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对外汉语教学界一直注重听说教学而忽视汉字教学,其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对汉语自身特点认识不足.汉字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习得.汉字还具有浓厚的文化特性和强大的生成能力,有限的汉字组成了庞大的汉语词汇系统,掌握一些常用汉字,能达到交流的目的.确立汉字教学核心地位必须彻底抛弃"印欧眼光",以"字"为中心,全面贯彻"字本位"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身势语言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它是零起点汉语留学生汉语习得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初始阶段重要的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手段,还可能是解决西方人学汉字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来自"汉字文化圈"的韩国留学生,在汉语成语习得方面有着独特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本研究在考察韩国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所出现的各种偏误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对韩国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成语学习状况调查,探讨其母语背景对他们习得汉语成语所带来的正负迁移,并结合已经出版的对韩汉语教学的国别化教材,提出针对韩国留学生汉语成语教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象似性作为理据性的典型代表,是对传统语言学任意论的反叛。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语言的结构是人类经验结构的映照,因而为汉语的许多语言现象提供了理论解释。象似性的类型和定义不一,选取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距离象似性,介绍这三种原则在汉语的字词句中的表现,以说明象似性对我国对外汉语字词教学有很大的启发,象似性原则的习得有助于汉语的习得。  相似文献   

5.
二语习得:语言观及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二语习得研究特征之评析》一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并梳理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大量文献,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观分别为先天论、环境论和相互作用论,一些典型的研究揭示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方法论上表现为语言学理论视角、心理学理论视角、教学理论视角和综合性视角等等。  相似文献   

6.
从Vygotsky的"脚手架"理论看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二语习得领域中,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汉语进行辅助思维和扶持,会明显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母语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心理工具,作为中介促进了二语习得.从Vygotsky的"脚手架"理论视角下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适当的母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初步提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通过教学行动研究来把握第一语言在二语习得中的使用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的直接启发下,维特根斯坦后期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说.该学说全面阐发了语言运用的多样性、实践性,揭示了语言游戏的"家族相似"性以及语言游戏的规则等,并通过"生活形式"概念对语言重新进行了考量.这一具有广泛影响、特色鲜明的语言观,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的学科理论建设和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语专业学生在写作中汉语负迁移现象普遍,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英语写作语言缺乏。虽然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背诵输入的启示,而在实施中仍有局限。为了有效地提高语言输出质量,应科学运用输入策略。试图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角度进一步探讨背诵输入的优化策略,并强调这种优化策略对于真正克服汉语负迁移所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语言习得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语言习得理论与听力教学的联系,即语言习得理论强调在真实而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实现"听力"作为输入型技能在语言习惯形成中的作用,论述了如何将语言习得理论用于听力教学和训练,即积极创造语言环境,经过持之以恒的听的训练,增强语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听力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取象"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语言"取象"是汉语的重要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了解和运用汉语的"取象"特点。汉字教学要与"取象"结合,汉字大多是形象或形象的组合,利用汉字的表意性帮助理解汉语的字义。词汇教学可以采用构词取象分析法、词义引申取象分析法等,培养汉语学习者理解和适应汉语词义引申规律。进行语法教学要运用"取象"特点,体会和掌握汉语用具象表示抽象的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11.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5.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气势指生命之力,理势指逻辑之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7.
面对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过度弘扬所陷入的理论困境,以及主体性原则在实践中的无度发挥所招致的灾难性后果,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体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致力于解构作为现代主义深层本质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解构现代主体性的同时,又努力在现代主义的"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后现代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趋向动词“起来”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南朝宋开始,经过唐宋元明清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表示动词或形容词时体的重要标记。“起来”语法化的过程是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起来”与其它语言单位的组合不断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前""后"对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