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在民族文化研究的新潮中,苗、楚文化可谓是一门热点.然而,时至今日,大多将苗族与荆楚民族的文化研究孤立地进行.有的偶尔提到也是一鳞半爪,未能很好地形成内在的联系和彼此的交融.贵州省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由省社会科学院李建国和蒋南华先生编著的《苗楚文化研究》一书,为苗、楚文化研究作出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楚文化多被视为南方文化的代表之一,然而它的显现是借改革开放之东风乘势而起的.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楚文化研究经历了起步与拓展、走向辉煌、纵深探索的过程.由楚文化研究横向扩展的长江流域文化研究和以湖北本土为主的荆楚历史文化研究之体系也在不断成长、完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楚文化研究只是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兴盛,都离不开考古学的成果。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对其所在地的经济社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地的地域文化研究在弘扬地域传统文化中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注意剖析本地区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不相适应的一面,提升区域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楚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文化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一支 ,它是以江汉地区为中心 ,在原始宗教、巫术、神话的沃土中发展起来的一支由楚人创造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开放而多元的南国文化。原始楚文化以神巫性、浪漫性、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的总体特征 ,对文学加以渗透 ,形成了南楚文学的独特风格 ,为后世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与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楚文化对郭沫若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从文化原型与浪漫主义风格的生成与流布追溯了郭沫若早期诗歌的泛神论倾向,探讨了历史剧的“失事求似”原则与楚辞乃至楚文化的精神关联,寻绎出二十世纪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背景下郭沫若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特征,而且从学术史角度论证了郭沫若对屈原否定论的批判以及半个多世纪的楚文化研究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6.
古华是在湘南山区成长起来的一位"农民式"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离不开三湘大地这个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所以,在区域文化研究日益彰显的今天,我们试图从湘楚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古华的小说创作,兴许会别有一番风韵吧.  相似文献   

7.
楚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自来由特征鲜明的南北两大系统构成。在先秦,文化上的南北分野尤其明显。北方文化严谨朴实,南方文化活泼思辩;北方文化注重现实,南方文化务求浪漫。南方文化中,楚文化成就最突出,特征更鲜明。最能体现楚文化精神的是老子、庄子和屈原。我们试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阐述与探讨,以期弘扬这富于无穷魅力的民族文化。 (一)博大的包容精神楚人长期处在非夏非夷而又亦夏亦夷与荆蛮共存的特殊的民族环境中。楚民族特殊的历史形成过程,在荆蛮土著民族看来,楚代表华夏势力(参见拙作《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2期)。楚人也乐以华夏自居,侪身华夏之列。《楚世家》记载:  相似文献   

8.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辉 《殷都学刊》2010,31(2):124-128
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中原文化对楚文化影响至深。无论是从器物层面,还是从制度、精神文化层面看,中原文化都是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楚文化的流变。  相似文献   

9.
楚文化是由楚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遗存。这种文化,如果从楚人正式建国到楚被秦灭亡止,总共只有八百多年历史,但它影响了汉代及其后二、三千年的中国历史。楚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虽然它的主要分布地区在长江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但它的实际影响差不多波及了大半个中国。本文试从楚文化的分期着手,略述各阶段的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楚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其影响。 楚文化的历史沿革过程大致上可分为四个阶段:一、萌芽期,二、勃兴期,三、鼎盛期,四、转化期。  相似文献   

10.
最近,湖北、湖南、河南和安徽四省文物考古部门的代表以及北京、武汉有关方面的同志,在武昌东湖聚会,交流楚文化研究情况,以迎接将于今年十一月举行的全国性的楚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是根据一九七九年五月于西安召开的中国考古学会成立大会的决定举行的。那次会上,成立了中国考古学会楚文化研究会筹备小组,推举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四省文物考古界的代表为小组成员,具体负责楚文化研究会的筹备工作。大会还议决一九八○年的年会在湖北召开,重点讨论楚文化问题。座谈中,大家认为,在先秦古国中,楚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成顼在《理论月刊》今年第4期上撰文认为,从汉代淮南王刘安到王逸直至今天,人们都无一例外地从《诗经》中寻找《离骚》比兴的源头,但近二十年来楚文化的考古发掘,以诸多的雄辩事实说明,《离骚》比兴源于楚文化自身。 他认为,楚文化中的巫风习俗是我们理解《离骚》比兴的关键。楚国是一个巫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其巫文化构成了楚民族文化的一个典型特色。在巫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楚人对巫的宗教品质修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而民间祭歌《九歌》以香花香草桂酒椒浆敬神娱神。写作年代可能早于战国  相似文献   

