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广泛参与,这需要通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来推动该目标的实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里,中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大幅度提高,但仍面临若干问题,为适应中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强化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魏长霖  湛军 《河北学刊》2007,27(4):82-84
建设创新型国家,应以突出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和普遍建立创新型企业为基础。就管理和技术的关系看,经过二十多年的引进和应用国外先进管理方法与经验,中国企业"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的局面已得到根本改观。但是,当引进管理所能容纳的"技术能量"释放完毕后,中国许多企业的技术研发,尤其是自主创新,出现了相对"萎缩"的现象。这对中国的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使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具有充满活力的活动形式,就需要对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创新加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原则和基本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民营企业家努力弘扬中国优秀企业家精神。本文尝试通过建立民营企业家队伍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良好的指标体系,对山东省民营企业家进行考察调研,分析查找出认识与实践脱节、现行政策规定、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及企业家创新能力与实践企业家精神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据此提出深化优秀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基本对策,要在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学习研究,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的营造,企业家素养提升方面持续下功夫、用气力。  相似文献   

4.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际趋势和中国基本国情及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使中国跻身先进国家行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目前,中国已经具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基础,但要建成创新型国家,还任重道远.从研发投入、科技进步贡献率、对外技术依存度、创新产出及发明专利等四个方面看,中国与创新型国家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外部支持环境、需求环境与组织自身构成非营利表演组织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结构。组织内外部生态因子的波动变化影响非营利表演组织的生态环境。企业家精神通过机会能力、关系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动态能力的嵌入巩固外部支持环境,保证艺术生产自主性的组织创新环境,稳定市场需求环境,实现组织生态结构的优化;通过企业家信仰与人格特质的选择维持组织生态结构优化过程的强度与持久性。  相似文献   

6.
闵融融 《理论界》2006,(8):110-110
一个国家的实力包括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只看它物质方面的硬实力,还要关注到这个国家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民族精神等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精神方面的软实力。中国的近现代历史都充分印证了思想道德的建设和发展与国家实力的增强息息相关。现今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抓物质方面的建设,同时也要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以保障和实现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论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涵、特点及找出我国差距的基础上,指出要缩小该差距,其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而要建设这支队伍,又必须以创新发展我国大学后继续教育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一玲 《兰州学刊》2008,(12):29-3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沿着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进路展开的,循此路径要求我们秉持对和谐社会之“社会”的广义理解。可持续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和谐经济、民主法治的和谐政治、多元互补的和谐文化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等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维度,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之下从上述路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试论红色精神与党的思想建设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的总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精神财富.红色精神具有多元价值,但是,精神动力才是红色精神的根本价值.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要求党员自觉加强思想建设和道德修养,而红色精神可以成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教育素材,成为弘扬和培育广大党员和干部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王宏源 《中州学刊》2006,(6):107-109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和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人的创新能力开发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滋养和导引,优化培养机制,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用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成长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造潜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82-188
参政党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参与主体、推动主体和监督主体,加强其参政能力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多党合作治理优势,提升我国协商治理的水平,促进执政党科学民主决策。当前,我国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建设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资源配置失衡限制参政党参政能力的发挥与拓展,二是协商意识缺失消解参政党参与协商能力,三是角色定位偏差制约参政党社会服务功能,四是主体参与不足影响参政党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坚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强化协商意识,提升参政党参与协商能力;立足参政议政,增强参政党社会服务能力;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大庆市委始终高度重视市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把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牢牢抓在手上。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我们以纪念大庆"二次创业"20周年为契机,在全市举办了最具影响力大庆人"十大观念"评选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无论是在上市公司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重视方面,还是在评估规则的建立与评估方法的选择方面,甚至在评估管理方面,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资产评估都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而突破口则在于规范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信息披露,优化评估体系,加强评估能力建设以及优化政府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督导。  相似文献   

14.
铁人精神育人是利用特有的精神文化资源开展的一种育人实践.从育人体系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育人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以及将铁人精神育人贯彻到教育教学全方位全过程、健全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体系等方面阐释如何增强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的建设为例,研究如何突破传统的教材建设模式,在CBE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岗位能力要求,实现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职业化,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向现代化发展的明显趋向。但是,传统的封建主义观念如宗法观念、小生产观念和“左”的僵化观念以及不成熟的市场经济观念仍在严重阻碍着观念现代化的进程。解决观念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具备理论的准备条件、现实的基础条件和实践的动力条件,同时,作出观念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自由、民主”为核心价值的大学精神,其外在的表现是大学学术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发展力量的二十一世纪,塑造现代大学精神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NGO的出现填补了我国“第三部门领域”空白,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比起国家和社会的需要,NGO的功能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为此,NGO本身需要制定明确的公益目标规划,突出NGO核心竞争能力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实现管理模式创新,寻求国际合作,调动有效的社会资源在公益事业服务上,以强化NGO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改革进入深水期的今天,如何使企业基业常青,核心是践行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而铁人精神是大庆企业文化之魂,现阶段要在重新审视铁人精神、真正务实特色文化、强化提升职工认同、精心培育和谐企业上下功夫,使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企业真正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考察清代思想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具有三大特色和九个理论突破。第一阶段是从顺治朝到雍正朝,思想的主要特色是批判专制主义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兴起,特别是经济学的三大定律即“顾炎武定律”、“黄宗羲定律”和“王夫之定律”的提出,突破专制特权至上主义而确立人道原则高于政治伦理原则的观念,突破专制主义的抽象类精神而凸显个人权利,突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哲学而致力于理性化制度建设之路的探索。第二阶段是从乾隆朝到道光朝二十年,主要特色是意识形态批判和知性精神的发展,突破程朱理学的禁锢而揭露其“以理杀人”的本质,突破“道统论”的禁锢而提出“废道统之说”、呼唤学术独立,突破“《春秋》笔削大义微言”和宋儒“议论法戒”的传统而确立以真实性为史学之生命的原则。第三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其思想特色是从魏源开始的中西政体比较研究以及政治体制与国民性之关系的探讨,突破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禁区而据实肯定民主政体优于专制政体,突破“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而昭示“道”应时而变的必然性,突破以“礼义文明之邦”傲视天下的观念而深刻揭示道德与制度的内在关系。第三阶段仿佛是向第一阶段的复归,但却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着清初学者为二百年后的中国著书立说时所怀抱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