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酉阳杂俎》,《新唐书·艺文志》列入子录小说家类,为唐人段成式所撰。《越绝书》,《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的《经籍志》皆列入杂史类,题子贡撰。据明人考定,其作者为东汉人袁康、吴平。《酉阳杂俎》,近有方南生先生的点校本,以明万历年间赵琦美等的校勘本(世称脉望馆本)为底本,并参校了其他多种本子。是书由中华书局出版于1981年。《越绝书》,近有乐祖谋先生的点校本,以《四部丛刊》影印江安傅氏双(钅监)楼藏  相似文献   

2.
侯苞、侯包、侯芭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韩诗翼要》十卷,武英殿本题侯芭撰,中华书局点校本题侯苞撰。《旧唐书·经籍志》亦著录此书,题卜商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韩诗》,卜商《集序》二卷又《翼要》十卷”。《经义考》作“侯氏包《韩诗翼要》,《隋志》...  相似文献   

3.
[摘要]英藏敦煌文书中有编号为S.610之写卷一件,该卷最早由王利器收入《历代笑话集》,王利器据《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定其为隋侯白撰。该卷当是《启颜录》之传抄本之一,且非完本,其文献价值不可小觑。对于该卷的注释,有曹林娣、李泉辑注本《启颜录》5,但注释错误甚多,故选取“论难”7则,重新进行笺注。  相似文献   

4.
宋代学风变古中的《诗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诗》有四家,《毛诗》独传,唐以前无异论,宋以后则众说争矣”。《诗经》的研究到了宋代,的确出现了一个颇为热闹的新局面。这个新局面的标志之一是:有关《诗经》研究的论著骤然剧增。《汉书·艺文志》经部诗类14部416卷,《补续汉书艺文志》诗类13部,《隋书·经籍志》诗类(合亡佚书目)计76部683卷,《旧唐书·经籍志》诗类30部313卷,其中除孔颖达《毛诗正义》外,均属前代遗书。《新唐书·  相似文献   

5.
渲染敷陈春秋末年吴越相继兴亡故事的专著《吴越春秋》,史家著录,自《后汉书·赵晔传》、《隋书·经籍志》迄《四库》,都以其为东汉经师赵晔所撰。今各家文学史、小说史等论著都采用此说,本无可疑。然《隋书·经籍志》、新旧《唐志》、《读书志》、《通考》等均著录晔撰《吴越春秋》十二卷,自《宋志》以降,已作十卷,与今传本(指元大德十年刊本)同。隋、唐二志及《读书志》、《通考》同时并载有晋杨方撰《吴越春秋削繁》五卷(并见《晋书》),皇甫遵撰《吴越春秋传》十卷。而自《宋志》以降,杨方、皇甫遵二书即不见著录。由此,遂有今传本出于谁手之疑。自明迄今,歧说尚多,大致有五,现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1 《启颜录》一书,最早著录在后晋刘煦等《旧唐书·经籍志》丙部小说家类,后之著录如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艺文志》、宋末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元脱脱等撰修的《宋史·艺文志》亦都将其归入子部小说家类。古人所称“小说”者与今义不同,而是《汉书·艺文志》所谓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残丛小语”,内容包括甚广,诸如神异志怪、琐语轶闻、笑话谐隐,甚至笔记杂录、箴规诗评之类都属之。那么《启颜录》一书应归属哪一类呢?唐《启颜录》写本残卷有四篇,分别为《论难》、《辩捷》、《昏忘》、《嘲诮》,内皆为谐笑之作;宋初《太平广记》引录《启颜录》时,收入“诙谐”、“嘲诮”,“辩捷”等门;明万历陈禹谟辑引其文入《广滑稽》笑话集;明万历许自昌辑引其文入《捧腹编》笑话集;王利器先生辑引其文入《历代笑话集》中。无疑,历代都将其归入了笑  相似文献   

7.
《旧唐书·经籍志》经部脱漏书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书在长期的传抄刊刻过程中有一定的脱漏,统计结果表明,今本《旧唐志》经部各类脱漏六种。本文通过与《新唐书·艺文志》的对照,参考《隋书·经籍志》及其它目录学典籍进行分析考证,对今本《旧唐志》经部所脱漏的六种典籍作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8.
一、《诗品》正名《梁书·钟嵘传》云:“嵘尝评汉、魏、六朝五言诗,名曰《诗评》。”《南史·钟嵘传》则称此著作为《诗品》。《隋书·经籍志》有著录,云:“《诗评》三卷、梁钟嵘撰。”注云:“或作《诗品》。”《新旧唐书·艺文志》则承《隋志》之旧。南宋以还,官私书目著录则仅署《诗品》之名,不复有《诗评》之称。是书名称沿革,大致如此。《梁书》作者姚思廉、《隋书》作者魏征等,均初唐间人,而此两书同时在唐贞观三年  相似文献   

9.
《正字通》一书,旧本或题明·张自烈撰,或题清·廖文英撰,或题张自烈、廖文英同撰,由于诸本互异,该书作者究竟是谁?就产生了疑问,经查考有关史料,证实该书确为张自烈撰。清人钮琇在所著《觚賸·粵觚》卷8《著书三家》中谈到:“《正字通》出衡山张尔公之笔。昆湖为南康太守,以垂资购刻,弁以己名,实非廖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集众宾客所撰,自名“鸿烈”。刘向父子校书,定名为《淮南》。自《隋书·经籍志》始,以《淮南子》名世。《汉书·艺文志》注录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内篇论道,外篇杂说。”按《汉志》注录形式,内篇、外篇当为两书。...  相似文献   

