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是我国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大样本面板数据,在测算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基础上,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9年,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逐年提高,但增长率较低,年均增长0.834%;补贴政策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是存在明显的时间异质性,影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种植规模较大、非纯大豆种植、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补贴政策改革的效果更加明显;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表明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效应;补贴政策改革会通过提高农户生产性投资积极性、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水平和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由此提出应坚持以大豆生产者补贴为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大豆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以此扩大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效果;提高政策的瞄准性,实行异质性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12011年中国大豆主产区的十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我国大豆播种面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豆与竞争作物的相对比较收益对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具有负向作用;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是引起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农户会遵循以往的大豆种植面积;2008年末实施的大豆临时存储政策对稳定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起到了积极正向的作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的大豆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大豆原产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曾是世界上大豆生产第一大国,50年代以来,大豆生产第一大国的地位逐渐被美国赶超,随后又为巴西、阿根廷赶超。近年来大豆进口量不断攀升,2001年达到1394万吨,接近全年生产量;大豆价格随之下降,主产区农民收入受到影响,这一问题引起了国人的关注。一些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大豆生产规模小,成本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让国外大豆占据了市场。我国大豆的生产和流通成本到底如何?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到底是什么?提高大豆市场竞争力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豆消费在未来一段时期主要依赖进口,在转基因大豆贸易国际化的趋势下,评价各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对我国大豆进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0年我国大豆进口贸易数据,选取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加拿大四大主要进口市场,采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探讨各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选择对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大豆出口国执行强制性标签、设定的阈值越大、转基因安全评价实行审批制管理会显著影响我国大豆进口量增加,此外,我国居民收入的提升会增加大豆进口,而出口市场经济规模的扩张、国外与国内价格比值的提高、双边贸易距离将会减少我国大豆进口量。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作为切入点,将政策实施地区和非实施地区视为一次部分省份优化大豆、玉米种植结构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PSM-DID模型,考察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时间异质性,政策改革初年(2017年)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显著提高6.5%,虽然2018年大豆与玉米的相对补贴额度出现大幅度增长,但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仅显著提高3.4%;(2)预期相对收益的提升是2017年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原因,然而,经过对新制度一年的适应后,农户对种植玉米的路径依赖、补贴错位、地租的不合理增长以及大豆、玉米相对价格不理想等问题逐渐凸显,2018年农户重新调整种植决策,补贴的激励作用被迫减弱.基于此,研究结论为统筹大豆、玉米补贴机制可以促进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经验性证据,也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豆振兴压力下如何持续改善种植结构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作为切入点,将政策实施地区和非实施地区视为一次部分省份优化大豆、玉米种植结构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PSM-DID模型,考察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时间异质性,政策改革初年(2017年)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显著提高6.5%,虽然2018年大豆与玉米的相对补贴额度出现大幅度增长,但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仅显著提高3.4%;(2)预期相对收益的提升是2017年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原因,然而,经过对新制度一年的适应后,农户对种植玉米的路径依赖、补贴错位、地租的不合理增长以及大豆、玉米相对价格不理想等问题逐渐凸显,2018年农户重新调整种植决策,补贴的激励作用被迫减弱.基于此,研究结论为统筹大豆、玉米补贴机制可以促进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经验性证据,也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豆振兴压力下如何持续改善种植结构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就易腐农产品而言,损耗控制会影响农户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议价能力,并进一步影响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本文利用对河北省辛集市和湖北省宣恩县梨果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损耗控制对农户梨果销售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映损耗控制的是否通过冷藏库贮藏梨果变量、与最近冷藏库距离变量和获得科技服务推广渠道变量对梨果销售价格有显著影响.另外,梨果种植规模、销售方式、从事梨果种植年数、是否了解市场信息等其他控制变量对梨果销售价格也有显著影响,且其影响方向为正.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作为切入点,将政策实施地区和非实施地区视为一次部分省份优化大豆、玉米种植结构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PSM-DID模型,考察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时间异质性,政策改革初年(2017年)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显著提高6.5%,虽然2018年大豆与玉米的相对补贴额度出现大幅度增长,但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仅显著提高3.4%;(2)预期相对收益的提升是2017年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原因,然而,经过对新制度一年的适应后,农户对种植玉米的路径依赖、补贴错位、地租的不合理增长以及大豆、玉米相对价格不理想等问题逐渐凸显,2018年农户重新调整种植决策,补贴的激励作用被迫减弱.基于此,研究结论为统筹大豆、玉米补贴机制可以促进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经验性证据,也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豆振兴压力下如何持续改善种植结构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层面探讨农户种植行为选择的内在逻辑,然后从市场认知、外部约束条件角度,实证研究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市县农户的决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与政策认知程度、自然资源限制、农户家庭劳动力、当地市场发育程度等都对农户种植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并就实证中体现的农户决策困境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快速增长,其对国内油料、粮食等产业的全面影响仍处于未知状态。运用联立方程组研究了大豆进口对中国大豆、油菜和南方水稻种植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些国内相关作物对大豆进口产生的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进口严重冲击了中国大豆与油菜产业的发展,但对南方水稻种植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大豆和油菜产量的下降又促进了大豆的快速进口,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控制大豆进口数量,推广健康油菜种植,发展家庭农场,补贴生态农业等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及产业安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大豆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此,要从国家利益出发,把握大豆产业安全,保护我国农民利益。目前要充分认识我国大豆面临的不公平竞争环境,确定大豆产业安全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优势,加强非转基因即绿色大豆的生产和出口,以开拓国内和国外市场。应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前  相似文献   

12.
