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石家庄站的西广场售票厅在春运时期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售票窗口的服务效率不高,影响旅客的满意度.运用排队理论和工业工程的思想对铁路售票和车站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结合成本、效率和旅客需求,并借助Win QSB软件,计算得到春运期间不同客流量下的合适的服务窗口需求量,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工业工程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售票服务效率、旅客满意度和服务质量,有助于合理规划现有资源,降低车站的运营成本,增强铁路部门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区不文明行为约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凸显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旅游景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最为常见,而且愈演愈烈, 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分析了旅游景区游客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的症结所在,从而提出针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约束机制,即 在政府的主导下景区实行游客购票实名制、建立高效的积分制度及完善的游客诚信档案,并积极进行监督与执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旅游景区品牌传播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景区的品牌不是单纯品牌名称,其包括着丰富的内涵,景区品牌定位与战略将会全面影响景区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旅游景区品牌传播中应该实施整合传播战略,对目标顾客进行传播,吸引目标顾客加入到该景区的消费行动中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品牌管理,让顾客通过消费,感知或体验该景区的品牌核心价值,提高顾客对景区品牌的满意度,实现顾客推荐,促成其他消费者前来体验景区的产品及服务。本文认为,景区传播应从行为传播、媒介传播和口碑传播三大主要层面进行,并对这三个层面所包括的内容和策略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自然型景区同样具有文化属性。对其开发的途径包括文化元素的提炼、文化元素的整合和丰富、文化系统的整合和景区文化开发等环节。自然型景区文化的管理要满足充分实现旅游景区对旅游者文化传递的要求、实现自然资源旅游区内各个文化元素系统的整合、建立旅游景区形象系统,注重景区文化系统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自然景区的文化系统的契入,应从规划时开始,并在运营过程中实现文化系统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区市场化经营中的直接利益相关者有地方政府、景区经营者、景区内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景区内居民、旅游者等。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分配旅游景区经营利益,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避免矛盾冲突,是保持景区持续发展、实现景区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保护双重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区的权利人对景区建设投入了大量的成本,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从而形成了旅游景区较高的声誉。而对旅游景区的建设,景区权利人却往往重投入,轻保护,导致景区商标被一些毫不相干的人抢注。对于这种抢注行为,现行法律规范对此无法提供全方位的保护。这就需要旅游景区的相关主体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调整自己的行为,运用旅游景区的商标策略,在市场经济中树立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立体车库的服务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以巷道堆垛式自动化立体车库为例,对其进行库位布局优化,应用排队论方法对巷道堆垛式立体车库进行建模。以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平均等待队长为参考标准,分析了多服务台下M/M/C/∞/n和M/M/C/N/∞两种排队模型的库位布局方案,发现在M/M/C/∞/n排队模型、堆垛机数为3下4层6列的库位布局顾客平均等待时间最短,约为4. 383 2 min,平均等待队长为16. 141 3,比堆垛机数为2的情况时间缩短了3~4 min,队长缩短了2~3;在堆垛机数为5、M/M/C/N/∞排队模型下、在排队容量为2、3、5时8层9列的库位布局顾客平均等待时间为0. 709、0. 702、0. 722min,平均等待队长均为0. 567,相对堆垛机数为4时时间缩短了2~3 min,队长缩短了1~2。从而为该类型车库的层、列布局提供了可靠性参考。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区企业应该以顾客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旅游景区营销的特点,从交换双方价值、创造完美体验、让渡顾客价值、控制企业成本、重视口传营销等方面进行景区营销创新,从而促进企业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旅游景区管理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了对游客的管理,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后果,如环境污染、文物的破坏、游客的投诉等等,给旅游景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在这些由于对游客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中,旅游景区失去的不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游客对景区的信任,从而使景区的经营活动陷入困境。因此,正确引导和管理游客的活动,已成为景区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对国内外游客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阐述了游客管理的一般含义、特征、主要内容及当前的管理对策,并针对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现状提出一些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当前应积极引导外资、民间资本进入旅游区,着力探索景区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景区旅游资源应按照突出重点、分级管理的思路合理开发,依法出让。