11.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史上的三大界碑,由其著述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看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2.
正史之中,仅有《隋书》和《旧唐书》称"经籍志",其余史书皆称"艺文志",学界对此鲜有考证。从词本义出发,"艺文"指儒家经典之术,"经籍"指儒家典籍或泛指各学派的典籍;从汉人使用的实际情况来看,"艺文"、"经籍"皆指儒家典籍。这两个词的使用与儒学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汉代儒学兴盛,以"艺文志"命名来凸显儒家经典治国之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受佛道二教冲击,地位下降,改称"经籍志";唐代以降,儒学复兴,同时为了遵循《汉书》开创的这一传统,遂改回"艺文志"之名。正确理解"艺文"与"经籍"二词的含义是研究《艺文志》和《经籍志》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越绝书》是我国著名古籍。它历来既备受重视,又多有争论。有人认为,这部书是我国最早的方志,也有人说不是。关于卷数和书名解释也颇不一致。至于作者和成书年代,更是长期争论不休,迄今犹未有统一结论。本文不揣浅陋,也拟就此类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作进一步研究的参考。一、卷数与书名问题《越绝书》,《隋书·经籍志》首见著录,作《越绝记》,共十六卷。两唐《志》称《越绝书》,仍作十六卷。《宋史·艺文志》沿称《越绝书》,但改作十五卷。自此以后,有些书,如宋王尧臣《崇文总目》、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及《四库全书目提要》等,著录时,均作十五卷;但有些书,如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及清姚振宗和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等则仍作十六卷。现刊各本均作十五  相似文献   

14.
《旧唐书·经籍志》载记失误颇多,后世已多有校补,本文就其史部再考四则。《旧唐书·经籍志·史部》"仪注类"著录有"《皇典》五卷,丘孝仲撰。""丘孝仲"应作"丘仲孚"。《旧唐书·经籍志·史部》"仪注类"著录有:"《书笔仪》二十一卷,谢朓撰。""谢朓"应作"谢朏"。《旧唐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有:"《海岱志》十卷,崔蔚祖撰。""崔蔚祖"应作"崔慰祖"。《旧唐书·经籍志·史部》"杂谱牒类"著录有:"《裴氏家记》四卷,裴松之撰。""裴氏家记"应作"裴氏家传"。  相似文献   

15.
《司马法》是我国先秦流传下来的一部典籍,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书·艺文志》著录此书于礼类,称《军礼司马法》,共155篇,到《隋书·经籍志》却于子部兵家类著录此书仅有3卷5篇了,此后历代目录书对《司马法》的著录基本如此。宋神宗元丰年间,北宋政府将《司马法》与《孙子》、《吴子》、《尉缭子》等7书合编,称《武经七书》,作为考试武臣和钻研军事的必读之书,《司马法》由此受到历代官方推重,一直流传至今。今本《司马法》仍为3卷5篇,与《隋志》所录一致。  相似文献   

16.
复旦大学馆藏稿本《补三国艺文志》二卷,题“常熟吴卓信撰”,图书馆登录号(3783)。此书与《补三国食货志》稿合装为一册,卷内铃“大隆”白文长方印、“欣夫”朱文方印、“蛾术轩箧存书”朱文方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朱文长方印各一杖,可知为吴县王欣夫(大隆)先生旧藏。《补三国食货志》稿亦题吴卓信撰,其摽卷数则题“下之上”、“下之下”,仅存下二卷,审为残缺未完之本。按《常昭合志稿》三○载吴氏生平著述,称有“《三国补志》六卷、《补表》六卷,欲刻未果。”盖吴氏《补食货志》稿原本当有四卷,合以《补艺文志》稿二卷,其数适为六卷,与《志稿》称六卷者若合符契。今其《补食货志》稿已佚上两卷,所幸《补艺文志》稿尚首尾具全,瑰然独为完壁也。此本楷书工整,虽间  相似文献   

17.
[摘要]《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简称二“志”一“目”)作为中国传统目录学中重要的标志性文献,从中可以寻绎出中国传统目录学是在承继基础上发展、创新和演进的。当今我国适应数字时代需要的目录学建设和发展,既要充分地立足于现代化创新,也不能否弃而且仍应很好地继承“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中国目录学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一书,内容丰富,体例完善,从《德行篇》至《仇隙篇》,分36门类,共1130条,记录汉魏至晋宋间人物的遗闻轶事和社会风尚,历来被誉为志人小说的集大成者。 该书的作者,《隋书·经籍志》及《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均为南朝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然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中却提出异议:“然《世说》文字,间或与裴郭二家书所记相同,殆亦犹《幽明录》《宣验记》然,乃纂缉旧文,非由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曾经有过不少论述为臣之道的书籍,但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的只有一部,那就是《臣轨》.《臣轨》凡二卷,十章,由序、正文和论三部分组成,这一点是很清楚的,用不着深论.本文拟探讨一下《臣轨》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学术价值.《臣轨》的作者是谁?历来说法不一.《旧唐书·经籍志》说是武则天.《新唐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20.
贾谊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贾谊五十八篇,贾谊赋七篇”;《隋书·经籍志》著录“贾子十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贾子九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新书十卷”。应劭、颜师古、司马贞等称贾谊作品为《贾谊书》;《崇文总目》说:“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八篇”。这些材料说明,北宋以前贾谊的著作已有《贾谊书》、《贾子》、《新书》三种名称,9卷、10卷,10卷录1卷、72篇、58篇等记载。而《新书》的真伪问题,历来就存着怀疑和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