一、农民的“金豆” 黑龙江省大豆产值近百亿元,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种植大豆还是黑龙江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1997年农民人均种植大豆纯收入曾超过600元。一般情况下,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大豆的纯收入约占农民纯收入的20%左右,高的年份占四分之一强。在大豆的主要生产地区更为明显,来自大豆的收入一般占种植业收入的50%以上,个别地方高达80~90%。因此,在黑龙江省农民将大豆喻为“金豆’。二、大豆市场开放及对主产区的影响 (一)大豆市场开放进程。我国大豆市场开放是从1993年开始的,由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全国11省1646户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分析了农户兼业、生产性服务与水稻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兼业农户比重和平均兼业水平都很高的背景下,兼业导致的“劳动力流失效应”在纯农户和兼业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中均有所体现,并且在一兼农户中表现最为显著,而“投资效应”仅体现在纯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上。接受生产性服务有助于提高各类农户的种植面积,能够缓解种稻劳动力流失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能够缓解一兼农户农业收入比重下降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加强粮食产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纯农户粮食生产补贴力度等是稳定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户面临的市场价格所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多,已经影响到了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文章在对山东省蔬菜种植户的入户调查基础上,以果类蔬菜(西红柿、黄瓜)为例,对影响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重点对蔬菜价格变动对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蔬菜价格对农户的生产决策也有一定影响,农户种植决策受种植习惯的影响较大,蔬菜的短期价格弹性较小,农户的个人和家庭特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户的种植决策。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农作物是随着转基因技术运用到现代农业生产中而产生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世界上产业化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和其产量都呈一定增长趋势,但是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利弊却仍然是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所争论的一个焦点。文章试图从法律角度首先总结西方国家对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的立法管理模式,进而分析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的具体制度,从而对我国日后转基因产业化发展提供相关的法律支持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际信息     
转基因农作物是随着转基因技术运用到现代农业生产中而产生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世界上产业化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和其产量都呈一定增长趋势,但是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利弊却仍然是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所争论的一个焦点。文章试图从法律角度首先总结西方国家对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的立法管理模式,进而分析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的具体制度,从而对我国日后转基因产业化发展提供相关的法律支持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种子处于农业的最前端,是农业的命脉。识别跨国公司利用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产业的策略,对中国建立一个安全的种子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跨国公司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的形成,揭示跨国公司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的策略性行为;以跨国公司转基因大豆冲击中国大豆产业链的全过程为例,实证分析了跨国公司种子垄断的影响,归纳出跨国公司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的多种产业风险。提出了消除跨国公司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的风险、重视生物质能源、强调农业和食品的重要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豆为何陷入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原产于中国,是一种富有含蛋 白质和油脂的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基本消费方式是食用和榨油。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进入6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畜禽产品及豆油消费迅速增长,从而对大豆的需求也快速增加,而同期中国大豆生产却徘徊不前,使国内大豆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并从1996年起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且进口量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国内大豆消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为什么国内对大豆需求强劲,而大豆生…  相似文献   

19.
(一)品种来源:该品种是我国农业专家刘汉民经6年精心培育,超高产特抗倒跨世纪的大豆新品种,于2002年秋季北京农业世博会上参展的几十个大豆品种中位居第一名。轰动国内种子界,争相抢购。产量在国内外超群,取名“世界大豆王”。(二)植物学特征:该品种春夏可播,可在国内外所有豆产区种植。在我国黄淮海地区播种,春播120天,夏播95天。该品种分枝多,一般分枝10—15枝之间,主茎生旁枝,旁枝生侧枝,侧枝再生枝,结荚密,一族垒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户兼业化也随之出现,并影响着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本文基于河北2004~2012年758户农户的微观数据,使用线性动态面板估计方法,考察了农户特征因素、市场因素和气候因素对不同兼业化程度农户玉米种植行为的影响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各因素对不同兼业化程度农户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对市场因素反应最敏感,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对生长期温度变化的反映最敏感,而纯农户对相关影响因素反应都相对迟钝;从市场因素看,玉米价格、替代作物(尤其是大豆)价格、玉米物质成本的变动能显著影响农户玉米种植规模的决策及行为;从气候因素看,生长期累积降雨的增加能促进兼业农户扩大玉米种植规模,而生长期平均温度升高,则会导致兼业农户减少玉米的种植。基于结论提出了完善玉米价格的形成机制,建立相应的气候预警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