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台湾岛内自身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和海峡两岸经济整合中的"磁吸效应",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大背景之下,依靠中国大陆,进行"三通",才是台湾未来经济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通过国民收入恒等式法揭示,加工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采用计量模型法表明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和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对一般贸易出口具有显著的影响,得出结论,加工贸易出口通过推动一般贸易出口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当前,发展加工贸易应配合中国完成产业升级。要加强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的联系,增强加工贸易的国内配套能力,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动态优势,以促进国内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增长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3.
何雄浪  叶连广 《民族学刊》2020,11(2):30-42, 127-128
基于经济增速和人均国民收入状况,将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历程总体上划分为四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阶段(1978-1991)、探索发展阶段(1992-2001)、跨越式发展阶段(2002-2012)和转型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基于此,实证分析跨越发展与转型发展时期内蒙古县域层面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工业化、城镇化及固定资产投资是驱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工业化的推动作用存在着明显的衰减现象;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机制,工业化没能有效地带动城市化发展;长期依赖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产业发展战略限制了其它产业的发展。为推进县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更高质量的发展,内蒙古应从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城市功能与布局、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青海经济增长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青海民族研究》2005,16(4):102-106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理论,通过不同的角度对青海省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为青海经济发展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叶连广  何雄浪  邓菊秋 《民族学刊》2023,14(2):40-55, 155
县域经济发展是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韧性和加快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动力。贵州省是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的“样板”,本文以贵州省88个县级行政单位为研究样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经济关联网络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贵州省县域经济关联网络渐趋成熟,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经济关联网络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网络中心性的提升显著地促进了本地经济增长,点出度中心性的提升对邻近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溢出效应,点入度中心性的提升对邻近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经济关联网络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城市群和网络核心区域内网络外部效应更加明显;网络外部经济能够促进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协调,网络聚集阴影的出现不利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推进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应从补齐基础设施发展短板、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和深化县域合作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西部环境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西北民族研究》2005,16(3):184-192
文章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环境状况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当前实际,对西部地区如何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础性人力资本投资与西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充分肯定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经济、社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指出西藏经济增长模式仍未实现由外生—粗放型向内生—集约型的根本转变。文中研究的定量分析表明,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人”而不在“物”,即西藏人口,特别是劳动力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制约了经济内生效益的提高,其中基础性人力资本投资(基础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低是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基础教育投入产出效率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提出对策思考是:1.加大基础教育类人力资本投资,改善其投资结构,将乡村基础教育投资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作为西藏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重点;2.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建设,使西藏极为分散的人口适度集中,从而取得基础性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8.
基于恩施州1978年—2011年茶产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和VEC模型等方法对恩施州特色茶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恩施州经济增长与茶产业之间不仅存在长期正向均衡关系,也具有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同时,恩施州特色茶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很强,但是经济增长对特色茶产业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恩施州1978年—2011年茶产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和VEC模型等方法对恩施州特色茶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恩施州经济增长与茶产业之间不仅存在长期正向均衡关系,也具有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同时,恩施州特色茶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很强,但是经济增长对特色茶产业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陈刚  方敏 《西藏研究》2012,(3):78-86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至2010年,西藏税收增长具有税收增长速度较快、宏观税负水平低,但边际税负提高过快的特点。经济因素是西藏税收增长的重要因素。西藏最优税率的上限为4.1%,当前宏观税负偏度,应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宏观税负。  相似文献   

11.
东女国是沟通唐朝与吐蕃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当然,在唐朝和吐蕃政治、经济、宗教、社会习俗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加之东女国自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东女国的经济生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而这种民族特色不仅被保留了下来,而且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旅游品牌,它在振兴西部经济的伟大战略中必将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鼓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藏产业结构虽然呈现出了类似于欧美国家的"三二一"格局,但是由于产业互动水平较低,因此产业系统的产出效率较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限。西藏产业互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但是产业互动程度较低,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有限,与东部发达区域存在差距;另外,西藏产业和企业经济效益并不乐观,产业结构转换的产出能力与全国相比较低。因此,为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西藏经济持续增长,除了要注重调整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产业互动作为西藏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青海省形成了以投资拉动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本文得出近年来高储蓄带来的高投资与初次分配中收入分配机制未理顺是导致这种以投资拉动为主经济增长模式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灵科  刘毅 《民族学刊》2019,10(3):29-35, 109-111
文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借助1997-2016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相关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民族文化资本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民族地区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不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呈现非线性影响;文化资本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文化事业费以及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影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文化事业经费越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越高,则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大;此外,物质资本依然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提高第二产业比重和增加公路运营里程均能显著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民族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等的投资。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交通运输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运用相关分析和因果检验发现,货运需求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强相关性,而客运需求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9~2009年相关经济金融统计数据,对西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人均收入、银行贷款及地方财政支出都是西藏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其中,人均收入的正向效应最大,财政支出的正向效应最小;从短期看,西藏人均收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短期因果关系,而银行贷款余额仅是西藏经济增长的单向影响因素,西藏经济增长也只是地方财政支出增加的单向影响因素.基于此,着力构建西藏特点的现代金融业服务体系,深彻转变现行财政援藏模式及体制机制,努力提升西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可有效改善西藏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单德朋 《民族学刊》2013,4(2):26-37,99-100
在劳动力需求函数的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根据是否考虑就业规模的滞后效应分为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二是根据选区时间段的不同,进行纵向比较。结果显示:虽然产出的就业弹性统计显著,但弹性值在0.1左右,西部民族地区存在失业型增长的可能性;真实工资对就业并无显著负效应;固定资产投资、政府预算支出、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就业影响不显著;FDI对就业作用在经历了最初的负效应之后,开始呈现正效应的趋势,但弹性值还较小。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失业型增长已经发生,但仅依赖宏观经济均衡不足以解决就业压力的挑战。实际上,在保持可持续增长政策的同时,还应将战略转向就业密集型和推动型。这可以通过大量投资的持续增加和再定位来实现。这些投资无论是FDI,还是固定资产投资,应该指向就业推动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