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道德冷漠是一种病态的道德心理现象,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呈现的一种麻木、冷漠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具有相当的聚合性与持久性。道德冷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和疏远;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冷淡、不信任,甚至彼此排斥和否定。道德冷漠的背后睛含着社会和个人的原因,要想重新构建社会道德就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拯救冷漠的道德。  相似文献   

2.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提高道相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形成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五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因素。道德认识也就是人们对于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间相互关系的共产主义道德义务,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这种道德义务的理论、原则、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毛泽东同志说:“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联系,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在技工学校…  相似文献   

3.
《职业》2007,(24)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些人在公共场合能够遵守社会公德,但一旦独处或进入私人生活领域,其道德水平"真面目"便显露出来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注重道德修养,私德不足。一、公德与私德的区别和联系公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私德则是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道德。  相似文献   

4.
李明 《职业》2016,(34):96-97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岗位职责围内所遵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药学职业道德规范是用来调整和处理药学技术人员在药学实践中的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是药学技术人员在药学职业实践过程中正确处理个人与患者、同事及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执行准则.  相似文献   

5.
道德就是伴随着人类发展应运而生的,道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已经成为一种人们的行为举止规范、模范作用的潜意识或社会舆论。道德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个人追求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人都是需要道德的。本文是根据道德的发展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基于个人的理解和思考进行的见解阐述。  相似文献   

6.
冯源 《当代青年研究》2011,(9):31-37,19
在现代社会,作为人的道德价值体系的婚恋观呈现二元分裂的特征,这种二元分裂体现在:人往往趋向于用义务的道德约束自己,却用愿望的道德评价别人.采用双重标准;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因男女有别而作用域各异:人对于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也有所差别,对婚姻大多比较慎重,采用愿望的道德进行评价.对于恋爱的态度却相对宽容和随意。这种二元分裂的原因在于个人微观的“私心”与社会宏观的“纵容”,后者从历史的维度看包括婚姻传统文化的间接纵容,从现实的维度看包括社会现实环境的直接纵容。基于亚里士多德平等公式的运用与采取统一标准的空想性,应当回归人性,树立对待二元分裂婚恋观的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儒家政治哲学是奠基在“内圣外王”这一思想观念之上的,其核心思想是德治以及由内圣开出外王。简单地说,所谓内圣,是指个人要有高超的人格修养;所谓外王,是指个人要对社会与政治尽其责任和作出贡献。内圣外王之道为中国传统社会设计了一套社会与政治治理的方案。这种社会治理方案强调道德的优先性。长期以来,内圣外王之学一直为儒家所信奉与遵守,视为安邦定国的基本原则。但是,美好的社会理想是一回事,如何实现美好的社会理想又是另一回事。历史事实是,历史与现实从来没有主动为有个人道德操守的人提供从事政治活动的舞台。个人道德…  相似文献   

8.
权利与义务的内涵权利与义务是一对紧密相连的概念。提到权利,就会令人想到义务。权利的内涵十分广泛而模糊,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在《辞海》中,它被界定如下:“法律用语。与‘义务’相对。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在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权利已被限定在法律规范的范畴内。美国法学家庞德认为:“影响他人的行为之能力即可称之为权利。倘使某人虽有一种能力足以影响他人的行为,因关系某项利益之故,使之必为或必不为一事。然是持道德为后盾者,可称之为道德权利。惟一经法律承认或创造之后,而法院又随时可用国家权力加以强制执行者,如此能力可称为法律的权利”。其观点就是权利有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之分。其实权利可以体现在社会习惯、道德、宗教、法律等诸多方面,包含着习惯权利、道德权利、宗教权利、法的权利等大量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个人与权利本位之间,个人本位是权利本位的前提,因此,个人本位是民法的最本原的核心本位。划分民法本位的标准有二:一为权权抑或义务,二为个人抑或社会。二者一视角不同,但可同为标准,日互能补充、衬应。个人多为权利,若以社会为重,则对个人多是义务。笔者一认为,将其称作民为本位更贴切。因"民"即"人"、"市民"、"民事主体"。而个人本位中的"个人"指"人",含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有时甚至是私身份的国家。为防将"个人"误解为仅指"自然人",用"民"则更能直白地广括各种民事主体。民本位其实就是民事主体的本位,民法应以个人为本位,不提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10.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道德教育更加备受关注。个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仅就个人和社会的向度而言,道德教育该如何进行,西方的价值澄清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品格教育理论等都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单纯以个人为核心或者以社会为核心的道德教育都存在弊端,在受教育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天平。面对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道德教育之“砝码”应在个人和社会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使得道德教育在为人类繁荣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电影分级制度想到的 一个以宪政民主为政体形式的开放社会里,需要就文学艺术、报纸杂志、大众传媒的表现内容、形式和程度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以确定在保证个人自由和社会多元的同时维护道德水准和行为规范,特别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权益。在这方面,人们接触最多和有相当共识的大概就是电影分级制度。  相似文献   