12.
对巴文化起源、发展和兴盛的历程考古学分析,发现巴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由西向东播迁的总体趋势。同时,伴随这一过程的还有楚文化在重庆峡江地区的出现,其西渐的态势反映了巴、楚势力的消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巴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鹿类动物的发源地之一,鹿的历史悠久,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涵义。楚文化的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有很多鹿的资料。通过对这些鹿形象的研究,归纳出鹿的文化功能:自然崇拜;巫术助手;辟邪;飞升;祥瑞象征。鹿在楚文化系统中散发出独具魅力的风采,也让我们对楚先民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14.
一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认为比较是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他说:“更有目的、更有计划地研究中国与西方在美学和艺术上的联系和差别,这将有助于更明确、更深入也更系统地认识我国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也就是更清醒、更自觉地认识它们的发展过程、长处和短处,从而提高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知己知彼才能正确地把握楚文化长处与短处,分析长短发生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时代,正是诸子争鸣、学术繁荣的时代,庄子的家乡蒙,地处南北交会的中心区域,各种思想都会在此交流传布,加之庄子"其学无所不窥",所以他深深地感受到过多种文化的激荡.庄子思想之所以绚丽多彩、包容万象,不能不部分地归功于这多种文化的激荡.但是在所有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要数楚文化对庄子哲学的影响最大.庄子  相似文献   

16.
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大量楚文化遗存的出土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瞩目。人们对楚文化的兴趣,已从对老庄哲学和庄、骚文学的玩味转向对楚文化的渊源及其内涵、外延和价值的关注与探讨。楚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光镐同志的《楚文化源流新证》(以下简称《新证》)就是新阶段楚文化研究的一部力作。《新证》三编15章,洋洋洒洒36万余  相似文献   

17.
长沙文化是在和楚文化的传承与冲突中凸显出自身的文化特色。其间,有宋代湖湘学派务实精神的改塑,有重山迭岭、滩河峻激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强悍民气的烘焙,有近现代血雨腥风的洗礼,但无论如何,长沙文化无法割舍和楚文化的血缘关系,总是在和楚文化相生相荡的历史摩擦中,不断地进行同质选择和异质选择。长沙文化行为模式的生成和特点,就是对这种历史选择的最好证明。一、“狂”与“辣”“狂”是楚文化的招牌式特征。历数古代的狂者,无论是髡首的接舆还是裸行的桑户,是浮尸的伍子还是“耦而耕”的长沮和桀溺,其名字都和楚人连在一块。无论对“…  相似文献   

18.
考古学上的早期楚文化是指与典型楚文化有直接渊源关系的一组陶器遗存,最早出现于夏商时期的盘龙城遗址,西周时期遍及江汉.夏商时期的早期楚文化是古三苗的后裔在改宗中原文化后所创造出来的,西周时期的早期楚文化则是由周代的南土诸候和楚蛮等江汉土著蛮族共同创造的,楚国仅是其中很小的一支.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美学学会和荆州文化局、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单位于6月15日至19日在古城江陵召开了“楚文化审美特征及美学思想”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武汉及湖北部分地县的美学、文学、美术、考古和历史工作者。会上讨论了如下问题。一楚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楚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均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既是中国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又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与被先秦理性精神笼罩的中原地区不同,楚国是神话与诗、歌舞相交融的国度,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的肇源地。过去由于传世的实物不多,我们对楚文化研究得很不够。解放后,各地相继出土了数  相似文献   

20.
楚文化与湖北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是湖北旅游资源的宝贵财富,利用价值高,开发前景广阔。应明确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辩证关系,创造出湖北旅游的拳头产品,树立湖北旅游楚文化特色形象,发挥楚文化的龙头作用,实现楚文化研究和楚文化旅游的深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