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颜廷利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6-77
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旅游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如何尽快地普及国民旅游素质教育,提出了构建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国民旅游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霞客游记》的旅游文化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华清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2):29-32
旅游文化融合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与当地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不断吸收、融合的过程,世界旅游大潮中,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势不可当的。徐霞客旅游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以文化为内涵,他在其30多年的旅行考察中较好地与当地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徐霞客游记》中体现的文化融合符合了当今这一潮流。今天如何在徐霞客旅游文化视角下看待出境旅游中外文化的冲突、交流和融合对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旅游形象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玉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该文通过国民心理社会化及其内容 ,国民心理社会化过程的特征与因素及根据社会化规律进行国民素质教育等三方面 ,研究了国民心理社会化与国民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霞客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游记》的记录详实可靠、准确具体,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生态旅游以自然为基础、教育性或学习性成分、可持续性三条判断标准。从地点的原始性和自然性、目的的求知性、行为的生态保护意识三个角度对徐霞客的考察旅游进行了探讨,发现徐霞客的考察旅游已带有原始的生态旅游特征。 相似文献
5.
陈谅闻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2):93-98
1613年和1632年徐霞客三次到天台山旅游,写下两篇《游天台山日记》。其中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分别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记录,不仅在科学上有超时代的真知灼见,在旅游路线的选择方面也别树一帜,如总是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穿插、相互交融,使每类不同的景物相互衬托、相映成趣,以期达到多方面的旅游目的;在旅途中又常常把惊险和悠闲、庄严和随便等不同场面有机结合起来,以利于长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取得理想的旅游效果,等等。因此,本文认为徐霞客天台之行所选择的旅游路线至今仍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作为天台山旅游路线设计的重要依据,也为其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导游路线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石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3):71-76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开风气之先的朝代,在实学思想影响下,王士性和徐霞客凭“游”成就了他们的人生理想,发现他们都把“游”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在游的条件、游的价值取向及游的本质等方面有差异性。两人的“游道”对今人的启示是:发掘”游”的修身养性之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除现代旅游业的消费主义之殇,重视旅游的伦理本质。 相似文献
7.
徐霞客旅行中的食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6):45-48
作为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进行了长达30个年头、涉足19个省市、自治区的旅行,其游记反映了他旅行中的不少食宿问题。本文分析了徐霞客在不同地区投宿各类住宿点的情况,并将他旅行中的饮食分成几种类型,整理出各地的特色食物和饮食风俗。文章最后还对各类食宿点的费用收取以及接待态度进行了分析,以期进一步反映明代后期的一些社会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8.
蒋明宏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1):32-36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探险家和游记文学家,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堪称我国明代后期的一部百科全书。《徐霞客游记》所记旅途见闻及佛僧言行举止,对理解当时佛教的生态文化及相关习俗与制度有重要作用,据此也呈现出当时佛教生态文化的若干特点,也对它们对徐霞客生态思想及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徐霞客笔下的丽江土司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元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114-118
明代徐霞客在云南丽江土司地区的亲见亲闻,系统收载在《徐霞客游记》一书中,对于了解明末丽江纳西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交流、风俗习惯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戈春源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部地理著作,而且真实地展示了我国明朝末年的社会结构、阶级关系、人口流动状况及社会的病态,为我们研究明末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徐霞客在社会考察中同情民众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的品质,仍值得今人在社会史研究中学习。 相似文献
11.
承欣茂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中华民族是由 50多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千百年来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优良传统。徐霞客出身于江苏江阴名门雅士之宅 ,在其漫长的 30余年的游历过程中 ,遍访兄弟民族 ,采撷各民族的风情习俗 ,同各民族友好交流与相处 ,并在其“游记”中留下了许多生动的记载。表明他在民族关系上作出了宝贵贡献。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徐霞客游记》作为日记体游记散文,虽然是一篇篇、一节节、一段段分列成文,但它既不是散文选集或汇编,也不是单篇分类编集,而是一部完整记述游踪、游历、游观、游感及其科学发现的专著。其结构的完整性、条理性、层次性都充分显示了极具特色的结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朱端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6):84-86
文章从徐霞客与鸡足山的关系,讨论了云南地区明清时期的若干历史背景,即实学思潮对云南的影响及晚明士风等问题,具有地方文化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徐霞客游记》的民族地理学研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彦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6):74-78
《徐霞客游记》作为古代地理学之杰作,它不仅蕴含有地貌、水文、植被、动物、植物、气候等重要的历史自然地理学内容,还具有丰富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价值,全面研讨其中的有关西南地区的部分,可以看出该著作另一个独特的学术价值———民族地理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七元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5):69-73
《徐霞客游记》记载了古代大量的地名。其中有些地名古今有异。这些古今有别的近音地名往往是受徐霞客母语和当地方音影响所致。从这些地名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明末江浙、粤西(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方音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田红云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民族旅游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过程,游客与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差异带来文化的传播与互动,对民族文化造成不小的冲击,游客求异的旅游需求与地方性知识保留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明显。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对于民族旅游中的民族文化作出一定的调适,通过传统文化的再造来达到一种象征性的真实,将民族旅游中的矛盾与冲突转化为互赢互利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7.
殷西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16-18
民族文化旅游是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所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在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倡导下,民族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当前旅游的主导。然而,目前很多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展的模式选择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以广西红水河都安三岛湾为例,针对国内目前主要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以期给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开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略论民族旅游中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世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6):143-147
民族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旅游产品,在促进民族地区开放、进步的同时,也对民族文化造成了较大冲击,一定程度上危及了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开发和经营民族旅游这种特殊旅游产品时,应认识民族旅游跨文化传播的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危害. 相似文献
19.
蒋明宏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1):92-96
江阴徐霞客家族有着颇具个性的文化传统,主要表现为富于藏书、文子文孙、学风标新、重视立言等特点。这些家族文化特点为明末科学伟人徐霞客学风的形成提供了丰富养分,对其科学考察事业及其成就的取得产生了重要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徐霞客时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