书伟主编的《中国科技兴市大趋势》(简称《大趋势》)一书,由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探索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它是我国迄今第一部系统论述“科技兴市”并由之带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力作。《大趋势》的理论架构,是以社会学与城市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的崭新角度,去分析社会发展与城市文明的相关性。以此贯穿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导论,是理论部分;第二,各文明时代的社会结构模式,是历史与趋势部分;第三,中国城乡社会结构现代化道路之抉择——发展以新型科技中  相似文献   

9.
魏伟 《社会》2007,27(2):90-90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关于城市社会学的研究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范式”变革,传统芝加哥学派的人文生态学理论对于城市生活和城市变迁的解释力日益衰微,源于欧陆的政治经济学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城市社会学研究范式。与早期的人文生态学相似,政治经济学城市研究内部流派众多,视角各异,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各流派都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找到了新的灵感。政治经济学范式对于当代中国城市研究的影响如何呢?在对2004年以来这一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章进行一番细致的研读和梳理后,笔者发现政治经济学范式的视野提供了一个相当精准的分析维度,可以把握中国城市研究的走势。联想到不久以前,仇立平(2006)在对中国当代社会分层研究进行反思的一篇文章中大声疾呼“回到马克思”,作为对此的回应,本文拟从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的视角,对近期有关中国城市的研究展开评述。〖JP2〗结合政治经济学在西方的经典研究,笔者首先对该理论范式的基本观点作一简要的介绍,然后从资本扩张、空间分化和都市运动三个方面,评述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近期中国城市研究,最后在政治经济学范式引导下,对中国城市社会学可能的新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肯定当代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有必要对当代西方文论本身进行辨析,考察其应用于中国文艺实践的有效性,并最终思考中国文论的重建问题。当代西方文论的主要局限有:脱离文学实践,用其他学科的现成理论阐释文学文本、解释文学经验,并将之推广为普遍的文学规则;出于对以往理论和方法的批判乃至颠覆,将具有合理因素的观点推延至极端;套用科学主义的恒定模式阐释具体文本。当代西方文论生长于西方文化土壤,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伦理差异和审美差异,这决定了其理论运用的有限性。中国文论建设的基点,一是抛弃对外来理论的过分倚重,重归中国文学实践;二是坚持民族化方向,回到中国语境,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论遗产;三是认识、处理好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关系问题,建构二者辩证统一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1.
丁文 《学习与探索》2001,4(1):122-127
同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社会及其向工业社会转化过程中,有着自己特殊的发展道路,这主要是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造成的.中国有着特殊的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模式,特殊的国家政治体制与政治规范,特殊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民族精神.中国的这种特殊的发展道路也决定了我国必须选择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董海军 《社会》2006,26(4):188-194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发生了一场遍及各个领域的消费革命。不少中外学者对这场消费革命作了精辟的论述(James L.Watson,1998;Merle Goldman,1999;Jun Jing,2000;David L.Shambaugh,2000;Perry,Elizabeth J.&Selden,Mark,2000;等),其中对当今中国经济消费领域作了全新的、系统的、纪实的研究,填补了该领域研究不足的,当数《中国城市的消费革命》(The Con-sumer Revolutionin Urban China)一书的出版(参见《Durable Inequality》一书的作者Charles Tilly对该书的评论,见英文版的封底)。由美国…  相似文献   

13.
文化哲学的现代性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文化哲学兴起的旨趣在于寻求一种阐解当代中国文化现象并反思中国现代化的成效与质量的哲学样式。这决定了中国文化哲学研究得以开展的现代性立场。但是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 ,这一看起来确定无疑的立场还需要为自身的合法性作必要的辩护。由于当代中国总体的后发展现状 ,中国文化哲学的研究从客观上“滞后”于当代西方文化哲学。现当代西方文化哲学的演进大体上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现代西方文化哲学在 19世纪末、2 0世纪上半叶的兴起 ,这也可以看成是对康德式的启蒙现代性思想的一种回复 ,现代性直接成为现代西方文化哲…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政治就是城市政治,无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还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都从批判和辩证的角度对发生在城市这一现代特定场域下的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理论反思。在这一意义上,新马克思主义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阶级关系分析方法,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定矛盾以及后现代特定时空下城市的政治状况,以城市空间的权力关系和城市正义为分析进路,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内分析和批判城市政治。新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种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全新视角,赋予了城市政治研究持久的动力,对于认识和反思当代城市社会政治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法国并非最早了解中国并与之建立直接交往的国家。但是,西方的“汉学”,即西方对中国的系统综合学术研究却起源于法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法国的汉学研究,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本文仅就法国当代中国研究状况作些简略介绍和粗浅探索。一、近代与当代中国研究的兴起与发展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可称是法国对近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 ,中国正面临着城市社会的来临。世界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 5 4% ,中国的城市化正在接近 35 % ,沿海一些省份已经达 4 6 %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发展经验 ,城市化每 2 0年左右翻一番 ,在未来的 2 0年左右的时间里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可能或超过 6 5 % ,这预示着中国将进入城市社会 ,并朝着后工业社会关系转化。这一巨大的社会变迁也是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过程。关键是 ,社会整体现代化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伴随城市社会的来临 ,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市民社会的形成将成为必然 ,这是人的社会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本质体现。认识这一社会转型的本质属性 ,并能够超前预见这一社会关系的特质 ,对于认识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是一个并不轻松和容易的话题. 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在世纪末中国文化"场"的文化过滤和思想互动,必然发生一系列的文化折射和问题变形.事实上,当代中国知识界、学术界和艺术界确实出现了一种"后现象",即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甚至有人提出后当代、后革命、后东方主义)等一系列新思潮的涌动,而影响最大的当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语境后问题不是变简单了,而是变得更为复杂.这倒不是因为中国属于前现代或在时间断裂中走向现代,而是传统、现代、后现代、东方和西方、后殖民话语一下子搁上工作平台,使得问题的当代处理变得相当棘手.这一状况促使我们必得弄清后现代的范畴及其基本精神,因为其与当代中国形象的塑形和基本问题的解答,有着非此不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入世”研究报告:进入WTO的中国产业》(余永定、郑秉文、宋泓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书,是在中美两国政府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双边协议后,“入世”议题迅速成为国家经济主管部门、理论学术界、企业界、新闻传播媒体和广大公众关注的“焦点”的形势下,及时出版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共同立项,并组织国家高层研究机构和中央有关部委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科研课题。该书从我国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分行业战略入手,针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产…  相似文献   

19.
由法国著名学者莫里斯·迪韦尔热撰写的《政治社会学》一书,最近已由华夏出版社翻译出版。这是我国有关政治社会学的第一本公开出版物。该书以社会学的互动理论为主干,运用社会学的一些概念与方法,从社会现象的总体中去考察、比较和分析政治行为、政治体制等,展示了政治社会学作为社会学与政治学的交叉学科所特有的视野与角度。全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是我们了解当代西方政治社会学发展状况的一本有益的读物。西方政治社会学几乎是在上一世纪三、四十年代与社会学同时诞生的。但差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特征的第一次明确概括。这一新概括,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这个框架的确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模式,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当代、在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