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古代小说中元宵灯节描写的文学意义及民俗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代的通俗小说与民俗的关系甚为密切,小说中的民俗描写不仅为故事、人物提供了富于特定色彩和情调的环境氛围,增强了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和生活实感,而且还保存了不少生动、可感的民俗学资料。研究小说中的民俗描写,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叙事文本,又可以增...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遵循"复古"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它的五方面特点:在叙事的过程中展示人物个性;善于描写拚战之事,尤其有对宏大战斗场面的铺张描写;布局的严整关、对称关;尽量抛弃虚假的故事情节,再现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体现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大量穿插诗词曲赋等.凡此种种,均与前代文学创作艺术,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谭国伟 《南方论刊》2008,(5):95-95,99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环境某一局部特征的具体描绘,或对事件发展中某一细微事实(事态)的形象描写。任何精彩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对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上,都是通过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把最细微、最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没有精湛的细节描写,就没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也就不会有充满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清明是明清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并在明清小说中有着鲜明的烙印,对明清小说的艺术表现产生了深刻影响。清明节的诸多习俗如扫墓、踏青、蹴鞠、打秋千等皆在明清小说中有着生动形象的再现,因此明清小说中的清明描写和叙事具有重要的民俗史价值。清明描写和叙事对明清小说人物心理的揭示、故事情节的推进、主题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影响我国古小说发展的不仅仅是先秦的雏型小说和寓言、神话,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世小说表现手法的影响不容忽视。战国中后期产生的《战国策》的某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描写、场景安排、结构线索等方面,对后世小说都有重要影响。其对我国古小说民族特点,诸如重人物精神风韵点染而较少刻画外在形貌、不以人物形貌的大段白描取胜而以故事情节吸引读者等特点形成的影响,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体现出了明显的佛教文化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史诗的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数字运用上。在佛教文化现象进入《江格尔》的过程中,说唱艺人和佛教僧人起着重要作用。与本土萨满教对史诗的影响相比,佛教对《江格尔》的影响仅仅停留在史诗的表层,影响是薄弱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对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的分析表明,小说的环境描写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色彩,人物语言风格体现出方言特色,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具有明显的多元性。语料库检索分析为该小说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8.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物件等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点是于细微处见精神.真实的、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化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要做到真实、典型、细微、传神.细节的真实,是现实主义的重要特征,作为现实主义大师的巴尔扎克,他极为重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巴尔扎克曾这样写道:“当我们看书的时候,每碰到一个不正确的细节,真实感就向我们叫着:“这是不能相信的!如果这种感觉叫得次数太多,并且向大家叫,那么这本书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了,获得全世界闻名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巴尔扎克论艺术》)他甚至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人间喜剧》)在艺术实践中,巴尔扎克注意细节描写,同时也善于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细节来描写环境,刻化人物,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历来的评论家们对他作品中细节描写都赞不绝口,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信中谈到现实主义时,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也包括曾对他细节描写的充分肯定.《守财奴》不过是从长篇小说《欧世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节选的一节,既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又无戏剧性矛盾冲突,篇幅也不长,但它的人物却维妙维肖,呼之欲出,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力于丰富而真实的细节描写.《守财奴》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林中之死》与《祝福》文本召唤结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凡 《中州学刊》2006,(5):273-274