12.
推陈出新话养老邓树森养老,作为一种责任义务,它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表现。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实行何种社会制度,都离不开赡养老人的问题。一、目前我国养老的几种方式在我国历史上,有过多种养老方式,而且各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青 《职业时空》2008,4(6):9-10
“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哲学范畴。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两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荣”,即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是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是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而荣辱观则是对这种“荣”、“辱”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它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王小章 《社会学研究》2023,(2):93-114+228
道德社会学将考察对象从道德哲学所思辨的抽象道德律转向由道德规范、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舆论三个基本层面所构成的经验性道德事实。构成道德事实的三个基本层面也是体现出道德情感性的三个层面。随着社会形态从传统的小共同体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大社会转变,三个层面的道德情感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因应这种变化,道德形态也须作出相应调整,包括公德与私德相分立,在日常公德中突出“消极义务”,道德形式向普遍化和正式化转变等。总之,道德须从一种习传、不言而喻的“默认一致”形态向一种“反思性”的自觉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15.
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曾宣称自己所建立的社会学方法是一种科学理性主义方法,这种方法主张将社会事实(各种社会事实总和起来便构成为社会)看作社会学所独有的研究对象。迪尔凯姆又将社会事实定义为对个人施以制约并为个人所感受的各种固定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并概括出了社会事实的三个特点:(1)强制性,即促使个体接受和服从;(2)外在性,独立于个人意识和个人行为;(3)集体性,为集体中的全体成员所共有。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迪尔凯姆在工业化、宗教、道德等领域的社会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  相似文献   

16.
李瑞敏 《职业时空》2010,6(5):102-103
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高校师生关系的内涵极为丰富,主要表现在教育、心理、道德等关系上。其主要特点是在教育层次上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在心理层次上以平等和民主为基础,在道德层次上师生双方相应地履行道德义务感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7.
职业与职业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人的职业生活对他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以及人格特征都有重要影响。职业观念获得独特的道德特征,是清教革命的重要成果。职业观念的这种转变也是和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相联系的。职业道德摆脱了家庭道德的窠臼,职业缘分获得了与家庭缘份同样重要的地位。随着职业的世代传递和稳定发展,职业道德脱去了早期那种个人色彩,一种非个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职业道德已经成熟起来。为了维护职业群体的社会声望,超越地域限制的职业协会普遍地发展起来。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取向与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相联系。对人性的预设不同,造成了东西方职业道德的理性化程度的差异和道德教育方式的不同。中国文化倾向于把法律道德化,而西方则把道德法律化。职业伦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一种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维思 《公关世界》2023,(5):100-101
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直播平台的道德失范问题是道德失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一种表现。人们在网络直播平台中道德水平的高低、行为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网络直播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调查表明,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总体发展趋势是积极、健康、明朗的.他们对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具有较高的认同,对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充满信心;在公民基本思想道德观念上表现较高的价值认同,保持着较高的道德要求和道德的理想;在个人发展上呈现出多样的目标追求,表现出理性务实、折衷整合、开放宽容、多元自我、多变流动的特点。但也存在着过分重视个人利益。缺乏必要的是非界线,思想道德观念不稳定和多变,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提升等问题。调查结果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网络社会与青少年亚道德——兼谈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2000年到来之际,一种全新的社会生存形态———网络社会正逐步介入人们的生活空间,这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生存”方式以其特有的魅力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人类数千年来逐步凝结而成的道德体系在网络社会中也正面临着失范的考验,这既是一种威胁也是一种机遇,网络规则、网络道德理应依照人类共享的道德准则加以建构。青少年作为网络社会的拓荒者,在网络社会中他们有条件、也有资格参与网络道德的建构,然而,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相对于社会主流道德而言是属于“亚道德”范畴,它不能主导社会主流道德的方向,只能对其加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