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智慧景区游客体验的视角,以南岳衡山景区为个案,通过调研收集了有关游客体验的数据,分析游客对智慧景区的体验感知以及满意度,提取影响游客体验的关键因素,从景区运营管理系统、游客服务系统二个维度构建“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表明,景区可以从智能管理、资源保护管理、智慧景区服务等方面进行智慧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信息爆炸所带来的注意力稀缺使当前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注意力资源的善用与否可导致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出现"冰火两重天"。比较武当山景区与崆峒山景区的发展历程发现,在区位、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大体相似的初始条件下,善用注意力资源的武当山景区十年间实现了级数倍增,而不善此道的崆峒山景区即使在中国旅游人次井喷的十年仍然"不温不火"。进入21世纪的前20年,社会注意力稀缺构成了文化旅游景区革新传统管理模式的深刻背景,立足于"景区自身资源—常规化宣传运营"的传统模式逐步被"特定注意力营造—政产学研智资源重组融合"的新模式所取代。对当前的后发景区来说,政府行政体制的创新、文化品牌形象的营造、智库力量的引入和市场投资主体的参与等,构成了文化旅游景区从传统管理模式到注意力管理模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旅游景区形象的结构维度分析正成为旅游景区营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采用文献回顾和专题组座谈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旅游景区形象五维度测量模型,它包括景观形象、价格形象、服务形象、设施形象、品牌个性。笔者针对回收的2007份有效调研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笔者开发的旅游景区形象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来测量旅游景区形象;游客对不同抽样景区形象建设现状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探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景区的经营权转让问题倍受人们关注,正反双方各执己见,反方担心经营权转让过程中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经营权转让后不利于景区可持续发展。由于作为转让方的政府和作为受让方的企业处于一个重复博弈的纳什均衡中,企业为了其长期利益必然会保护景区的环境和资源,政府通过转让经营权来实现景区的综合价值,推动景区发展是完全可行的。要达到景区经营权转让的既定目的,政府必须在转让前后做好立法、景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旅游景区现行的产权委托代理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景区管理和运营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旅游业开发和经营过程中的资源闲置、浪费及低效率运转的现象普遍存在,有必要在旅游景区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其制衡关系和制度安排来实现对代理人的约束和激励,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所有者的利益。要认识到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我们必须以系统的观念来看待旅游景区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与旅游相关的部门,包括文化、城建、林业、宗教等部门,都必须目标一致,在保护好景区风景资源的前提下,走保护开发、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旅游标识系统是景区环境和景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实用功能,并直接影响着景区的形象与经营.但当前景区旅游标识系统却存在标识系统不完整、英文标识不规范、标识内容设计不科学以及标识牌设置不当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对景区旅游标识系统进行前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清洁生产的理论与方法引入旅游景区 ,分析了旅游景区清洁生产的意义 ,并借九寨沟景区成功经验 ,从实践角度对旅游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景区经营权的转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原因何在,该不该转让,如何转让,在转让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旅游景区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在保护景区所有者权益的前提下,国家以景区所有人的身分,充分挖掘政府、企业、旅游景区三者利益的共同点和平衡点,将经营权从中剥离出来,通过有偿的方式将经营权在一定年限内转让给社会受让企业进行有序开发和建设是国内旅游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改革新路。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受让企业对景区的开发建设必须严格遵循一个中心(即保护旅游资源)两个基本点(即旅游资源特色和永续利用)进行规划和开发,转让经营权和保护景区资源双管齐下,确保开发建设的有序进行,形成"保护—利用—效益—再投入—再保护—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在迎来众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旅游景区竞争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趋向于体现企业综合实力的文化竞争。旅游景区要在新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景区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从而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是旅游景区迫切需求的中高端人才,但大量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却有业不就。安徽师范大学作为全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办较早的高校之一,其2009级、2010级旅游管理本科生景区就业意愿率仅为9.52%,且区域、类型、级别和所有制上分别倾向于华东地区、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国有企业。主要受行业忠诚度、传统景区管理体制、景区人才需求特点等宏观因素和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和学生个人观念等微观因素影响。学校、学生和景区三个层面均有必要提高学生景区就业意识,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