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林中之死》和鲁迅的小说《祝福》在故事情节与人物的命运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可以运用“文本召唤结构”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这两部小说在叙事艺术、语言意蕴、对死亡场景的描写等方面均体现出一定的差异。从二者所揭示的思想深度看,《祝福》比《林中之死》深刻。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作为一部性小说,书中描写了大量错综复杂的性关系。其中以主要人物西门庆为核心的“本夫———奸夫———淫妇”三角性关系有很多,我们选取其中最典型的四组进行比较,认为这几组三角性关系体现了作者的精心构思,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中意识流文学的一个主要分支.由于意识流小说注重对人物内在意识的把握和内心世界的描写,主要通过描述人的意识流动来组织故事,所以其故事情节的安排,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有时甚至打破正常的时空顺序.文章主要从时间、空间等方面分析了意识流小说中时空跳跃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小说不仅在历史演义等作品中有着大量谋略描写,而且在世情小说中也 有着精彩纷呈的谋略描写。《红楼梦》的谋略描写存在于封建卫道者与叛逆者、封建主子与奴婢、封 建家族的妻与妾、嫡与庶等诸种矛盾冲突中。其谋略描写不仅对于作品思想内涵的深化,而且对于 其现实主义特色的形成、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心理特征的刻画、悬念效果的产生等, 具有独特而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章回小说比较而言,<红楼梦>中的直白式心理描写较多,然而在经史教育的产物--"实录"观念的指导下,曹雪芹对直白式心理描写仍心存顾虑,而多以人物外在言行来间接暗示人物心理,因而相对于<红楼梦>这一人物众多、篇幅宏大的长篇巨制来说,非情节性的直白式心理描写仍显得十分不足.这种以言行来暗示人物心理的间接心理描写方式,虽然可以因其含蓄蕴藉而给读者提供审美创造的自由空间,但是直白式心理描写的缺失,也使读者无从直接获知人物言行背后的心理动机,而只能通过人物言行的暗示来作出种种揣测,从而造成对人物形象解读的差异;同时,缺少直接心理流程的描写,也影响到对人物性格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在《福斯特世家》中 ,高尔斯华绥创造了三十多个人物。几乎所有这些人物都是福赛特人 ,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性 ,即财产意识及占有欲。然而在塑造这些人物时 ,高尔斯华绥却又将他们描写成各有不同性格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在描写这些人物时 ,高尔斯华绥并不满足于对人物行为的描写 ,而更注重对他们行为的分析。通过对人物心理描写 ,作者深刻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为读者创造出了难以忘却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熟练地掌握了用典的艺术技巧,无论用暗典还是明典,都能把典故完美地融为作品的血肉和纤维,使典故成为描写人物心理,刻画人物肖像和性格,烘托故事情节等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了解这些典故的读者,能产生更多的联想,体味到更多的意趣,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不了解这些典故,也大致能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并起到激发新鲜感、求知欲和传授学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左传》虽工于叙战,但人物刻画亦富有光彩.作者以白描、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女性人物,姜氏、怀赢、穆姜等女性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7.
《伤逝》是一篇独具艺术特色的小说,作者吸收了中西方小说各自所具有的长处,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小说风格。作者虽然通过人物内心的独白来展现其性格特征,但在进行心理刻画时,与西方作家擅长的心理描写不同,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外貌及环境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又往往通过主人公的主观感情的关照来进行,并利用典型环境、特定气氛的渲染以及典型的细节描写来渲染悲凉的气氛,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而避免了那种旁观者的冷静描写。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其非凡的叙事才能将战争描写得如一曲英雄史,尤其是关于赤壁之战的描写,得力于其结构出无数个三角结构模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彭静 《理论界》2010,(10):141-142
张恨水小说对都市民俗的描写,汇入到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当中,共同为展现风土人情作出了特殊贡献,他把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民俗事象与小说故事情节的敷衍、环境氛围的营造及典型人物性格的刻划,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李桂奎 《晋阳学刊》2003,(6):99-103
在传统“五色”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小说的服色描写带有鲜明的角色意识。古代小说的各种服色描写不仅能够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而且还能体现人物身份的变化;同时,人物的服色描写还相应地随着人物的角色转换而变化。而且,各种服色描写大都蕴含着意味深长的修辞性,那些僭越社会定制的服色描写均服务于表现人物的特殊意愿及个性的需要。总之,在中国古代小说家笔下,服色往往不是单纯的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个被赋予了特定“角色”功能和修辞意蕴的语义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